• 公告

  • 前言

  • 1 总则

    • 1 . 0 . 1 为统一建筑抗震试验方法,保证抗震试验质

    • 1 . 0 . 2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物、构筑物及其构件的抗

    • 1 . 0 . 3 建筑抗震试验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应经检定

    • 1 . 0 . 4 建筑抗震试验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 . 1 . 1 试体 test specimen 抗震

      • 2 . 1 . 2 原型结构 prototype stru

      • 2 . 1 . 3 模型结构 model structur

      • 2 . 1 . 4 足尺模型 full scale mod

      • 2 . 1 . 5 缩尺模型 scaled model 在

      • 2 . 1 . 6 弹性模型 elastic model

      • 2 . 1 . 7 弹塑性模型 elastic-plast

      • 2 . 1 . 8 反力装置 reacting equip

      • 2 . 1 . 9 荷载控制 loading contro

      • 2 . 1 . 10 变形控制 deformation c

      • 2 . 1 . 11 拟静力试验 pseudo-stati

      • 2 . 1 . 12 拟动力试验 psendo-dynam

      • 2 . 1.13 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earthquake

      • 2 . 1 . 14 初速度法 initial veloc

      • 2 . 1 . 15 初位移法 initial displ

      • 2 . 1 . 16 脉动法 pulsating meth

    • 2.2 符号

      • 2 . 2.1 作用和作用效应 M一力矩; --集中荷载;

      • 2 . 2 . 2 材料性能 --弹性模量; --质量密度

      • 2 . 2 . 3 几何特性 --面积; --几何尺寸;

      • 2 . 2 . 4 拟静力、拟动力试验用符号 --第i次正

      • 2 . 2 . 5 模型试验相似系数 --加速度相似系数;

      • 2 . 2 . 6 拟动力试验数值计算符号 C -- 试体

  • 3 试体的设计与制作

    • 3.1 一般规定

      • 3 . 1 . 1 采用模型或截取部分结构作试体时,应根据

      • 3 . 1 . 2 当试体为构件时,同类构件不宜少于3个;

      • 3 . 1 . 3 试体的尺寸应综合考虑试验的目的和要求、

      • 3 . 1 . 4 试体设计及制作应满足安装、加载、量测等

      • 3 . 1 . 5 试体制作采用的主要材料应进行力学性能试

      • 3 . 1 . 6 模型试体材料重力密度不足时可采用均匀附

    • 3.2 相似关系设计

      • 3 . 2 . 1 模型试验应按力学基本方程或量纲分析法建

      • 3 . 2 . 2 拟静力、拟动力试验宜按表3 . 2 .

      • 3 . 2 . 3 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宜按表3.2.3规定

    • 3.3 试体制作

      • 3 . 3 . 1 砌体结构模型块材的强度等级应与原型结构

      • 3 . 3 . 2 砌体结构的缩尺比例模型制作所用块材,可

      • 3 . 3 . 3 砌体结构试体第一皮砖或砌块与底梁之间、

      • 3 . 3 . 4 混凝土试体宜采用力学性能和骨料级配与原

      • 3 . 3 . 5 模型的钢筋或钢材应符合相似性的要求。采

      • 3 . 3 . 6 小比例缩尺模型的动力试验可采用钢丝、铜

  • 4 拟静力试验

    • 4.1 一般规定

      • 4 . 1 . 1 本章适用于建筑结构构件及节点的抗震性能

      • 4 . 1 . 2 柔性或易失稳试体的拟静力试验,应采取防

    • 4.2 试验装置及加载设备

      • 4 . 2 . 1 试验装置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

      • 4 . 2 . 2 梁式构件可采用不设滚动导轨的试验装置(

      • 4 . 2 . 3 顶部不容许转动的试体,可采用四连杆试验

      • 4 . 2 . 4 对于梁柱节点试验,当试体不考虑P-△效

      • 4 . 2 . 5 对结构进行多点同步侧向加载时,可采用多

    • 4.3 量测仪表的选择

      • 4 . 3 . 1 应根据试验目的选择测量仪表,仪表量程宜

      • 4 . 3 . 2 位移测量仪表的最小分度值不宜大于所测总

      • 4 . 3 . 3 应变式测量仪表的精度、误差和量程应符合

      • 4 . 3 . 4 数据采集系统的A/D转换精度不得低于1

    • 4.4 加载方法

      • 4 . 4 . 1 试验前,应先进行预加荷载试验。混凝土结

      • 4 . 4 . 2 对于试体的设计恒载值,宜先施加满载的4

      • 4 . 4 . 3 试验过程中,应保持反复加载的连续性和均

      • 4 . 4 . 4 承载能力和极限状态下的破坏特征试验宜加

      • 4 . 4 . 5 拟静力试验的加载程序宜采用荷载-变形双

      • 4 . 4 . 6 平面框架节点试体的加载,当以梁端塑性铰

      • 4 . 4 . 7 对于多层结构试体的水平加载宜在楼层标高

      • 4 . 4 . 8 双向拟静力试验可以按两个单方向拟静力试

    • 4.5 试验数据处理

      • 4 . 5 . 1 试体的荷载及变形试验资料整理应符合下列

      • 4 . 5 . 2 试体的骨架曲线应取荷载变形曲线的各级加

      • 4 . 5 . 3 试体的刚度可用割线刚度来表示,割线刚度

      • 4 . 5 . 4 试体的延性系数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 4 . 5 . 5 试体的强度退化系数λi可按下式计算:

      • 4 . 5 . 6 试体的能量耗散能力,应以荷载-变形滞回

  • 5 拟动力试验

    • 5.1 一般规定

      • 5 . 1 . 1 对刚度较大的多质点模型,宜采用等效单质

      • 5 . 1 . 2 对地震动力反应中模型不同部位的部件会呈

      • 5 . 1 . 3 拟动力试验前,应根据结构的拟建场地类型

    • 5.2 试验系统

      • 5 . 2 . 1 拟动力试验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

      • 5 . 2 . 2 加载设备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

      • 5 . 2 . 3 测量仪表可按本规程第4.3节的规定选择。

      • 5 . 2 . 4 试体各测量值,应采用自动化测量仪器进行

      • 5 . 2 . 5 拟动力试验采用的计算机(包括软件)应满

      • 5 . 2 . 6 试体控制参量、结构量测参量应通过标准D

      • 5 . 2 . 7 试验装置的设计宜符合本规程第4.2节的

      • 5 . 2 . 8 伺服作动器两端应有球铰支座,并应分别与

      • 5 . 2 . 9 施加试体竖向恒载时,宜采用短行程的伺服

      • 5 . 2 . 10 框架或杆件结构试体的水平集中荷载应通

      • 5 . 2 . 11 作用在试体上的水平集中荷载应通过分配

      • 5 . 2 . 12 分配梁应为简支铰接结构。集中荷载的分

      • 5 . 2 . 13 柔性或不稳定结构试体的拟动力试验应符

      • 5 . 2 . 14 双向拟动力试验施加轴力的装置应能保证

    • 5.3 试验实施和控制方法

      • 5 . 3 . 1 拟动力试验应根据试体不同工作状态的要求

      • 5 . 3 . 2 试验前宜对模型先进行小变形静力加载试验

      • 5 . 3 . 3 拟动力试验初始计算参数应包括各质点的质

      • 5 . 3 . 4 试验的加载控制量应取试体各质点在地震作

      • 5 . 3 . 5 量测试体各质点处的变形和恢复力,宜采取

      • 5 . 3 . 6 拟动力试验数值计算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

      • 5 . 3 . 7 在拟动力试验中,应对仪表布置、支架刚性

    • 5.4 试验数据处理

      • 5 . 4 . 1 对采用不同的地震加速度记录和最大地震加

      • 5 . 4 . 2 试体开裂时的基底总剪力、顶端位移和相应

      • 5 . 4 . 3 试体屈服、极限、破坏状态的基底总剪力、

  • 6 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 6.1 一般规定

      • 6 . 1 . 1 本章适用于用模拟地震振动台对试体进行动

      • 6 . 1 . 2 模拟地震振动台应根据试体的尺寸、质量以

    • 6.2 试体安装

      • 6 . 2 . 1 试体安装前应检查振动台各部分及控制系统

      • 6 . 2 . 2 试体与台面之间宜铺设找平垫层。

      • 6 . 2 . 3 试体起吊、下降、安装时应防止受损。当试

      • 6 . 2 . 4 试体就位后,应采用螺栓通过底梁或底板上

    • 6.3 测试仪器

      • 6 . 3 . 1 测试仪器应根据试体的动力特性、动力反应

      • 6 . 3 . 2 测试仪器的使用频率范围,其下限应低于试

      • 6 . 3 . 3 测试仪器动态范围应大于60dB。

      • 6 . 3 . 4 测量信号分辨率应小于需采集的最小振动幅

      • 6 . 3 . 5 量测用的传感器应具有良好的机械抗冲击性

      • 6 . 3 . 6 量测用传感器的连接导线应采用屏蔽电缆。

    • 6.4 加载方法

      • 6 . 4 . 1 振动台试验加载时,台面输入的地面运动加

      • 6 . 4 . 2 模拟地震振动台模型试体的试验,加载前应

      • 6 . 4 . 3 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宜采用多次分级加载

    • 6.5 试验的观测和量测

      • 6 . 5 . 1 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应按需要量测试体的加

      • 6 . 5 . 2 加速度传感器的布置数量应根据测量研究需

      • 6 . 5 . 3 位移传感器宜采用非接触式位移计,并布置

      • 6 . 5 . 4 应变片应布置在试体中受力复杂、变形较大

      • 6 . 5 . 5 传感器与被测试体间应粘结牢固,其连接导

      • 6 . 5 . 6 试验逐级加载的间隙中,应观测试体裂缝出

      • 6 . 5 . 7 试验的全过程宜以录像作动态记录。对于试

    • 6.6 试验数据处理

      • 6 . 6 . 1 试验数据分析前,应对数据进行下列处理:

      • 6 . 6 . 2 采用白噪声确定试体自振频率和阻尼比时,

      • 6 . 6 . 3 试体的位移反应可对实测加速度反应时程进

      • 6 . 6 . 4 处理后的试验数据,应提取测试数据的最大

  • 7 现场结构动力特性测试

    • 7.1 一般规定

      • 7 . 1 . 1 应收集结构所在场地的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

      • 7 . 1 . 2 应根据测试目的制定测试方案及进行必要的

      • 7 . 1 . 3 现场结构动力特性测试不应使结构出现裂缝

    • 7.2 测试方法

      • 7 . 2 . 1 测试结构的基本振型时,宜选用脉动法;在

      • 7 . 2 . 2 测试结构平面内多个振型时,可采用脉动法

      • 7 . 2 . 3 测试结构空间振型或扭转振型时,宜选用多

      • 7 . 2 . 4 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时,可选用随机波激振

    • 7.3 测试设备和测试仪器

      • 7 . 3 . 1 当采用施加初速度的方法进行测试时,宜采

      • 7 . 3 . 2 当采用稳态正弦波激振的方法进行测试时,

      • 7 . 3 . 3 加速度计、速度计或位移计及相应的配套仪

      • 7 . 3 . 4 应根据需测试的最低和最高阶频率选择测试

      • 7 . 3 . 5 测试仪器的最大可测范围应根据试体的类别

      • 7 . 3 . 6 测试仪器的分辨率应根据试体的最小振动幅

      • 7 . 3 . 7 传感器的横向灵敏度应小于0.05。

      • 7 . 3 . 8 进行瞬态过程测试时,测试仪器的可使用频

      • 7 . 3 . 9 传感器应具备机械强度高,安装调节方便,

      • 7 . 3 . 10 记录仪器或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电平输入

    • 7.4 测试要求

      • 7 . 4 . 1 现场结构采用脉动法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 7 . 4 . 2 现场结构采用机械激振振动测试应满足下列

      • 7 . 4 . 3 施加初速度自由振动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 7 . 4 . 4 施加初位移的自由振动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 7.5 测试数据处理

      • 7 . 5 . 1 现场结构测试的时域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

      • 7 . 5 . 2 现场结构测试的频域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

      • 7 . 5 . 3 应根据需要提供试体的自振频率、阻尼比和

  • 8 建筑抗震试验中的安全措施

    • 8.1 一般规定

      • 8 . 1 . 1 建筑抗震试验方案中应有安全防护措施,试

      • 8 . 1 . 2 试验室应制定吊车安全操作规程,试体的吊

      • 8 . 1 . 3 电子试验设备和测试仪器应设置接地装置。

      • 8 . 1 . 4 试体的固定、连接应经过验算;试验时试体

      • 8 . 1 . 5 试验中应遵守仪器仪表和设备的安全操作使

    • 8.2 拟静力、拟动力试验中的安全措施

      • 8 . 2 . 1 试验用的加载设备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

      • 8 . 2 . 2 试验中可能发生崩落的碎块和试体倒塌砸伤

      • 8 . 2 . 3 试体高度较高易发生试体出平面破坏时,应

      • 8 . 2 . 4 试验中所使用的量测仪表,在试体临近破坏

    • 8.3 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中的安全措施

      • 8 . 3 . 1 试验时试体外围应挂防止附加荷重移位或甩

      • 8 . 3 . 2 试验时宜利用试验室的吊车通过吊钩及钢缆

      • 8 . 3 . 3 试验过程中,一切人员不得上振动台,破坏

      • 8 . 3 . 4 振动台控制系统应设有加速度、速度和位移

      • 8 . 3 . 5 振动台控制系统应有各种故障的报警指示装

      • 8 . 3 . 6 振动台数据采集系统应设有不间断电源。

      • 8 . 3 . 7 试体吊下振动台的吊装方案应考虑试体破坏

    • 8.4 现场结构动力测试中的安全措施

      • 8 . 4 . 1 测试仪器电源宜加稳压装置。

      • 8 . 4 . 2 初位移法测试中应采取下列措施: 1 拉

      • 8 . 4 . 3 仪器设置部位应有安全保护,测量处应防止

      • 8 . 4 . 4 起振机在安装之前应进行检查,试机后方可

      • 8 . 4 . 5 对结构进行破坏性测试时,应做到对所有测

      • 8 . 4 . 6 使用火箭激振应严格遵守火箭激振器的有关

  • 附录A 拟动力试验数值计算方法

    • A . 0 . 1 拟动力试验数值计算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 A . 0 . 2 试验所用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的持时长度不

    • A . 0 . 3 采用等效单质点拟动力试验时,结构的动力

    • A . 0 . 4 试验的恢复力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 试

    • A . 0 . 5 采用多质点体系的拟动力试验时,结构的动

    • A . 0 . 6 质量可集中于各楼层标高处,并按下式组成

    • A.0.7 阻尼矩阵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收藏 相似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
第745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抗震试验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抗震试验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 101-2015,自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原《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JGJ101-96同时废止。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5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