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则

    • 1.0.1 为了加强建筑结构加固工程质量管理,统一建筑结构

    • 1.0.2 本规范适用于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加固工

    • 1.0.3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技术文件和承包合同中规定的对加

    • 1.0.4 本规范应与下列现行国家标准配套使用:     

    • 1.0.5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施工过程控制和施工质量验收除

  • 2 术语

    • 2.1 一般术语

      • 2.1.1 结构加固工程 structure streng

      • 2.1.2 结构加固工程质量 quality of str

      • 2.1.3 验收 acceptance     结构加固工

      • 2.1.4 进场检查 site inspection   

      • 2.1.5 复验 repeat test     凡涉及安

      • 2.1.6 批 lot     在一致条件下生产、施工,或

      • 2.1.7 检验批 inspection lot     

      • 2.1.8 见证取样 evidential samplin

      • 2.1.9 主控项目 dominant item     

      • 2.1.10 一般项目 general item     

      • 2.1.11 原构件 existing structure

      • 2.1.12 基材 substrate     涂布胶粘剂

    • 2.2 材料术语

      • 2.2.1 结构胶粘剂 structural adhesi

      • 2.2.2 底胶 primer     为改善胶接性能并防

      • 2.2.3 裂缝修补胶 repairing adhesiv

      • 2.2.4 裂缝注浆料 grout for concret

      • 2.2.5 结构界面胶(剂) structural int

      • 2.2.6 纤维增强复合材 fiber-reinforce

      • 2.2.7 阻锈剂 corrosion inhibitor

      • 2.2.8 聚合物砂浆 polymer motar    

      • 2.2.9 结构加固用灌浆料 grout for stru

    • 2.3 施工术语

      • 2.3.1 表面处理 surface treatment,

      • 2.3.2 平整度 degree of plainness

      • 2.3.3 垂直度 degree of gravity v

      • 2.3.4 轴线位移 displacement of ax

      • 2.3.5 尺寸偏差 dimensional errors

      • 2.3.6 缺陷 defect     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

      • 2.3.7 返修 repair     对施工质量不符合现

      • 2.3.8 返工 rework     对施工质量不合格且

  • 3 基本规定

    • 3.0.1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

    • 3.0.2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一个分部工程,应

    • 3.0.3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 3.0.4 原结构的清理、修整和支护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 3.0.5 修整原结构、构件加固部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 3.0.6 在现场核对原结构构造及清理原结构过程中,若发现

    • 3.0.7 建筑结构加固施工的全过程,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 3.0.8 当结构加固需搭设模板、支架和支撑时,应根据结构

    • 3.0.9 加固工程的冬期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

    • 3.0.10 当采用的结构加固方法需做防护面层时,应按设计

    • 3.0.11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检验批的质量检验,应按本规范

    • 3.0.12 检验批中,凡涉及结构安全的加固材料、施工工艺

    • 3.0.13 检验批合格质量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 3.0.14 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在其所含检验批均验收合

    • 3.0.15 分项工程合格质量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 3.0.16 建筑结构加固子分部工程和分部工程的施工质量,

    • 3.0.17 检验批、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和分部工程的质量

  • 4 材 料

    • 4.1 混凝土原材料

      • 4.1.1 结构加固工程用的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

      • 4.1.2 普通混凝土中掺用的外加剂(不包括阻锈剂),其质

      • 4.1.3 现场搅拌的混凝土中,不得掺入粉煤灰。当采用掺有

      • 4.1.4 配制结构加固用的混凝土,其粗、细骨料的品种和质

      • 4.1.5 拌制混凝土应采用饮用水或水质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 4.2 钢 材

      • 4.2.1 结构加固用的钢筋,其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设

      • 4.2.2 结构加固用的型钢、钢板及其连接用的紧固件,其品

      • 4.2.3 预应力加固专用的钢材进场时,应根据其品种分别按

      • 4.2.4 千斤顶张拉用的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等应按设计要求

      • 4.2.5 绕丝用的钢丝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一般用途

      • 4.2.6 结构加固用的钢丝绳网片应根据设计规定选用高强度

      • 4.2.7 结构加固用的钢丝绳网片,其经绳与纬绳的品种、规

      • 4.2.8 加固用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

      • 4.2.9 型钢、钢板以及连接用的紧固件,其外观质量及尺寸

      • 4.2.10 预应力筋和预应力撑杆,以及其锚固件、锚夹具等

      • 4.2.11 冷拔低碳退火钢丝的表面不得有裂纹、机械损伤、

      • 4.2.12 结构加固用的钢丝绳不得涂有油脂。     检

    • 4.3 焊接材料

      • 4.3.1 结构加固用的焊接材料,其品种、规格、型号和性能

      • 4.3.2 焊条应无焊芯锈蚀、药皮脱落等影响焊条质量的损伤

    • 4.4 结构胶粘剂

      • 4.4.1 加固工程使用的结构胶粘剂,应按工程用量一次进场

      • 4.4.2 结构胶粘剂安全性能复验采用的测定方法应符合下列

      • 4.4.3 对结构胶粘剂性能和质量的复验,宜先测定其不挥发

      • 4.4.4 结构胶粘剂耐湿热老化性能的见证抽样复验应符合下

      • 4.4.5 加固工程中,严禁使用下列结构胶粘剂产品:   

      • 4.4.6 结构胶粘剂的主要工艺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4.6

      • 4.4.7 封闭裂缝用的结构胶粘剂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

      • 4.4.8 结构胶粘剂的外观质量应无结块、分层或沉淀。若在

    • 4.5 纤维材料

      • 4.5.1 碳纤维织物(碳纤维布)、碳纤维预成型板(以下简

      • 4.5.2 结构加固使用的碳纤维,严禁用玄武岩纤维、大丝束

      • 4.5.3 纤维复合材的纤维应连续、排列均匀;织物尚不得有

      • 4.5.4 纤维织物单位面积质量的检测结果,其允许偏差为±

      • 4.5.5 碳纤维织物的缺纬、脱纬,每100m长度不得多于

      • 4.5.6 纤维织物和纤维预成型板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4.5

    • 4.6 水泥砂浆原材料

      • 4.6.1 配制结构加固用砂浆的水泥,其品种、性能和质量应

      • 4.6.2 配制砂浆用的外加剂,其性能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

      • 4.6.3 配制砂浆用的砂和拌合水,其质量应分别符合本规范

    • 4.7 聚合物砂浆原材料

      • 4.7.1 配制结构加固用聚合物砂浆(包括以复合砂浆命名的

      • 4.7.2 当采用镀锌钢丝绳(或钢绞线)作为聚合物砂浆外加

      • 4.7.3 聚合物砂浆的用砂,应采用粒径不大于2.5mm的

    • 4.8 裂缝修补用注浆料

      • 4.8.1 混凝土及砌体裂缝修补用的注浆料进场时,应对其品

      • 4.8.2 改性环氧类注浆料中不得含有挥发性溶剂和非反应性

      • 4.8.3 注浆料工艺性能复验项目,对环氧改性类应为拌合后

      • 4.8.4 水泥基注浆料用水的水质应符合本规范第4.1.5

      • 4.8.5 灌注裂缝用的器具及封缝材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

    • 4.9 混凝土用结构界面胶(剂)

      • 4.9.1 混凝土用结构界面胶(也称结构界面剂),应采用改

      • 4.9.2 结构界面胶(剂)应一次进场到位。进场时,应对其

      • 4.9.3 对结构界面胶(剂)的新产品,在使用前,应进行现

    • 4.10 结构加固用水泥基灌浆料

      • 4.10.1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加固用的水泥基灌浆料进场

      • 4.10.2 当不同标准给出的检验项目和性能指标有差别时,

      • 4.10.3 配制灌浆料的用水,其水质应符合本规范第4.1

    • 4.11 锚 栓

      • 4.11.1 结构加固用锚栓应采用自扩底锚栓、模扩底锚栓或

      • 4.11.2 钢锚板的钢种、规格、质量等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应

      • 4.11.3 锚栓外观表面应光洁、无锈、完整,栓体不得有裂

      • 4.11.4 钢锚板应平直、完整;表面不得有锈蚀、裂纹;端

  • 5 混凝土构件增大截面工程

    • 5.1 一般规定

      • 5.1.1 本章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构件增大截面加固工程的施工

      • 5.1.2 混凝土构件增大截面工程的施工,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 5.1.3 浇筑混凝土前,应对下列项目按隐蔽工程要求进行验

      • 5.1.4 混凝土构件新增截面的施工,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

    • 5.2 界面处理

      • 5.2.1 原构件混凝土界面(粘合面)经修整露出骨料新面后

      • 5.2.2 原构件混凝土的界面,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涂刷结构

      • 5.2.3 原构件钢筋的外露部分在除锈时,若发现锈蚀已导致

      • 5.2.4 涂刷结构界面胶(剂)前,应对原构件表面界面处理

    • 5.3 新增截面施工

      • 5.3.1 新增受力钢筋、箍筋及各种锚固件、预埋件与原构件

      • 5.3.2 新增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

      • 5.3.3 若试块不慎丢失、漏取或受损,或对试块强度试验报

      • 5.3.4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

    • 5.4 施工质量检验

      • 5.4.1 新增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缺陷,应按表5.4.1进行

      • 5.4.2 新增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及影响结构性

      • 5.4.3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粘结质量应良好。锤击或超声波检

      • 5.4.4 当设计对使用结构界面胶(剂)的新旧混凝土粘结强

      • 5.4.5 新增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抽样检验结果应合格。其抽样

      • 5.4.6 新增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一般缺陷的

      • 5.4.7 新增混凝土拆模后,应对构件的尺寸偏差进行检查。

  • 6 局部置换混凝土工程

    • 6.1 一般规定

      • 6.1.1 本章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局部置换混凝土工

      • 6.1.2 置换混凝土的施工程序,应按施工设计规定的工序(

      • 6.1.3 混凝土浇筑前,除应对模板及其支撑进行验收外,尚

    • 6.2 卸载的实时控制

      • 6.2.1 被加固构件卸载的力值、卸载点的位置确定、卸载顺

      • 6.2.2 卸载时的力值测量可用千斤顶配置的压力表经校正后

      • 6.2.3 卸载时,应有全程监控设施和安全支护设施,保证被

      • 6.2.4 当需将千斤顶压力表的力值转移到支承结构上时,可

      • 6.2.5 卸载的支撑结构应满足承载力及变形要求。其所承受

    • 6.3 混凝土局部剔除及界面处理

      • 6.3.1 剔除被置换的混凝土时,应在到达缺陷边缘后,再向

      • 6.3.2 新旧混凝土粘合面的界面处理应符合设计规定及本规

      • 6.3.3 当对原构件混凝土粘合面涂刷结构界面胶(剂)时,

    • 6.4 置换混凝土施工

      • 6.4.1 置换混凝土需补配钢筋或箍筋时,其安装位置及其与

      • 6.4.2 采用普通混凝土置换时,其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应

      • 6.4.3 采用喷射混凝土置换时,其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应

      • 6.4.4 置换混凝土的模板及支架拆除时,其混凝土强度应达

      • 6.4.5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进行养护

    • 6.5 施工质量检验

      • 6.5.1 新置换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及影响结构

      • 6.5.2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粘合质量应良好。     检查

      • 6.5.3 当设计对使用界面胶(剂)的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粘

      • 6.5.4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抽样检验结果应合格。     

      • 6.5.5 新置换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    

      • 6.5.6 新置换混凝土拆模后的尺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7 混凝土构件绕丝工程

    • 7.1 一般规定

      • 7.1.1 本章适用于以退火钢丝缠绕混凝土受压构件工程的施

      • 7.1.2 混凝土构件绕丝工程的施工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 7.1.3 浇筑混凝土面层前,应对下列项目进行绕丝隐蔽工程

    • 7.2 界面处理

      • 7.2.1 原结构构件经清理后,应按设计的规定,凿除绕丝、

      • 7.2.2 原构件表面凿毛后,应按设计的规定涂刷结构界面胶

      • 7.2.3 涂刷结构界面胶(剂)前,应对原构件表面处理质量

    • 7.3 绕丝施工

      • 7.3.1 绕丝前,应采用间歇点焊法将钢丝及构造钢筋的端部

      • 7.3.2 绕丝应连续,间距应均匀;在施力绷紧的同时,尚应

      • 7.3.3 混凝土面层的施工,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施工单位

      • 7.3.4 绕丝的净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且仅允许有3mm负

      • 7.3.5 混凝土面层模板的架设,当采用人工浇筑时,应符合

      • 7.3.6 混凝土面层浇筑完毕后,应按本规范第5.3.4条

    • 7.4 施工质量检验

      • 7.4.1 混凝土面层的施工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及影响结构性

      • 7.4.2 钢丝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且仅允许有3

      • 7.4.3 混凝土面层的施工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若发现有一

      • 7.4.4 混凝土面层拆模后的尺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 8 混凝土构件外加预应力工程

    • 8.1 一般规定

      • 8.1.1 本章适用于混凝土构件外加预应力钢拉杆或钢撑杆工

      • 8.1.2 混凝土构件外加预应力工程的施工方法,应根据设计

      • 8.1.3 混凝土外加预应力工程的施工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 8.1.4 当采用千斤顶张拉时,应定期标定其张拉机具及仪表

      • 8.1.5 外加预应力工程的施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预

      • 8.1.6 在浇筑防护面层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前,应进行

    • 8.2 制作与安装

      • 8.2.1 预应力拉杆(或撑杆)制作和安装时,必须复查其品

      • 8.2.2 预应力杆件锚固区的钢托套、传力预埋件、挡板、撑

      • 8.2.3 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电火花损伤预应力杆件或预应力筋

      • 8.2.4 预应力拉杆下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

      • 8.2.5 钢绞线压花锚成型时,其表面应洁净、无油污;梨形

      • 8.2.6 锚固区传力预埋件、挡板、承压板等的安装,其位置

    • 8.3 张拉施工

      • 8.3.1 预应力拉杆张拉前,应检测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其

      • 8.3.2 当采用机张法张拉预应力拉杆时,其张拉力、张拉顺

      • 8.3.3 当采用横向张拉法张拉预应力拉杆时,应遵守下列规

      • 8.3.4 当采用横向张拉法张拉预应力撑杆时,应符合下列规

    • 8.4 施工质量检验

      • 8.4.1 预应力拉杆锚固后,其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设计规

      • 8.4.2 当采用钢丝束作为预应力筋时,其钢丝断裂、滑丝的

      • 8.4.3 预应力筋锚固后多余的外露部分应用机械方法切除,

  • 9 外粘或外包型钢工程

    • 9.1 一般规定

      • 9.1.1 本章主要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外粘型钢(旧称湿

      • 9.1.2 混凝土结构、构件外粘或外包型钢加固工程的施工程

      • 9.1.3 外粘型钢工程的施工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 9.1.4 干式外包钢工程施工场地的气温不得低于10℃,且

      • 9.1.5 外粘型钢或干式外包钢的钢构件施工过程所需搭设的

    • 9.2 型钢骨架制作

      • 9.2.1 钢骨架及钢套箍的部件,宜在现场按被加固构件的修

      • 9.2.2 钢部件的加工、制作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

      • 9.2.3 钢部件及其连接件的制作和试安装不应有影响结构性

      • 9.2.4 钢部件加工制作外观质量应检查的一般项目,应符合

    • 9.3 界面处理

      • 9.3.1 外粘型钢的构件,其原混凝土界面(粘合面)应打毛

      • 9.3.2 钢骨架及钢套箍与混凝土的粘合面经修整除去锈皮及

      • 9.3.3 干式外包钢的构件,其混凝土表面应清理洁净,打磨

      • 9.3.4 原构件混凝土截面的棱角应进行圆化打磨,圆化半径

      • 9.3.5 外粘型钢时,其原构件混凝土表面的含水率不宜大于

    • 9.4 型钢骨架安装及焊接

      • 9.4.1 钢骨架各肢的安装,应采用专门卡具以及钢楔、垫片

      • 9.4.2 型钢骨架各肢安装后,应与缀板、箍板以及其他连接

      • 9.4.3 外粘或外包型钢骨架全部杆件(含缀板、箍板等连接

      • 9.4.4 型钢骨架及其套箍的安装尺寸偏差和焊缝尺寸偏差,

      • 9.4.5 型钢骨架上的注胶孔(或注浆孔)、排气孔的位置与

    • 9.5 注胶(或注浆)施工

      • 9.5.1 注胶(或注浆)设备及其配套装置在注胶(或注浆)

      • 9.5.2 灌注用结构胶粘剂应经试配,并测定其初黏度;对结

      • 9.5.3 对加压注胶(或注浆)全过程应进行实时控制。压力

      • 9.5.4 注胶(或注浆)施工结束后,应静置72h进行固化

    • 9.6 施工质量检验

      • 9.6.1 外粘型钢的施工质量检验,应在检查其型钢肢安装、

      • 9.6.2 对干式外包钢的注浆质量检验,应探测其注浆的饱满

      • 9.6.3 被加固构件注胶(或注浆)后的外观应无污渍、无胶

  • 10 外粘纤维复合材工程

    • 10.1 一般规定

      • 10.1.1 本章适用于外粘增强纤维织物或其预成型板工程的

      • 10.1.2 外粘纤维织物或板材加固混凝土承重结构时,其施

      • 10.1.3 粘贴纤维材料的施工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 10.1.4 防护面层的构造和施工应符合设计规定。对各种不

    • 10.2 界面处理

      • 10.2.1 经修整露出骨料新面的混凝土加固粘贴部位,应进

      • 10.2.2 粘贴纤维材料部位的混凝土,其表层含水率不宜大

      • 10.2.3 当粘贴纤维材料采用的粘结材料是配有底胶的结构

      • 10.2.4 底胶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提供的工艺条件配制,但

      • 10.2.5 若在底胶指干时,未能及时粘贴纤维材料,则应等

    • 10.3 纤维材料粘贴施工

      • 10.3.1 浸渍、粘结专用的结构胶粘剂,其配制和使用应按

      • 10.3.2 纤维织物应按下列步骤和要求粘贴:     1

      • 10.3.3 预成型板应按下列步骤和要求粘贴:     1

      • 10.3.4 纤维织物可采用特制剪刀剪断或用优质美工刀切割

      • 10.3.5 纤维复合材胶粘完毕后应静置固化,并应按胶粘剂

    • 10.4 施工质量检验

      • 10.4.1 纤维复合材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可用锤击法或

      • 10.4.2 加固材料(包括纤维复合材)与基材混凝土的正拉

      • 10.4.3 纤维复合材胶层厚度(δ)应符合下列要求:  

      • 10.4.4 纤维复合材粘贴位置,与设计要求的位置相比,其

  • 11 外粘钢板工程

    • 11.1 一般规定

      • 11.1.1 本章适用于外粘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

      • 11.1.2 外粘钢板加固的施工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 11.1.3 当采用压力注胶法粘钢时,应采用锚栓固定钢板,

      • 11.1.4 固定钢板的锚栓,应采用化学锚栓,不得采用膨胀

      • 11.1.5 外粘钢板的施工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 11.1.6 加固用钢板的加工(包括切割、展平、矫正、制孔

    • 11.2 界面处理

      • 11.2.1 原构件混凝土及加固钢板的界面(粘合面)经修整

      • 11.2.2 外粘钢板部位的混凝土,其表层含水率不宜大于4

      • 11.2.3 在处理混凝土粘合面的同时,尚应由检测机构派员

      • 11.2.4 若需在钢板和混凝土上钻制锚栓孔,应先探明混凝

      • 11.2.5 钢板粘贴前,应用工业丙酮擦拭钢板和混凝土的粘

    • 11.3 钢板粘贴施工

      • 11.3.1 粘贴钢板专用的结构胶粘剂,其配制和使用应按产

      • 11.3.2 拌好的胶液应同时涂刷在钢板和混凝土粘合面上,

      • 11.3.3 钢板粘贴时表面应平整,段差过渡应平滑,不得有

      • 11.3.4 加压固定可选用:夹具加压法、锚栓(或螺杆)加

      • 11.3.5 在粘贴钢板施工的同时,应将钢标准块(本规范附

      • 11.3.6 外粘钢板中心位置与设计中心线位置的线偏差不应

      • 11.3.7 混凝土与钢板粘结的养护温度不低于15℃时,固

    • 11.4 施工质量检验

      • 11.4.1 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可用锤击法或其他有

      • 11.4.2 钢板与原构件混凝土间的正拉粘结强度应符合本规

      • 11.4.3 胶层应均匀,无局部过厚、过薄现象;胶层厚度应

  • 12 钢丝绳网片外加聚合物砂浆面层工程

    • 12.1 一般规定

      • 12.1.1 本章适用于以钢丝绳网片外加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

      • 12.1.2 钢丝绳网片外加聚合物砂浆面层的施工程序应符合

      • 12.1.3 钢丝绳网片外加聚合物砂浆面层工程的施工环境应

    • 12.2 界面处理

      • 12.2.1 原结构、构件的混凝土表面应按本规范第3.0.

      • 12.2.2 在原构件的混凝土或砌体表面喷涂的结构界面胶(

      • 12.2.3 原构件表面的含水率,应符合聚合物砂浆及其界面

    • 12.3 钢丝绳网片安装

      • 12.3.1 安装钢丝绳网片前,应先在原构件混凝土表面画线

      • 12.3.2 安装网片时,应先将网片的一端锚固在原构件端部

      • 12.3.3 当网片需要接长时,沿网片长度方向的搭接长度应

      • 12.3.4 安装网片时,应对钢丝绳保护层厚度采取控制措施

      • 12.3.5 网片中心线位置与设计中心线位置的偏差不应大于

    • 12.4 聚合物砂浆面层施工

      • 12.4.1 聚合物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

      • 12.4.2 若试块漏取,或不慎丢失,或对试块强度试验报告

      • 12.4.3 聚合物砂浆面层喷抹施工开始前,应按30min

      • 12.4.4 喷抹聚合物砂浆时,可用喷射法,也可采用人工涂

      • 12.4.5 聚合物砂浆面层喷抹完毕后,应按现行有关标准或

    • 12.5 施工质量检验

      • 12.5.1 聚合物砂浆面层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及影响

      • 12.5.2 聚合物砂浆面层与原构件混凝土之间有效粘结面积

      • 12.5.3 聚合物砂浆面层与原构件混凝土间的正拉粘结强度

      • 12.5.4 聚合物砂浆面层的保护层厚度检查,宜采用钢筋探

      • 12.5.5 聚合物砂浆面层的喷抹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一般

      • 12.5.6 聚合物砂浆面层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3 砌体或混凝土构件外加钢筋网-砂浆面层工程

    • 13.1 一般规定

      • 13.1.1 本章适用于砌体构件外加钢筋网―高强度水泥砂浆

      • 13.1.2 砌体或混凝土构件外加钢筋网―砂浆面层的施工程

    • 13.2 界面处理

      • 13.2.1 在清理、修整原结构、构件过程中发现的裂缝和损

      • 13.2.2 当设计对原构件表面喷抹砂浆层前有湿润要求时,

      • 13.2.3 在原构件表面喷涂结构界面胶(剂)时,其喷涂方

    • 13.3 钢筋网安装及砂浆面层施工

      • 13.3.1 钢筋网的安装及砂浆面层的施工,应按先基础后上

      • 13.3.2 钢筋网与原构件的拉结采用穿墙S形筋时,S形筋

      • 13.3.3 钢筋网与原构件的拉结采用种植Г形剪切销钉、胶

      • 13.3.4 穿墙S形筋的孔洞、楼板穿筋的孔洞以及种植Г形

      • 13.3.5 钢筋网片的钢筋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网片间

      • 13.3.6 砌体或混凝土构件外加钢筋网采用普通砂浆或复合

      • 13.3.7 当砂浆试块漏取或不慎丢失,或对试块强度试验报

      • 13.3.8 砌体或混凝土构件外加钢筋网的面层砂浆,其设计

    • 13.4 施工质置检验

      • 13.4.1 砌体或混凝土构件外加钢筋网的砂浆面层,其浇筑

      • 13.4.2 砌体或混凝土构件外加钢筋网―砂浆面层与基材界

      • 13.4.3 砂浆面层与基材之间的正拉粘结强度,必须进行见

      • 13.4.4 新加砂浆面层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可采用局部

      • 13.4.5 当采用植筋或锚栓拉结钢筋网时,应在其施工完毕

      • 13.4.6 砌体或混凝土构件外加钢筋网的砂浆面层,其外观

  • 14 砌体柱外加预应力撑杆工程

    • 14.1 一般规定

      • 14.1.1 本章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7度以下地区砌

      • 14.1.2 砌体柱外加撑杆的施工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 14.1.3 若原结构、构件的基础为毛石或毛条石基础(图1

      • 14.1.4 外加撑杆焊接时,其施工环境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 14.2 界面处理

      • 14.2.1 原结构、构件经按本规范第3.0.4条的要求清

      • 14.2.2 当原构件的砌体表面平整度很差,且打磨有困难时

    • 14.3 撑杆制作

      • 14.3.1 预应力撑杆及其部件宜在现场就近制作。制作前应

      • 14.3.2 撑杆的每侧杆肢由两根角钢组成,并以钢缀板焊接

      • 14.3.3 在组合肢中点处,应将角钢侧立翼板切割出三角形

      • 14.3.4 撑杆组合肢的上下端应焊有钢制抵承板(传力顶板

      • 14.3.5 制作撑杆肢承力构造的承压板时,应根据所采用的

      • 14.3.6 预应力撑杆的横向张拉构造,可利用本规范第14

      • 14.3.7 预应力撑杆钢部件及其连接的制作、加工质量应符

      • 14.3.8 钢部件及其连接的加工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14.4 撑杆安装与张拉

      • 14.4.1 撑杆的安装与张拉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4.4.2 设计要求顶紧的抵承节点传力面,其顶紧的实际接

      • 14.4.3 撑杆及其连接件安装的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14.5 施工质量检验

      • 14.5.1 预应力撑杆建立的预顶力不应大于加固柱各阶段所

      • 14.5.2 预应力撑杆及其连接件的外观表面不应有锈迹、油

  • 15 钢构件增大截面工程

    • 15.1 一般规定

      • 15.1.1 本章适用于负荷状态下钢构件增大截面工程的施工

      • 15.1.2 卸荷状态下钢构件增大截面工程的施工,可在卸荷

      • 15.1.3 负荷状态下钢构件增大截面工程的施工程序应符合

      • 15.1.4 钢构件增大截面工程进入焊接工序时,其施工现场

      • 15.1.5 负荷状态下钢构件增大截面工程,应要求由具有相

    • 15.2 界面处理

      • 15.2.1 原结构、构件的加固部位经除锈和修整后,其表面

      • 15.2.2 原构件的裂纹应按本规范第17章进行修复。修复

      • 15.2.3 待焊区钢材焊接面应无明显凹面、损伤和划痕;对

      • 15.2.4 加固施焊前应复查待焊区间及其两端以外各50m

    • 15.3 新增钢部件加工

      • 15.3.1 钢材的切割面或剪切面应无裂纹、夹渣、分层和大

      • 15.3.2 气割或机械剪切的零部件,需要进行边缘加工时,

      • 15.3.3 当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钢结构制作和安装单位

      • 15.3.4 A、B级螺栓孔(Ⅰ类孔)应具有H12的精度;

      • 15.3.5 气割的偏差不应大于表15.3.5对允许偏差的

      • 15.3.6 机械剪切的偏差不应大于表15.3.6对允许偏

      • 15.3.7 边缘加工偏差不应大于表15.3.7对允许偏差

      • 15.3.8 螺栓孔孔距的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

    • 15.4 新增部件安装、拼接施工

      • 15.4.1 在负荷下进行钢结构加固时,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

      • 15.4.2 新增钢构件与原结构的连接采用焊接时,必须制定

      • 15.4.3 在负荷下采用焊接方法对钢结构构件进行加固时,

      • 15.4.4 采用螺栓(或铆钉)连接新增钢板件时,应先将原

      • 15.4.5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施拧顺序和初拧、复拧扭矩应

      • 15.4.6 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静不定结构时,应首先将全部

      • 15.4.7 新增钢部件与原结构拼接的尺寸偏差,应按现行国

    • 15.5 施工质量检验

      • 15.5.1 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应采用超声波探伤

      • 15.5.2 焊缝外观质量的检查与评定应符合表15.5.2

      • 15.5.3 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终拧完成1h后的48

      • 15.5.4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除因构造原因无

      • 15.5.5 焊缝的尺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

      • 15.5.6 焊缝的焊波应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

      • 15.5.7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施拧顺序和初拧、复拧扭矩应

      • 15.5.8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螺栓丝扣外露应为2扣

  • 16 钢构件焊缝补强工程

    • 16.1 一般规定

      • 16.1.1 本章适用于负荷状态下钢构件焊缝补强的施工过程

      • 16.1.2 负荷状态下钢构件焊缝补强工程的施工程序应符合

      • 16.1.3 负荷状态下焊缝连接补强施工,其现场环境气温应

      • 16.1.4 雨雪天气时,严禁露天焊接;4级以上风力时,焊

      • 16.1.5 对负荷状态下焊缝补强施焊的焊工要求,必须符合

    • 16.2 焊区表面处理

      • 16.2.1 钢构件焊缝补强工程施焊前,应清除待焊区间及其

      • 16.2.2 当发现旧焊缝或其母材有裂纹时,应按本规范规定

      • 16.2.3 施焊前,焊接作业人员应复查钢构件焊区表面处理

    • 16.3 焊缝补强施工

      • 16.3.1 在下列情况下,焊接补强施工,应先进行焊接工艺

      • 16.3.2 负荷状态下的焊接施工,应先对结构、构件最薄弱

      • 16.3.3 当用双角钢与节点板角焊缝连接加固焊接时(图1

      • 16.3.4 负荷状态下焊缝补强的焊接施工,应指派有经验的

    • 16.4 焊接质量检验

      • 16.4.1 对一级、二级焊缝应进行焊缝探伤,其探伤方法及

      • 16.4.2 焊缝的外观质量以及焊缝尺寸偏差的检查结果应符

      • 16.4.3 焊缝的焊波、焊道的施工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15

  • 17 钢结构裂纹修复工程

    • 17.1 一般规定

      • 17.1.1 本章适用于修复钢结构裂纹的施工过程控制和施工

      • 17.1.2 当发现钢结构构件上有裂纹时,应立即在裂纹端点

      • 17.1.3 钢结构、构件裂纹的修复,不论采用对接堵焊法、

      • 17.1.4 裂纹修复工程,当采用焊接方法时,其施工现场气

    • 17.2 焊缝补强施工及质量检验

      • 17.2.1 当采用堵焊法修复裂纹时,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 17.2.2 对网状、分叉状裂纹区和有破裂、过烧、烧穿等缺

      • 17.2.3 采用附加盖板修补裂纹时,宜采用双层盖板;其厚

      • 17.2.4 当吊车梁腹板上部出现裂纹时,应根据检查的情况

      • 17.2.5 钢结构、构件裂缝修复工程的施工质量检验,应符

  • 18 混凝土及砌体裂缝修补工程

    • 18.1 一般规定

      • 18.1.1 本章适用于混凝土或砌体结构、构件中裂缝修补的

      • 18.1.2 裂缝修补的施工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 18.1.3 修补裂缝现场的气温,应符合裂缝修补材料使用说

    • 18.2 界面处理

      • 18.2.1 原结构、构件除应按本规范第3.0.4条和第3

      • 18.2.2 原构件界面含水率应按胶粘剂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

    • 18.3 表面封闭法施工

      • 18.3.1 粘贴封闭材料修补裂缝前,应复查裂缝两侧原构件

      • 18.3.2 若粘贴纤维织物的施工工艺有底涂要求时,应按规

      • 18.3.3 浸渍、粘结纤维织物用的结构胶粘剂,其配制和拌

      • 18.3.4 粘贴纤维织物时,应按下列步骤和要求进行:  

      • 18.3.5 粘贴织物时,其边缘距裂缝中心线的距离应不小于

      • 18.3.6 当粘贴织物不止一层时,其粘贴工艺应符合本规范

      • 18.3.7 在纤维织物最上一层的面上应涂刷胶粘剂一遍,并

    • 18.4 柔性密封法施工

      • 18.4.1 按设计规定的尺寸开凿U形槽或V形木槽,并仔细

      • 18.4.2 当需设置隔离层时,U形槽的槽底应为光滑的平底

      • 18.4.3 当在槽内填充柔性或弹性密封材料时,应先在槽内

      • 18.4.4 密封材料填充完毕后,应在裂缝槽口及其两侧各5

    • 18.5 压力灌注法施工

      • 18.5.1 采用压力灌注法注入低黏度胶液或注浆料修补混凝

      • 18.5.2 压力灌注装置的安装和试压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 18.5.3 施工前应复查裂缝修补胶(浆)液的品种、型号及

      • 18.5.4 注胶(浆)压力控制与注胶(浆)作业应符合下列

      • 18.5.5 当上部注胶(浆)嘴或排气嘴有胶(浆)液流出时

    • 18.6 施工质量检验

      • 18.6.1 胶(浆)液固化时间达到7d时,应立即采用下列

  • 19 植筋工程

    • 19.1 一般规定

      • 19.1.1 本章适用于混凝土承重结构和砌体承重结构以锚固

      • 19.1.2 植筋(包括全螺纹螺杆,以下同)工程施工程序应

      • 19.1.3 植筋工程的施工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 19.1.4 植筋位置应经放线并探测钢筋位置后标定。若植筋

      • 19.1.5 植筋焊接应在注胶前进行。若个别钢筋确需后焊时

      • 19.1.6 基材清孔及钢筋除锈、除油和除污的工序完成后,

    • 19.2 界面处理

      • 19.2.1 植筋孔洞钻好后应先用钢丝刷进行清孔,再用洁净

      • 19.2.2 植筋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每日检查其孔壁的干燥程

      • 19.2.3 植筋孔壁应完整,不得有裂缝和其他局部损伤。

      • 19.2.4 植筋用的钢筋或螺杆在植入前应复查有无未打磨干

      • 19.2.5 植筋孔壁清理洁净后,若不立即种植钢筋,应暂时

    • 19.3 植筋工程施工

      • 19.3.1 当采用自动搅拌注射筒包装的胶粘剂时,可选用硬

      • 19.3.2 注入胶粘剂时,其灌注方式应不妨碍孔中的空气排

      • 19.3.3 注入植筋胶后,应立即插入钢筋,并按单一方向边

      • 19.3.4 植入的钢筋必须立即校正方向,使植入的钢筋与孔

      • 19.3.5 植筋钻孔孔径的偏差应符合表19.3.5-1的

    • 19.4 施工质量检验

      • 19.4.1 植筋的胶粘剂固化时间达到7d的当日,应抽样进

      • 19.4.2 对现场拉拔检验不合格的植筋工程,若现场考察认

  • 20 锚栓工程

    • 20.1 一般规定

      • 20.1.1 本章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后扩底型锚栓工程和

      • 20.1.2 锚栓工程的施工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 20.1.3 原结构、构件清理、修整后,应按设计图纸进行画

      • 20.1.4 锚栓工程的施工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 20.2 锚栓安装施工

      • 20.2.1 锚栓的钻孔,应采用该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钻头

      • 20.2.2 基材表面及锚孔的清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 20.2.3 锚栓的安装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20.2.4 锚栓孔清孔后,若未立即安装锚栓,应暂时封闭其

      • 20.2.5 锚栓固定件的表面应光洁平整。     检查数

      • 20.2.6 钻孔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垂直度

    • 20.3 施工质量检验

      • 20.3.1 锚栓安装、紧固或固化完毕后,应进行锚固承载力

      • 20.3.2 锚栓应按设计或产品安装说明书的要求,检查其锚

  • 21 灌浆工程

    • 21.1 一般规定

      • 21.1.1 本章适用于以结构加固用水泥基灌浆料加固承重结

      • 21.1.2 结构构件增大截面灌浆工程的施工程序及需按隐蔽

      • 21.1.3 灌浆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应结合结

    • 21.2 施工图安全复查

      • 21.2.1 在结构加固工程中使用水泥基灌浆料时,应对施工

      • 21.2.2 当用于普通混凝土或砌体的增大截面工程时,尚应

      • 21.2.3 当用于干式外包钢工程时,不论采用何种品牌灌浆

      • 21.2.4 当本规范本节的安全规定与其他标准规范不一致时

    • 21.3 界面处理

      • 21.3.1 原构件界面(即粘合面)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 21.3.2 对打毛的混凝土或砌体构件,应按设计选用的结构

      • 21.3.3 结构界面胶(剂)的涂刷方法及质量要求,应符合

    • 21.4 灌浆施工

      • 21.4.1 新增截面的受力钢筋、箍筋及其他连接件、锚固件

      • 21.4.2 灌浆工程的模板、紧箍件(卡具)及支架的设计与

      • 21.4.3 新增灌浆料与细石混凝土的混合料,其强度等级必

      • 21.4.4 灌浆工艺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产品使用说明

      • 21.4.5 日平均温度低于5℃时,应按冬期施工要求,采取

      • 21.4.6 混合料灌注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

    • 21.5 施工质量检验

      • 21.5.1 以灌浆料与细石混凝土拌制的混合料,并采用灌浆

      • 21.5.2 在按本规范第5章的规定检查混合料灌注的新增截

  • 22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竣工验收

    • 22.0.1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竣工验收程序和组织应符合下列

    • 22.0.2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竣

    • 22.0.3 建筑结构加固子分部工程竣工验收时,应提供下列

    • 22.0.4 子分部工程合格质量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 22.0.5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不合格时,应由施工单

  • 附录A 建筑结构加固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划分

    • 表A.0.1 建筑结构加固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划分 分部工

  • 附录B 质量验收记录

    • B.0.1 结构加固检验批质量验收可按表B.0.1记录。

    • B.0.2 结构加固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可按表B.0.2记录。

    • B.0.3 结构加固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可按表B.0

  • 附录C 高压水射流技术应用规定

    • C.1 适用范围

      • C.1.1 本技术适用于工程结构加固工程中对已有混凝土、钢

      • C.1.2 高压水射流处理的具体内容包括:     1 混

    • C.2 操作要求

      • C.2.1 当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界面处理时,应根据基材状况

      • C.2.2 当用于钢结构构件的表面除漆、除锈时,宜参照下列

      • C.2.3 当用于砌体表面处理时,宜采用压力为35MPa~

      • C.2.4 若需为高压水射流设备提供大功率、大压力和相应的

      • C.2.5 射流设备用水必须使用自来水或水质符合现行行业标

      • C.2.6 人员     高压水射流设备必须由经过严格培训

      • C.2.7 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佩戴专用头盔、耐压围裙

    • C.3 处理效果检测与评定

      • C.3.1 应按本规范第3.0.5条以及第5.2节、6.3

  • 附录D 加固材料或产品进场复验抽样规定

    • D.0.1 结构加固工程用的材料或产品,应按其工程用量一次

    • D.0.2 对一次进场到位的材料或产品,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见

  • 附录E 粘结材料粘合加固材与基材的正拉粘结强度试验室测定方法及评定标准

    • E.1 适用范围

      • E.1.1 本方法适用于试验室条件下以结构胶粘剂、界面胶(

      • E.1.2 本方法不适用于测定室温条件下涂刷、粘合与固化的

    • E.2 试验设备

      • E.2.1 拉力试验机的力值量程选择,应使试样的破坏荷载,

      • E.2.2 试验机夹持器的构造应能使试件垂直对中固定,不产

      • E.2.3 试件夹具应由带拉杆的钢夹套与带螺杆的钢标准块构

    • E.3 试 件

      • E.3.1 试验室条件下测定正拉粘结强度应采用组合式试件,

      • E.3.2 试样组成部分的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E.3.3 试件的粘合、浇注与养护     首先在混凝土试

      • E.3.4 试件应安装在钢夹具(图E.3.4)内并拧上传力

      • E.3.5 常规试验的试样数量每组不应少于5个;仲裁试验的

    • E.4 试验环境

      • E.4.1 试验环境应保持在:温度(23±2)℃、相对湿度

      • E.4.2 若试样系在异地制备后送检,应在试验标准环境条件

    • E.5 试验步骤

      • E.5.1 将安装在夹具内的试件(图E.3.4)置于试验机

      • E.5.2 以3mm/min的均匀速率加荷直至破坏。记录试

    • E.6 试验结果

      • E.6.1 正拉粘结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E.6.

      • E.6.2 试样破坏形式及其正常性判别:     1 试样

    • E.7 试验结果的合格评定

      • E.7.1 组试验结果的合格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E.7.2 检验批试验结果的合格评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 E.7.3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受检胶粘

  • 附录F 结构胶粘剂抗冲击剥离能力测定方法及评定标准

    • F.1 适用范围

      • F.1.1 本标准适用于常温固化结构胶粘剂韧性重要标志——

      • F.1.2 地震区建筑加固,对所使用结构胶粘剂的韧性要求与

    • F.2 原 理

      • F.2.1 以一对软钢薄片胶接成T形冲击剥离试样,在规定的

      • F.2.2 通过测量试样剥离长度以及对不同型号胶粘剂测试数

    • F.3 试验装置

      • F.3.1 采用自由落体式冲击剥离试验装置,如图F.3.1

      • F.3.2 冲击剥离试验装置采用45号钢制作,其表面应作防

      • F.3.3 试验装置的零部件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 F.3.4 试验夹具的加工,应能使试样安装后的导杆轴线通过

    • F.4 试 样

      • F.4.1 T形冲击剥离试样由一对Q235薄钢片胶接而成(

      • F.4.2 试片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F.4.3 试片胶接前应按结构胶粘剂对碳钢表面处理的要求,

      • F.4.4 试样制备应按结构胶粘剂产品说明书规定的胶接工艺

      • F.4.5 每组试样不应少于5个。

    • F.5 试验条件

      • F.5.1 试验环境温度应为(23±2)℃,相对湿度应为5

      • F.5.2 若试样系在异地制备后送检,应在试验室环境下放置

    • F.6 试验步骤

      • F.6.1 试验前,应测量试片的胶缝厚度和胶缝长度,应分别

      • F.6.2 将试样挂在夹持器上,经检查对中无误后,用手将作

      • F.6.3 测量并记录试样的剥离长度,精确到0.1mm。

    • F.7 试验结果表示

      • F.7.1 试验结果以5个试样测得的剥离长度的平均值表示。

      • F.7.2 若5个试样中,有一个试样的剥离长度大于其余4个

      • F.7.3 试件破坏后的残件应按原状妥为保存,在未经设计人

    • F.8 试验结果评定

      • F.8.1 T形试样抗冲击剥离的试验结果,应按表F.8.1

    • F.9 试验报告

      • F.9.1 结构胶粘剂抗冲击剥离能力测试及其韧性评定的报告

  • 附录G 结构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测定方法

    • G.1 适用范围

      • G.1.1 本方法适用于室温固化的改性环氧类和改性乙烯基酯

      • G.1.2 本方法的测定结果,可用以判断被检测的胶粘剂产品

    • G.2 仪器设备

      • G.2.1 测定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

    • G.3 测试前准备工作

      • G.3.1 仪器设备校正     分析天平、烘箱温控系统均

      • G.3.2 烘干硅胶     将两个干燥器所需的硅胶量,置

      • G.3.3 烘干称量盒(瓶)     在约105℃的烘箱中

    • G.4 取样与状态调节

      • G.4.1 取样     应在包装完好、未启封的结构胶粘剂

      • G.4.2 样品状态调节     将所取的各组分样品连同取

    • G.5 测试步骤

      • G.5.1 制作试样要求     1 应根据该胶粘剂产品使

    • G.6 结果表示

      • G.6.1 一次平行试验取得的两个结果,可按式(G.6.1

      • G.6.2 在完成第一次平行试验后,尚应按同样的步骤完成第

    • G.7 试验报告

      • G.7.1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受检结构

  • 附录H 结构胶粘剂湿热老化性能测定方法

    • H.1 适用范围及应用条件

      • H.1.1 本方法适用于结构胶粘剂耐老化性能的验证性试验。

      • H.1.2 采用本方法进行老化试验的结构胶粘剂或聚合物砂浆

    • H.2 试验设备及试验用水

      • H.2.1 试件的老化应在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机中进行。该机

      • H.2.2 试验机用水应采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未经纯化的冷

      • H.2.3 试验机电源应为双电源,并应能在工作电源断电时自

    • H.3 试 件

      • H.3.1 老化性能的测定应采用钢对钢拉伸剪切试件,并应按

      • H.3.2 试件的数量不应少于15个,且应随机均分为3组;

      • H.3.3 试件胶缝静置固化7d后,应对金属外露表面涂以防

    • H.4 试验条件

      • H.4.1 湿热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温度应保

      • H.4.2 升温、恒温及降温过程的控制     1 升温制

    • H.5 试验步骤

      • H.5.1 老化性能测定的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H.6 试验结果

      • H.6.1 老化试验完成后,应按下式计算抗剪强度降低百分率

    • H.7 试验报告

      • H.7.1 湿热老化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各项内容:     

  • 附录J 结构用粘结材料湿热老化性能现场快速复验方法及评定标准

    • J.1 适用范围

      • J.1.1 本方法适用于已通过湿热老化性能验证性试验的结构

      • J.1.2 当出具本复验报告时,必须附有湿热老化性能验证性

    • J.2 试验设备及装置

      • J.2.1 恒温水槽     试件的老化应在可调控水温的恒

      • J.2.2 试验机     根据受检粘结材料的不同,选用拉

      • J.2.3 加荷装置(包括夹持器)     根据不同受检粘

    • J.3 试 件

      • J.3.1 结构胶粘剂或结构用聚合物砂浆的老化性能的快速复

      • J.3.2 试件的数量不应少于10个,且应随机分为2组;其

      • J.3.3 试件的粘合、养护条件和方法以及固化或硬化时间的

    • J.4 复验条件

      • J.4.1 现场老化性能的复验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 J.4.2 升温、恒温及降温过程的控制     1 升温制

    • J.5 复验步骤

      • J.5.1 老化性能快速测定的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 J.6 复验结果计算与评定

      • J.6.1 老化复验结束后,应按下式计算抗剪强度降低百分率

      • J.6.2 当现场快速老化复验后的抗剪强度下降百分率满足下

      • J.6.3 当对复验结果有异议时,允许用本规范附录H的测定

    • J.7 试验报告

      • J.7.1 湿热老化复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各项内容:     

  • 附录K 结构胶粘剂初黏度测定方法

    • K.1 基本规定

      • K.1.1 为统一结构胶粘剂混合后初黏度的测试方法,使所测

      • K.1.2 结构胶粘剂应按其流变特性分为两类:     1

      • K.1.3 当加固工程测定结构胶粘剂的初黏度时,其所使用的

    • K.2 仪器设备

      • K.2.1 仪器     1 对近似牛顿流体的结构胶粘剂,

      • K.2.2 配套设备     1 恒温浴(槽):应能保持2

    • K.3 试验条件

      • K.3.1 试验温度     对加固工程用胶,统一定为23

      • K.3.2 测量系统选择     1 对NDJ-1型旋转黏

    • K.4 试样制备

      • K.4.1 测试前,应将抽样取得的各组分,置于23℃~25

      • K.4.2 在称量试样前,应将试样各组分(包括其容器)置于

      • K.4.3 对易吸湿的或含有挥发性物质的试样,应密封于容器

    • K.5 试验步骤

      • K.5.1 试样各组分经搅拌混合成均匀胶液后,倒入直径不小

      • K.5.2 将保护架安装在仪器上。安装前应先熟悉旋入方向。

      • K.5.3 按仪器使用说明书给出的量程表(mPa·s),选

      • K.5.4 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先旋转升

      • K.5.5 若指针读数不处于30格~90格之间,应更换转子

      • K.5.6 按规定的剪切速率选择转筒、转速及固定筒,并按仪

      • K.5.7 按仪器测量系统尺寸表规定的试样用量将配制好的胶

      • K.5.8 将仪器与预热已达23℃的恒温装置连接,使内、外

      • K.5.9 接通电源,开动马达,使转筒旋转。待指针稳定后读

      • K.5.10 测量结束后,应立即用丙酮或其他适用的洗液,彻

    • K.6 结果计算与表示

      • K.6.2 结果表示:测定的黏度值应取3位有效数,并应在括

      • K.6.3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受检材料

  • 附录L 结构胶粘剂触变指数测定方法

    • L.1 适用范围

      • L.1.1 本方法适用于以不同转速下动力黏度比值表征结构胶

      • L.1.2 对常温下施工的涂刷型结构胶粘剂,其工艺性能所要

    • L.2 仪器和设备

      • L.2.1 旋转黏度计:当采用牛顿流体黏度计(如国产NDJ

      • L.2.2 恒温浴(槽):应能在20℃~100℃范围内可调

      • L.2.3 温度计:分度为0.1℃。

      • L.2.4 容器:按所使用旋转式黏度计的说明书确定容器形状

    • L.3 试 样

      • L.3.1 结构胶粘剂各组分应从检验批中随机抽取,并在试验

      • L.3.2 试样应均匀、色泽一致,无结块。

      • L.3.3 试样量应能满足旋转式黏度计测试需要。

    • L.4 试验步骤

      • L.4.1 将盛有试样的容器放入已升温至试验温度的恒温浴(

      • L.4.2 将6r/rnin(或5.6r/min)的转子垂

      • L.4.3 按黏度计说明书规定的操作方法开动黏度计,读取旋

      • L.4.4 将6r/min(或5.6r/min)的转子更换

    • L.5 结果计算与表示

      • L.5.1 按旋转黏度计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分别计算6r

      • L.5.2 触变指数It应按下式计算 对中、低黏度胶液:

      • L.5.3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受检材料

  • 附录M 碳纤维织物中碳纤维K数快速判定方法

    • M.0.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碳纤维织物(布)

    • M.0.2 应用条件     当采用本方法测定碳纤维K数时

    • M.0.3 术语     经纱密度 warp densit

    • M.0.4 原理     本方法系通过检测碳纤维织物的经纱

    • M.0.5 检测方法     1 将受检的碳纤维织物平铺在

    • M.0.6 判定规则     1 按表M.0.6给出的经纱

  • 附录N 纤维复合材层间剪切强度测定方法

    • N.1 适用范围

      • N.1.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以湿法铺层、常温固化成型的单向

      • N.1.2 本方法测定的纤维复合材层间剪切强度可用于纤维材

    • N.2 试样成型模具

      • N.2.1 试样成型模具的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N.2.2 辅助工具及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可

    • N.3 试样制备

      • N.3.1 备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受检的纤维织

      • N.3.2 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纤维织物

    • N.4 试件制作

      • N.4.1 试件应从试样中部切取;最外一个试件距试样边缘不

      • N.4.2 一般情况下,应取试件长度l=30mm±1mm;

    • N.5 试验条件

      • N.5.1 试件状态调节、试验设备及试验的标准环境应符合现

      • N.5.2 试验装置(图N.5.2)的加载压头及支座与试件

    • N.6 试验步骤

      • N.6.1 试验前应对试件外观进行检查,其外观质量应符合现

      • N.6.2 试件应置于试验装置的中心位置上。其跨度应调整为

      • N.6.3 以(1~2)mm/min的加荷速度连续加荷至试

      • N.6.4 当试验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即可确认试件已破坏,

    • N.7 试验结果

      • N.7.1 试件层间剪切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N.7

      • N.7.2 试件破坏形式及正常性判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 N.7.3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受检纤维

  • 附录P 锚固型结构胶及聚合物砂浆浇注体劈裂抗拉强度测定方法

    • P.1 适用范围

      • P.1.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锚固型结构胶及聚合物砂浆(复合

      • P.1.2 本方法也可用于裂缝注浆料和结构加固用灌浆料浇注

    • P.2 试 件

      • P.2.1 劈裂抗拉试件的直径为20mm;长度为40mm;

      • P.2.2 试件拆模后,应检查其表面的缺陷;凡有裂纹、麻面

      • P.2.3 劈裂抗拉试验的试件数量,每组不应少于5个。

    • P.3 试验设备及装置

      • P.3.1 劈裂抗拉试件的制作应在专门的模具中浇注而成。模

      • P.3.2 劈裂抗拉试件的加载,应采用最大压力标定值不大于

      • P.3.3 劈拉试验装置,由45号钢制作的加载钢压头、带小

    • P.4 试验步骤

      • P.4.1 圆柱体劈裂抗拉强度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 P.4.2 当按本附录第P.4.1条规定的试验步骤进行试验

    • P.5 试验结果

      • P.5.1 圆柱体试件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结果的整理应符合下列

      • P.5.2 当需要计算劈裂抗拉试验结果的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时

      • P.5.3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受检富填

  • 附录Q 结构加固用砂浆体和灌浆料浆体抗折强度测定方法

    • Q.1 适用范围

      • Q.1.1 本方法适用于结构加固用聚合物砂浆体、复合砂浆体

      • Q.1.2 本方法不适用于测定低强度普通水泥砂浆体的抗折强

    • Q.2 试验装置和设备

      • Q.2.1 浇注试件用的模具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Q.2.2 当浇注试件需经振实成型时,振实台的技术性能和质

      • Q.2.3 抗折试验使用的压力试验机应为液压式压力试验机,

      • Q.2.4 试件的支座和加载压头应为直径10mm~15mm

      • Q.2.5 抗折试验装置,应为图Q.2.5所示的三分点加荷

    • Q.3 取样规则

      • Q.3.1 验证性试验用的抗折试样,应在试验室按产品使用说

      • Q.3.2 工程质量检验用的抗折试样,应在现场随机选取3盘

      • Q.3.3 拌合物取样后,应在产品说明书规定的适用期(按分

    • Q.4 试件制备

      • Q.4.1 试件形式及尺寸:当测定聚合物砂浆及复合砂浆抗折

      • Q.4.2 试件应在符合本附录第Q.2.1条要求的模具中制

      • Q.4.3 试件拆摸后,应检查试件表面的缺陷;凡有裂纹、麻

    • Q.5 试验步骤

      • Q.5.1 试件养护到期后应及时进行试验,若因故需推迟试验

      • Q.5.2 在试验机中按图Q.2.5安装试件时,应以试件成

      • Q.5.3 试件加荷应均匀、连续,并应控制在1.5min~

    • Q.6 试验结果

      • Q.6.1 正常破坏的试件,其抗折强度值ƒb应按下式计算:

      • Q.6.2 一组试件的抗折强度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Q.6.3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受检材料

  • 附录R 聚合物砂浆及复合砂浆拉伸抗剪强度测定方法(钢套筒法)

    • R.1 适用范围

      • R.1.1 本方法适用于下列粘结材料拉伸抗剪强度的测定:

      • R.1.2 本方法不适用于富填料胶粘剂(如植筋胶等)的拉伸

    • R.2 试验设备及装置

      • R.2.1 试验机的加荷能力,应使试件的破坏荷载处于试验机

      • R.2.2 夹持器及其夹具     试验配备的夹持器及其夹

    • R.3 试 件

      • R.3.1 试件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用于

      • R.3.2 受检砂浆应按规定的取样规则从一定批量的产品(或

      • R.3.3 专用钢套筒应采用45号碳钢制作。套筒内壁应有螺

      • R.3.4 试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常规试验

    • R.4 试件制备

      • R.4.1 钢筋、钢丝绳和钢套筒,应经除锈、除油污;套筒内

      • R.4.2 钢筋、钢丝绳的直径以及套筒的内径和深度,应用量

      • R.4.3 粘结时,聚合物砂浆或复合砂浆的配合比、粘结工艺

    • R.5 试验条件

      • R.5.1 试件应在胶粘剂或高强度砂浆养护到期的当日进行试

      • R.5.2 试验应在室温为23℃±2℃的环境中进行。对仲裁

      • R.5.3 对温度、湿度有要求的试验,其试件在测试前的调控

    • R.6 试验步骤

      • R.6.1 试验时应将试件(图R.6.1)对称地夹持在夹具

      • R.6.2 开动试验机,以连续、均匀的速率加荷;自试样加荷

      • R.6.3 试样破坏时,应记录其最大荷载值,并记录粘结的破

    • R.7 试验结果

      • R.7.1 砂浆的抗剪强度ƒvu,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R

      • R.7.2 试验结果的计算应取三位有效数字。

      • R.7.3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受检粘结

  • 附录S 结构界面胶(剂)剪切粘结强度测定方法及评定标准

    • S.1 适用范围

      • S.1.1 本方法适用于承重结构混凝土界面胶(剂)粘结剪切

      • S.1.2 当混凝土基材表面喷抹高强度聚合物砂浆或复合水泥

    • S.2 试验设备及装置

      • S.2.1 压力试验机     压力试验机的加荷能力,应使

      • S.2.2 剪切加荷装置     剪切加荷装置的构造如图S

      • S.2.3 浇筑混凝土试坯的模具     测定界面剂粘合面

    • S.3 试坯和试件的制备

      • S.3.1 试坯(混凝土凸形块,见图S.3.1)应采用符合

      • S.3.2 试坯浇筑成型后,应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养护,其养护

      • S.3.3 试坯拆模后,应检查其外观质量;凡有裂纹、麻面、

      • S.3.4 测定界面剂剪切粘结强度的试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制

      • S.3.5 测定粘合面剪切强度的试件,每组不得少于5个。当

    • S.4 试验条件

      • S.4.1 试件应在新补浇混凝土(或聚合物砂浆)养护28d

      • S.4.2 试验应在室温为23℃±2℃的环境中进行,仲裁性

    • S.5 试验步骤

      • S.5.1 试验时应将试件置入剪切加荷装置,通过调整可移动

      • S.5.2 开动压力试验机,以连续、均匀的(3~5)mm/

    • S.6 试验结果

      • S.6.1 界面剂粘结面剪切强度ƒvu,应按下式计算: (

      • S.6.2 试件的破坏形式及其正常性判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 S.7 试验结果的合格评定

      • S.7.1 组试验结果的合格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S.7.2 检验批试验结果的合格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S.7.3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受检界面

      • S.7.4 当委托方有要求时,试验报告应附有试验结果合格评

  • 附录T 现场推定新增混凝土强度的取样规则与评定方法

    • T.0.1 本方法适用于结构加固工程新浇混凝土试块漏取或丢

    • T.0.2 当属试块漏取或不慎丢失的情况时,应对该组试块所

    • T.0.3 当利用本方法核查某一检验批混凝土试块强度试验报

  • 附录U 粘结材料粘合加固材与基材的正拉粘结强度现场测定方法及评定标准

    • U.1 适用范围

      • U.1.1 本方法适用于现场条件下以结构胶粘剂或高强聚合物

      • U.1.2 当承重结构加固设计要求做纤维织物与胶粘剂的适配

    • U.2 试验设备

      • U.2.1 结构加固工程现场使用的粘结强度检测仪,应坚固、

      • U.2.2 钢标准块的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方形或圆形。方

    • U.3 取样规则

      • U.3.1 粘贴、喷抹质量检验的取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 U.3.2 适配性检验     1 应由独立检验机构会同有

    • U.4 试件制备

      • U.4.1 试件制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基材表面

    • U.5 试验步骤

      • U.5.1 试验应在布点日期算起的第8d进行。试验时应按粘

      • U.5.2 以均匀速率连续加荷,控制在1min~1.5mi

    • U.6 试验结果

      • U.6.1 正拉粘结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U.6.1) 式

      • U.6.2 破坏形式及其正常性判别     1 破坏形式

    • U.7 检验结果的合格评定

      • U.7.1 加固材料粘贴、喷抹质量的合格评定:     1

      • U.7.2 适配性检验的正拉粘结性能合格评定,应符合下列规

  • 附录V 承重构件外加砂浆面层抗压强度采用回弹法检测的规定

    • V.0.1 本规定适用于承重构件外加砂浆面层(简称砂浆面层

    • V.0.2 采用回弹法检测承重构件外加面层的砂浆抗压强度时

    • V.0.3 砂浆回弹仪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V.0.3的规定。

    • V.0.4 对承重构件外加砂浆面层进行回弹和碳化深度测试时

    • V.0.5 回弹检测的步骤及检测结果的计算分析,应按现行国

    • V.0.6 承重构件外加层测区i的砂浆抗压强度平均值ƒ 2

  • 附录W 锚固承载力现场检验方法及评定标准

    • W.1 适用范围及应用条件

      • W.1.1 本方法适用于混凝土结构锚固工程质量的现场检验。

      • W.1.2 锚固工程质量应按其锚固件抗拔承载力的现场抽样检

      • W.1.3 锚固件抗拔承载力现场检验分为非破损检验和破坏性

      • W.1.4 对下列场合应采用破坏性检验方法对锚固质量进行检

      • W.1.5 当按本附录W.1.4第1款的规定,对重要结构构

      • W.1.6 对一般结构构件,其锚固件锚固质量的现场检验可采

      • W.1.7 若受现场条件限制,无法进行原位破坏性检验操作时

    • W.2 抽样规则

      • W.2.1 锚固质量现场检验抽样时,应以同品种、同规格、同

      • W.2.2 现场破坏性检验的抽样,应选择易修复和易补种的位

      • W.2.3 现场非破损检验的抽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 W.2.4 当不同行业标准的抽样规则与本规范不一致时,对承

      • W.2.5 胶粘的锚固件,其检验应在胶粘剂达到其产品说明书

    • W.3 仪器设备要求

      • W.3.1 现场检测用的加荷设备,可采用专门的拉拔仪或自行

      • W.3.2 当委托方要求检测重要结构锚固件连接的荷载-位移

      • W.3.3 现场检验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送检定机构检定。若遇

    • W.4 拉拔检验方法

      • W.4.1 检验锚固拉拔承载力的加荷制度分为连续加荷和分级

    • W.5 检验结果的评定

      • W.5.1 非破损检验的评定,应根据所抽取的锚固试样在持荷

      • W.5.2 破坏性检验结果的评定,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 附录Y 钢筋阻锈剂应用规定

    • Y.1 一般规定

      • Y.1.1 本方法适用于以喷涂型阻锈剂对已有混凝土结构、构

      • Y.1.2 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阻锈处理:     1 结

      • Y.1.3 采用阻锈剂时,应选用对氯离子、氧气、水以及其他

    • Y.2 喷涂型钢筋阻锈剂操作要求

      • Y.2.1 喷涂型钢筋阻锈剂的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 Y.2.2 对露天工程或在腐蚀性介质的环境中使用亲水性阻锈

      • Y.2.3 若混凝土表面原先刷过涂料或各种防护液,已使混凝

    • Y.3 阻锈剂使用效果检测与评定

      • Y.3.1 本方法适用于已有混凝土结构喷涂阻锈剂前后,通过

      • Y.3.2 评估用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 Y.3.3 测定钢筋锈蚀电流的取样规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 Y.3.4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程度及锈蚀破坏开始产生的时

      • Y.3.5 喷涂阻锈剂效果的评估应符合下列规定: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了加强建筑结构加固工程质量管理,统一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