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 则

    • 1.0.1 为统一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要求,保证设计质量和工程

    • 1.0.2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中的梯田、

    • 1.0.3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应具备可靠的基础资料,在收集地

    • 1.0.4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

  • 2 术 语

    • 2.0.1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comprehensiv

    • 2.0.2 淤地坝 check dam for farml

    • 2.0.3 滚水坝 overflow dam     以抬

    • 2.0.4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rainwater util

    • 2.0.5 林草工程 forest and grass w

    • 2.0.6 生态护岸 gully bank protect

    • 2.0.7 坡面截排水工程 water intercept

    • 2.0.8 支毛沟 branch gully     小流

    • 2.0.9 小流域人工湿地 artificial wetl

    • 2.0.10 封育工程 fenced project an

    • 2.0.11 弃渣场 residues disposal

    • 2.0.12 堆渣最大高度 maximum height

    • 2.0.13 防风固沙带 windbreak and sa

  • 3 基本规定

    • 3.0.1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设计应重点分析流域土地利用

    • 3.0.2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计应通过主体工程水土保持

    • 3.0.3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及本规范未涉及

    • 3.0.4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调查与勘测资料及图件比例尺的基

    • 3.0.5 水土保持的工程规模、设计标准应按总体布置(局)

  • 4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总体布置

    • 4.1 一般规定

      • 4.1.1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应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水土

      • 4.1.2 总体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坚持沟

    • 4.2 分区基本要求

      • 4.2.1 东北黑土区总体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4.2.1 东北黑土区总体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4.2.3 北方风沙区总体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4.2.4 北方土石山区总体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 4.2.5 西南岩溶区总体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4.2.6 西南紫色土区总体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 5.1.1 梯田工程应根据地形、地面组成物质等划分为4种类

      • 4.2.8 青藏高原区总体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5 工程级别划分和设计标准

    • 5.1 梯田工程

      • 5.1.1 梯田工程应根据地形、地面组成物质等划分为4种类

      • 5.1.2 梯田工程设计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5.2 淤地坝工程

      • 5.2.1 淤地坝工程等别、建筑物级别应根据淤地坝库容按表

      • 5.2.2 失事后损失巨大或影响十分严重的淤地坝工程2级、

      • 5.2.3 当永久性水工建筑物基础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采用

      • 5.2.4 淤地坝工程设计标准应根据建筑物级别按表5.2.

      • 5.2.5 淤地坝坝坡抗滑稳定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5.2.

      • 5.2.6 总库容大于500万m3以及土石(浆砌石)坝坝高

    • 5.3 拦沙坝工程

      • 5.3.1 拦沙坝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 5.3.2 拦沙坝工程建筑物的防洪标准应根据其级别按表5.

      • 5.3.3 稳定安全系数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5.3.4 溢洪道控制段及泄槽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符合表5.

    • 5.4 塘坝和滚水坝

      • 5.4.1 塘坝工程级别和防洪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 5.4.1 塘坝工程级别和防洪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 5.4.3 稳定计算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底

    • 5.5 沟道滩岸防护工程

      • 5.5.1 沟道滩岸防护工程的防洪标准应根据防护区耕地面积

      • 5.5.2 护地堤级别应符合表5.5.2的规定。护地堤上的

      • 5.5.3 土堤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5.5.3的规定

      • 5.5.4 防洪墙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5.5.4的规

      • 5.5.5 防洪墙抗倾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5.5.5的规

    • 5.6 坡面截排水工程

      • 5.6.1 坡面截排水工程的等级应包括下列三级:     

      • 5.6.2 坡面截排水工程设计标准应按表5.6.2确定。

    • 5.7 弃渣场及拦挡工程

      • 5.7.1 弃渣场级别应根据堆渣量、堆渣最大高度以及弃渣场

      • 5.7.2 弃渣场防护工程建筑物级别应根据渣场级别分为5级

      • 5.7.3 拦渣堤(围渣堰)、拦渣坝、排洪工程防洪标准应根

      • 5.7.4 弃渣场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 5.7.5 弃渣场拦挡工程安全稳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 5.7.6 挡渣墙(浆砌石、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基底应力计

    • 5.8 土地整治工程

      • 5.8.1 引洪漫地工程级别划分应按表5.8.1的规定确定

      • 5.8.2 引水拉沙造地工程级别,应根据工程的规模及工程所

      • 5.8.3 各级别引水拉沙造地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 5.9 支毛沟治理工程

      • 5.9.1 沟头防护工程设计标准应根据各地水文手册结合具体

      • 5.9.2 谷坊工程溢流口的设计应根据各地水文手册结合具体

      • 5.9.3 选择相应历时暴雨时,应根据各地降雨情况分别采用

    • 5.10 固沙工程

      • 5.10.1 防风固沙工程级别应根据风沙危害程度、保护对象

      • 5.10.1 防风固沙工程级别应根据风沙危害程度、保护对象

    • 5.11 林草工程

      • 5.11.1 涉及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区域,林草工程级别应按现

      • 5.11.2 坡地上具有生产功能的林草工程级别应按表5.1

      • 5.11.3 生产建设项目的植被恢复与建设工程级别,应根据

      • 5.11.4 植被恢复与建设工程设计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 5.12 封育工程

      • 5.12.1 封育工程级别应按工程区域水土保持和生态功能的

      • 5.12.2 封育设计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1

  • 6 梯田工程

    • 6.1 一般规定

      • 6.1.1 梯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分析土

      • 6.1.2 梯田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地

      • 6.1.3 梯田型式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

      • 6.1.4 梯田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坡耕地改

      • 6.1.5 田面净宽应根据梯田工程级别提出初步指标,结合地

      • 6.1.6 梯田设计基本资料应满足下列要求:     1

    • 6.2 断面设计

      • 6.2.1 水平梯田断面(图6.2.1)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6.2.2 坡式梯田断面(图6.2.2)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6.2.3 隔坡梯田断面(图6.2.3)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6.3 埂坎植物设计

      • 6.3.1 梯田埂坎宜充分利用并种植埂坎植物,应选种经济价

      • 6.3.2 土坎梯田田面可根据田面宽度、坎高、坎坡度配置相

      • 6.3.3 石坎梯田田面宽度小于4m时,不宜配置埂坎乔木植

    • 6.4 田间道路设计

      • 6.4.1 田间道路选线应与自然地形相协调,避免深挖高填;

      • 6.4.2 路面排水应与梯田排水结合。

      • 6.4.3 结合当地条件,可采用水泥、砂石、泥结碎石、素土

    • 6.5 施工组织

      • 6.5.1 梯田应根据地形坡度、土层厚度和田面宽度条件,确

      • 6.5.2 梯田施工宜安排在秋冬季节。

      • 6.5.3 梯田施工应先修筑临时道路,充分利用施工机械和设

      • 6.5.4 田坎修筑时,石坎砌石粒径大于300mm的不得少

  • 7 淤地坝工程

    • 7.1 一般规定

      • 7.1.1 在下游有居民点、学校、工矿、交通等重要设施的沟

      • 7.1.2 在同一沟道内,当上游有大型淤地坝时,其下游不宜

      • 7.1.3 中、小型淤地坝原则上应布设在大型淤地坝坝控区域

      • 7.1.4 大型淤地坝由坝体、放水建筑物、溢洪道组成,当不

      • 7.1.5 淤地坝放水建筑物应满足7天放完库内滞留洪水的要

      • 7.1.5 淤地坝放水建筑物应满足7天放完库内滞留洪水的要

    • 7.2 坝址、坝型和工程布置

      • 7.2.1 坝址附近应有较充足的筑坝材料,且材料的种类、性

      • 7.2.3 坝址应避开较大弯道、跌水、泉眼、断层、滑坡体、

      • 7.2.3 坝址应避开较大弯道、跌水、泉眼、断层、滑坡体、

      • 7.2.4 淤地坝库区应淹没损失小,对村镇、工矿、交通干线

      • 7.2.5 坝型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黄土料丰

      • 7.2.6 坝体布置应遵循坝轴线短的原则,宜采用直线型布置

      • 7.2.7 溢洪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溢洪道

      • 7.2.8 放水工程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卧管

    • 7.3 坝体设计

      • 7.3.1 碾压坝土料其有机质含量不应超过5%,水溶盐含量

      • 7.3.2 总库容和拦泥库容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滞洪库容的确

      • 7.3.3 坝顶高程应为校核洪水位高程加安全超高。

      • 7.3.4 坝高应由拦泥坝高、滞洪坝高和安全超高三部分组成

      • 7.3.5 安全超高应根据坝高,按表7.3.5确定。 表7

      • 7.3.6 碾压坝坝顶宽度应根据坝高,按表7.3.6确定。

      • 7.3.7 碾压坝不同坝高应分别采取不同的上下游坝坡,坝坡

      • 7.3.8 坝高超过15m时,应在下游坡每隔10m左右设置

      • 7.3.9 坝体排水有棱式反滤体和斜卧式反滤体(图7.3.

      • 7.3.10 棱式反滤体高度应由坝体浸润线位置确定,顶部高

      • 7.3.11 斜卧式反滤体顶部高程应高于坝体浸润线出逸点,

      • 7.3.12 反滤体高宜取坝高的1/6~1/5,但需进行渗

      • 7.3.13 坝体稳定计算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淤

      • 7.3.14 土坝表面应设置护坡。护坡型式包括植物护坡、砌

      • 7.3.15 护坡的型式、厚度及材料粒径等应根据坝的级别、

      • 7.3.16 护坡的覆盖范围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7.3.17 土坝下游坡面应设置纵、横向排水沟。排水沟可采

    • 7.4 溢洪道设计

      • 7.4.1 大、中型淤地坝宜采用陡坡式溢洪道。

      • 7.4.2 宽顶堰陡坡式溢洪道应由进口段、泄槽和消能设施三

      • 7.4.3 进口段由引水渠、渐变段和溢流堰组成。引水渠进口

      • 7.4.4 中等风化岩石引水渠边坡应为1:0.5~1:0.

      • 7.4.5 溢流堰宜采用矩形断面。溢流堰长度宜取堰上水深的

      • 7.4.6 泄槽在平面上宜采用直线型式沿轴线对称布置,宜采

      • 7.4.7 溢洪道出口可采用消力池消能或挑流消能形式。

      • 7.4.8 在土基或破碎软弱岩基上的溢洪道,宜选用消力池消

      • 7.4.9 岩基较好的溢洪道可采用挑流消能,在挑坎末端应设

      • 7.4.10 对超过消能防冲设计标准的洪水,允许消能防冲建

      • 7.5.1 放水建筑物型式可采用卧管式或竖井式,主要构筑物

    • 7.5 放水建筑物设计

      • 7.5.1 放水建筑物型式可采用卧管式或竖井式,主要构筑物

      • 7.5.2 卧管式放水工程(图7.5.2)应包括平进水和侧

      • 7.5.3 卧管应布置在坝上游岸坡,宜与溢洪道同侧。卧管底

      • 7.5.4 计算卧管、消力池的断面时,设计流量比正常运用时

      • 7.5.5 方形卧管高度应取卧管正常水深的3倍~4倍,圆形

      • 7.5.6 卧管消力池下游水深应取涵洞的正常水深。

      • 7.5.7 涵洞形式应包括方形、拱形和圆形,并应根据各地条

      • 7.5.8 涵洞(管)应布设在高于坝基一侧的原状土上,并应

      • 7.5.9 涵洞底坡宜取1:100~1:200。混凝土涵管

      • 7.5.10 涵洞结构尺寸应根据涵洞断面及洞上填土高度计算

      • 7.5.11 涵洞泄水应经消能后送至沟床。

      • 7.5.12 竖井式放水工程(图7.5.12)应采用浆砌石

      • 7.5.13 竖井放水孔(图7.5.13)孔口面积可按下列

    • 7.6 地基及岸坡处理

      • 7.6.1 坝体填筑前应对地基及岸坡进行处理,拆除各种建筑

      • 7.6.1 坝体填筑前应对地基及岸坡进行处理,拆除各种建筑

      • 7.6.3 土质岸坡削坡不应陡于1:1.0;岩石岸坡削坡不

      • 7.6.4 坝基、岸坡应设结合槽,底宽不应小于1.0m,深

      • 7.6.5 湿陷性较强、厚度较大的黄土地基或台地,应采用预

      • 7.6.6 淤土坝基应选用下列办法处理:截断上游来水,使淤

      • 7.6.7 岩石地基应先清除表层覆盖物,再打眼放小炮开挖;

      • 7.7.1 施工导流建筑物度汛洪水重现期宜选取5a。

    • 7.7 施工组织

      • 7.7.1 施工导流建筑物度汛洪水重现期宜选取5a。

      • 7.7.2 施工期坝体防洪度汛标准应达到20年一遇洪水重现

      • 7.7.3 碾压坝坝体填筑土料含水量应按最优含水量控制。碾

  • 8 拦沙坝工程

    • 8.1 一般规定

      • 8.1.1 拦沙坝主要适用于南方崩岗治理,以及土石山区多沙

      • 8.1.2 拦沙坝不得兼作塘坝或水库的挡水坝使用。

      • 8.1.3 拦沙坝设计应调查沟道来水、来沙情况及其对下游的

    • 8.2 工程布置

      • 8.2.1 拦沙坝布置应因害设防,在控制泥沙下泄、抬高侵蚀

      • 8.2.2 沟谷治理中拦沙坝宜与谷坊、塘坝等相互配合,联合

      • 8.2.3 崩岗地区单个崩岗治理应按“上截、中削、下堵”的

    • 8.3 坝址坝型选择

      • 8.3.1 坝址选择应遵循坝轴线短、库容大、便于布设排洪泄

      • 8.3.2 崩岗地区拦沙坝坝址应根据崩岗、崩塌体和沟道发育

      • 8.3.3 土石山区拦沙坝坝址应根据沟道堆积物状况、两侧坡

      • 8.3.3 土石山区拦沙坝坝址应根据沟道堆积物状况、两侧坡

      • 8.3.5 坝轴线宜采用直线。当采用折线型布置时,转折处应

      • 8.3.6 泄洪建筑物宜采用开敞式无闸溢洪道,重力坝可采用

    • 8.4 规模确定

      • 8.4.1 拦沙坝总库容应由拦沙库容和滞洪库容两部分组成。

      • 8.4.1 拦沙坝总库容应由拦沙库容和滞洪库容两部分组成。

      • 8.4.3 拦沙坝淤积年限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N

      • 8.4.4 多年平均输沙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8.5 坝体设计

      • 8.5.1 坝顶高程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坝顶

      • 8.5.2 土石坝筑坝材料选择与填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 8.5.3 重力坝筑坝材料选择与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 8.5.4 土石坝坝体结构与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 8.5.5 重力坝坝体结构与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 8.5.6 土石坝坝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坝

      • 8.5.7 重力坝坝基处理后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8.5.8 坝的计算与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土

    • 8.6 溢洪道设计

      • 8.6.1 泄水建筑物溢洪道应进行稳定及应力计算。

      • 8.6.2 土石拦沙坝坝体上的泄槽应补充计算泄槽沉降。泄槽

    • 8.7 施工组织

      • 8.7.1 拦沙坝宜在枯水期施工。当需跨汛期施工时,应按现

      • 8.7.2 工程施工、交通运输、施工总布置及施工进度可按现

  • 9 塘坝和滚水坝工程

    • 9.1 一般规定

      • 9.1.1 塘坝应根据洪水调节计算确定工程规模。滚水坝应根

      • 9.1.2 塘坝和滚水坝设计应具备下列基本资料:     

    • 9.2 工程布置

      • 9.2.1 塘坝工程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塘坝

      • 9.2.2 滚水坝工程布置应满足防洪要求,坝面无不利的负压

    • 9.3 坝址坝型选择

      • 9.3.1 坝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地

      • 9.3.2 塘坝坝型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坝

      • 9.3.3 滚水坝坝型应根据地形、地质以及建筑材料等条件,

    • 9.4 规模确定

      • 9.4.1 塘坝总库容应由死库容、兴利库容和滞洪库容组成。

      • 9.4.2 死库容和死水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9.4.3 确定兴利库容和正常蓄水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 9.4.4 确定滞洪库容和校核洪水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 9.5 坝体设计

      • 9.5.1 塘坝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坝顶

      • 9.5.2 滚水坝顶部应为堰面曲线,底部应采用反弧曲线与下

      • 9.5.3 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用砌石

      • 9.5.4 塘坝防渗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土质

      • 9.5.5 塘坝反滤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

      • 9.5.6 坝体排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坝型

      • 9.5.7 坝体护坡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坝体

      • 9.5.8 坝面排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除干

    • 9.6 泄洪消能及放水设施

      • 9.6.1 泄洪消能设施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9.6.2 塘坝放水设施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9.7 地基及岸坡处理

      • 9.7.2 浆砌石坝和混凝土坝地基及岸坡处理应满足坝体强度

      • 9.7.2 浆砌石坝和混凝土坝地基及岸坡处理应满足坝体强度

    • 9.8 施工组织

      • 9.8.1 导流与度汛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导流建

      • 9.8.2 施工组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施工道路

  • 10 沟道滩岸防护工程

    • 10.1 护地堤布置

      • 10.1.1 护地堤布置应以少占农田、少拆迁为原则,应利于

      • 10.1.2 护地堤堤线应与河势流向相适应,并应与洪水主流

      • 10.1.3 一个河段的护地堤堤距应大致相等,不宜突然扩大

      • 10.1.4 护地堤堤型应根据地质、筑堤材料、水流和风浪特

    • 10.2 丁坝、顺坝布置

      • 10.2.1 丁坝、顺坝防护长度应根据水流、风浪特性及堤岸

      • 10.2.2 丁坝、顺坝布置应根据水流、风浪、地质、地形情

      • 10.2.3 丁坝、顺坝应依堤岸修建。平面布置应根据整治规

      • 10.2.4 丁坝长度应根据堤岸与治导线距离确定,间距可为

      • 10.2.5 顺坝用于束窄河槽、导引水流、调整河岸时,宜布

    • 10.3 生态护岸布置

      • 10.3.1 生态护岸应遵循岸坡稳定、行洪安全、材质自然、

      • 10.3.2 生态护岸布置应依据沟道水流形态、气候条件及滩

      • 10.3.3 生态护岸的岸线布置可按护地堤、顺坝的有关规定

    • 10.4 护地堤堤身结构型式

      • 10.4.1 护地堤堤身结构应经济实用、就地取材、便于施工

      • 10.4.2 土堤堤身设计应包括确定堤身断面、堤顶高程、顶

      • 10.4.3 土堤填筑密度应根据堤身结构、土料特性、自然条

      • 10.4.4 堤顶高程应按设计洪水位加堤顶超高确定。堤顶超

      • 10.4.5 土堤的堤顶宽度及边坡坡度可类比已建类似工程初

      • 10.4.6 无黏性土防止渗透变形的允许坡降应以土的临界坡

      • 10.4.7 土堤应采取护坡措施。护坡的型式应根据风浪大小

      • 10.4.8 防洪墙设计应包括确定堤身结构型式、墙顶高程、

      • 10.4.9 防洪墙可采用浆砌石、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

      • 10.4.10 防洪墙应设置变形缝。浆砌石及混凝土墙缝距宜

      • 10.4.11 防洪墙应进行抗倾、抗滑和地基整体稳定计算。

    • 10.5 丁坝、顺坝结构型式

      • 10.5.1 丁坝应坚固耐久,抗冲刷、抗磨损性能强,能较好

      • 10.5.2 丁坝设计应包括确定丁坝长度、坝顶高程、坝顶宽

      • 10.5.3 丁坝长度应根据滩岸与整治线距离确定。坝顶高程

      • 10.5.4 抛石丁坝坝顶的宽度宜采用1m~3m;坝的上下

      • 10.5.5 土心丁坝在土与护坡之间应设置垫层。根据反滤要

      • 10.5.6 丁坝坝根与护地堤或滩岸衔接处应加强防护。

      • 10.5.7 中细砂组成的河床或水深流急处修建丁坝宜采用沉

      • 10.5.8 淹没式丁坝顶面宜做成坝根斜向河心的纵坡,其坡

      • 10.5.9 顺坝的结构、材料应坚固耐久,抗冲刷、抗磨损性

      • 10.5.10 顺坝设计应包括确定顺坝长度、坝顶高程、坝顶

      • 10.5.11 顺坝长度应根据风浪、水流及崩岸趋势等因素确

      • 10.5.12 顺坝坝顶宽度应根据坝体结构、施工、抢险要求

      • 10.5.13 坝外坡坡度应较平顺,边坡可取1:1.5~1

    • 10.6 生态护岸型式

      • 10.6.1 流量、流速不大和冲刷能力较弱的沟道可采取乔灌

      • 10.6.1 流量、流速不大和冲刷能力较弱的沟道可采取乔灌

      • 10.6.3 大流量和高冲刷能力的沟道可采用土工网垫固土种

      • 10.6.4 生态护岸设计应依据岸坡形态、水流及土质等情况

      • 10.6.5 植物种类选择应满足抗冲、喜湿及固土等性能要求

    • 10.7 施工组织

      • 10.7.1 施工场地布置应根据施工方法、技术供应及施工用

      • 10.7.2 施工道路布设应优先利用现有道路,需要新建道路

      • 10.7.4 堤顶应向一侧或两侧倾斜,坡度宜取2%~3%。

      • 10.7.4 堤顶应向一侧或两侧倾斜,坡度宜取2%~3%。

      • 10.7.4 堤顶应向一侧或两侧倾斜,坡度宜取2%~3%。

      • 10.7.6 生态护岸应选择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施工,并应保

  • 11 坡面截排水工程

    • 11.1 一般规定

      • 11.1.1 坡面截排水工程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     

      • 11.1.2 坡面截排水工程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1.1.3 坡面截排水工程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 11.1.4 设计所需资料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汇

      • 11.1.5 坡面截排水工程与相关工程在布置上应符合下列规

    • 11.2 工程布置

      • 11.2.1 多蓄少排型坡面截排水工程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1.2.2 少蓄多排型坡面截排水工程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1.2.3 全排型坡面截排水工程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1.2.3 全排型坡面截排水工程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1.3 截水沟设计

      • 11.3.1 蓄水型截水沟宜水平布设。排水型截水沟高差较大

      • 11.3.2 截水沟不水平时,应每隔5m~10m在沟底修筑

      • 11.3.3 蓄水型截水沟两端应设拦水坎。

      • 11.3.4 截水沟与排水沟的连接处应采取防冲措施。

      • 11.3.5 截水沟宜采用梯形断面,山坡坡度较大时,截水沟

      • 11.3.6 蓄水型截水沟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1.3.7 多蓄少排型截水沟宜按蓄水型截水沟进行断面设计

      • 11.3.8 截水沟应按本规范第5.6.2条的规定设置安全

    • 11.4 排水沟设计

      • 11.4.1 排水沟宜按明渠流设计。

      • 11.4.2 排水沟进口宜采用喇叭口或八字形导流翼墙,翼墙

      • 11.4.3 排水沟断面变化时,应采用渐变段衔接,其长度可

      • 11.4.4 排水沟应分段设置跌水。梯田排水沟纵断面可与梯

      • 11.4.5 排水沟末端应设消能设施。当坡度缓、流量小时,

      • 11.4.6 排水沟比降取决于沿线地形和土质条件,设计时宜

      • 11.4.7 土质山坡排水沟宜采用梯形或复式断面,石质山坡

      • 11.4.8 矩形、梯形排水沟断面底宽和深度不宜小于0.4

      • 11.4.9 临时排水沟宜采用梯形或矩形断面,深度不宜小于

      • 11.4.10 排水沟流速应同时满足不冲不淤的要求。明沟最

      • 11.4.11 排水沟应按本规范第5.6.2条的规定设置安

      • 11.4.12 以排涝为目的排水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灌溉与排

    • 11.5 截流沟设计

      • 11.5.1 截流沟纵坡宜取1%~2%比降。

      • 11.5.2 截流沟宜采用梯形断面。

      • 11.5.3 截流沟长度超过500m时,应分段设计。断面变

      • 11.5.4 最大径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m

      • 11.5.5 截流沟汇流历时应按本规范公式(A.4.2-2

      • 11.5.6 截流沟断面设计可按排水沟有关规定执行,并应按

    • 11.6 地下排水工程设计

      • 11.6.1 鼠洞排水布设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鼠

      • 11.6.2 暗管排水布设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暗

  • 12 弃渣场及拦挡工程

    • 12.1 一般规定

      • 12.1.1 弃渣场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弃渣

      • 12.1.2 弃渣拦挡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弃

      • 12.1.3 弃渣场及拦挡工程设计所需基本资料应包括下列内

    • 12.2 弃渣场设计

      • 12.2.1 弃渣场按地形条件、与河(沟)相对位置、洪水处

      • 12.2.2 弃渣场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弃渣

      • 12.2.3 弃渣堆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弃渣场

      • 12.2.4 弃渣场与重要基础设施之间的安全防护距离应符合

      • 12.2.5 弃渣场稳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2.2.6 弃渣场防护措施总体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2.3 拦挡工程设计

      • 12.3.1 拦挡工程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挡

      • 12.3.2 挡渣墙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挡渣

      • 12.3.3 拦渣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拦渣

      • 12.3.4 拦渣坝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拦渣

      • 12.3.5 围渣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围渣

    • 12.4 截排洪设计

      • 12.4.1 弃渣场傍山一侧边界根据坡面径流大小可布设截水

      • 12.4.2 渣场上游洪水集中时,应设置排洪建筑物,多采用

      • 12.4.3 排洪建筑物进出口宜布置八字形导流翼墙,翼墙长

      • 12.4.4 排洪建筑物过水断面的主要尺寸和设计水深应根据

      • 12.4.5 排洪建筑物纵断面设计,应将地面线、渠底线、水

      • 12.4.6 排洪沟布置应利用天然沟道,并应力求顺直。

      • 12.4.7 排洪沟设计纵坡应根据走向、地形、地质以及与山

      • 12.4.8 排洪沟应按明渠流设计,宜采用浆砌块石或混凝土

      • 12.4.9 排洪暗沟每隔50m~100m应设置检查井,暗

      • 12.4.10 渣场排洪涵洞宜用无压形式,其设计应符合现行

  • 13 土地整治工程

    • 13.1 引洪漫地

      • 13.1.1 引洪漫地主要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多沙输沙

      • 13.1.2 引洪渠首工程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3.1.3 引洪渠系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渠

      • 13.1.4 洪漫区田间工程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3.1.5 引洪量计算、淤漫时间、淤漫厚度、淤漫定额设计

      • 13.1.6 引洪渠首建筑物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3.1.7 引洪渠系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渠

      • 13.1.8 田间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洪

    • 13.2 引水拉沙造地

      • 13.2.1 引水拉沙造地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适

      • 13.2.2 工程布局应遵循下列原则:     1 风沙区

      • 13.2.3 工程类型选择和设施配置应按符合下列要求:  

      • 13.2.4 引水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源

      • 13.2.5 防洪堤宜采用梯形断面设计,内、外坡宜采用1:

      • 13.2.6 蓄水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引

      • 13.2.7 冲沙壕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比降

      • 13.2.8 围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围埂平

      • 13.2.9 排水口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水

      • 13.2.10 引水拉沙造地应配套林网、道路、灌渠、排洪渠

    • 13.3 生产建设项目土地整治

      • 13.3.1 生产建设项目土地整治应符合下列规定:    

      • 13.3.2 表土剥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

      • 13.3.3 扰动占压土地的平整及翻松应符合下列规定:  

      • 13.3.4 覆土厚度应根据土地利用方向确定,并应按表13

      • 13.3.5 田面平整和犁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3.3.6 土地改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恢复为

      • 13.3.7 恢复为水田和水浇地的,应恢复灌溉及配套水利设

      • 13.3.8 工程永久征地范围的土地整治设计应与植被恢复和

      • 13.3.9 临时用地的土地整治应满足下列要求:     

      • 13.3.10 坑凹回填治理应满足下列要求:     1

      • 13.3.11 塌陷凹地治理应满足下列要求:     1

      • 13.3.12 尾矿(砂)、粉煤灰、赤泥等场地整治应满足下

  • 14 支毛沟治理工程

    • 14.1 一般规定

      • 14.1.1 支毛沟治理工程主要适用于我国北方山地区、丘陵

      • 14.1.2 支毛沟治理工程应包括沟头防护、谷坊、垡带、削

      • 14.1.3 沟头防护工程宜与谷坊、淤地坝等沟壑治理措施互

      • 14.1.4 谷坊按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浆砌石谷坊、干砌石

      • 14.1.5 除柳桩编篱谷坊、多排密植谷坊等植物谷坊外,谷

    • 14.2 工程布置

      • 14.2.1 沟头防护应布设在上方有坡面天然集流槽,且暴雨

      • 14.2.2 谷坊、垡带、削坡、秸秆填沟和暗管排水等措施应

      • 14.2.3 谷坊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修建

    • 14.3 沟头防护设计

      • 14.3.1 蓄水型沟头防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 14.3.2 排水型沟头防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 14.4 谷坊设计

      • 14.4.1 谷坊间距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L——

      • 14.4.2 溢洪口矩形宽顶堰应按下式计算,梯形断面应经试

      • 14.4.3 干砌石谷坊高度不宜大于3m,顶宽宜取0.8m

      • 14.4.4 浆砌石、混凝土预制块谷坊高度不宜大于5m,顶

      • 14.4.5 石笼谷坊高度不宜大于3m,顶宽宜取1.0m~

      • 14.4.6 土谷坊设计应符合下列条件:     1 谷坊

      • 14.4.7 编织袋谷坊高不宜大于3m,顶宽宜取1.5m~

      • 14.4.8 多排密植型植物谷坊设计应符合下列条件:   

      • 14.4.9 柳桩编篱型植物谷坊设计应符合下列条件:   

    • 14.5 垡带设计

      • 14.5.1 垡块在沟槽内应错缝摆放,垡带两端、沟沿或垡带

      • 14.5.2 砌垡沟槽宽度宜取2.4m,深度宜取0.35m

    • 14.6 削坡设计

      • 14.6.1 削坡断面面积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A

      • 14.6.2 削坡宽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H——

    • 14.7 秸秆填沟设计

      • 14.7.1 侵蚀沟削坡接近直角时,应在沟底设置木桩,间距

      • 14.7.2 秸秆应沿沟底铺设,其上覆土宜取0.4m~0.

    • 14.8 暗管排水设计

      • 14.8.1 洪峰流量应按本规范附录A计算。

      • 14.8.2 地下径流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

      • 14.8.3 排水管径应符合设计排渍流量要求,且不应形成满

  • 15 小型蓄水工程

    • 15.1 一般规定

      • 15.1.1 小型蓄水工程应包括水窖、蓄水池、沉沙池、涝池

      • 15.1.2 小型蓄水工程主要适用于山区、丘陵区坡面径流利

      • 15.1.3 小型蓄水工程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 15.1.4 小型蓄水工程设计应包括下列所需基本资料:  

      • 15.1.5 必要时蓄水工程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以确保人畜

      • 15.1.6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雨水

    • 15.2 工程布置

      • 15.2.1 水窖的规划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5.2.2 蓄水池与沉沙池规划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5.2.3 涝池的规划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5.3 水窖设计

      • 15.3.1 井式水窖(图15.3.1)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5.3.2 窑式水窖(图15.3.2)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5.4 蓄水池设计

      • 15.4.1 蓄水池总容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V

      • 15.4.2 蓄水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池体

    • 15.5 沉沙池设计

      • 15.5.1 沉沙池宽宜取1m~2m,长宜取2m~4m,深

      • 15.5.2 沉沙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计可按本规范第15.

    • 15.6 涝池设计

      • 15.6.1 一般涝池深宜取1.0m~1.5m,形状依地形

      • 15.6.2 大型涝池深宜取2m~3m,圆形直径宜取20m

      • 15.6.3 路壕蓄水堰,堰高宜取1m~5m,顶宽宜取1.

  • 16 农业耕作措施

    • 16.1 一般规定

      • 16.1.1 农业耕作措施应包括改变微地形、覆盖和改良土壤

      • 16.1.2 改变微地形措施应包括等高耕作、地埂植物带、等

      • 16.1.3 覆盖措施应包括草田轮作、间作、套种、带状间作

      • 16.1.4 改良土壤措施应包括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种植

    • 16.2 改变微地形措施

      • 16.2.1 等高耕作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等

      • 16.2.2 地埂植物带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6.2.3 等高植物篱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16.2.4 沟垄种植可应用于坡度小于20°的坡耕地。垄高

      • 16.2.5 坑田(掏钵)种植应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线划分成若

    • 16.3 覆盖措施

      • 16.3.1 草田轮作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适

      • 16.3.2 间作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选为间

      • 16.3.3 套种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同一

      • 16.3.4 带状间作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作

      • 16.3.5 合理密植可适用于耕作粗放、作物植株密度偏低的

      • 16.3.6 休闲地种绿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作物未收获前

      • 16.3.7 覆盖种植应包括秸秆还田、砂石覆盖、地膜覆盖等

      • 16.3.8 少耕免耕可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受风蚀影响较大地

    • 16.4 改良土壤措施

      • 16.4.1 深耕深松适用于耕作层薄、土壤质地为中、重壤土

      • 16.4.2 增施有机肥适用土质黏重或砂性大的土壤以及新修

      • 16.4.3 留茬播种可适用于采用“一年两熟小麦+秋作物”

  • 17 固沙工程

    • 17.1 一般规定

      • 17.1.1 沙地、沙漠、戈壁等风沙区建设的生产建设项目,

      • 17.1.2 固沙工程布设应因害设防、就地取材、经济合理。

      • 17.1.3 固沙工程设计基本资料应包括地形图或遥感影像、

    • 17.2 防风固沙带设计

      • 17.2.1 干旱风蚀荒漠化区防风固沙带设计,外围宜采取封

      • 17.2.2 半干旱风蚀沙化地区防风固沙带设计,外围宜建立

      • 17.2.3 高寒干旱荒漠、高寒半干旱风蚀沙化区的防风固沙

      • 17.2.4 半湿润平原风沙区的防风固沙带设计,应以固为主

      • 17.2.5 湿润气候带沙山、风沙区的防风固沙带,外围宜营

    • 17.3 防风固沙措施设计

      • 17.3.1 沙障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沙障工

      • 17.3.2 化学固沙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化

      • 17.3.3 防风固沙林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7.3.4 防风固沙种草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7.3.5 输导带位于固沙带的下方,应根据风沙流特点,选

      • 17.3.6 飞播造林种草应选择适生灌草,播区应集中连片,

      • 17.3.7 封育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19章的规定。

  • 18 林草工程

    • 18.1 一般规定

      • 18.1.1 具有生态功能的造林种草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8.1.2 坡地上具有生产功能的造林种草工程设计应符合下

      • 18.1.3 生产建设项目植被恢复与建设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

      • 18.1.4 小流域人工湿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8.1.5 坡度5°以下的平缓地、自然坡地和生产建设项目

      • 18.1.6 林草措施设计应在工程布置的基础上,根据立地类

    • 18.2 工程布置

      • 18.2.1 具有生态、生产功能的造林种草工程设计应符合下

      • 18.2.2 生产建设项目植被恢复与建设工程布置应符合下列

      • 18.2.3 小流域人工湿地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8.3 立地类型划分

      • 18.3.1 基本植被类型区应根据工程所处自然气候区和植被

      • 18.3.2 工程涉及若干地域时,应先根据水热条件和主要地

      • 18.3.3 立地类型组宜采用海拔、降水量、土壤类型等主导

    • 18.4 树草种选择

      • 18.4.1 林草措施基本类型应根据立地类型、项目区植被类

      • 18.4.2 适宜的树种或草种应根据林草措施基本类型、土地

      • 18.4.3 坡地林草工程措施应选择乔灌木树种、攀缘植物或

      • 18.4.4 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料场、采石场、高陡边坡和

      • 18.4.5 具有生产功能的林草工程树(草)种选择,应结合

      • 18.4.6 小流域人工湿地宜采取挺水植物为主,挺水植物、

    • 18.5 造林整地

      • 18.5.1 地势平坦的草原、草地、滩涂和无风蚀固定沙地,

      • 18.5.2 采取局部整地的,可采用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方式

      • 18.5.3 干旱半干旱地区应进行集水整地。

      • 18.5.4 坡地林草工程措施中自然坡面及土壤母质层较厚的

      • 18.5.5 造林整地规格可按现行国家标准《生态公益林建设

    • 18.6 造林方式与植草方式

      • 18.6.1 造林方式宜采用植苗造林,应符合下列规定:  

      • 18.6.2 植草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

    • 18.7 其他规定

      • 18.7.1 具有生产功能的造林种草措施设计还应符合下列规

      • 18.7.2 困难立地包括盐碱地、石质母质等造林条件恶劣的

      • 18.7.3 小流域人工湿地设计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 18.7.4 园林式种植绿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8.8 配套工程

      • 18.8.1 在较大规模进行林草生态工程建设时,应配套苗圃

      • 18.8.2 其他配套工程设计应包括土壤改良工程、给水工程

      • 18.8.3 小流域人工湿地应辅以定期清淤以及湿地植物的管

    • 18.9 工程施工

      • 18.9.1 林草工程在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最少为期2a~3

      • 18.9.2 对具有生产功能的林草工程应增施基肥。

  • 19 封育工程

    • 19.1 一般规定

      • 19.1.1 封育工程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具

      • 19.1.2 封育应与人工造林种草统一规划,通过封育措施可

    • 19.2 封育设计

      • 19.2.1 封育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依据

      • 19.2.2 封育规划设计应包括下列规定:     1 封

    • 19.3 配套设施

      • 19.3.1 在封育区域应设置警示标志。封育面积100hm

      • 19.3.2 管护人员应根据封禁范围和人、畜危害程度设置,

      • 19.3.3 在牲畜活动频繁地区应设置围栏及界桩。封育区无

      • 19.3.4 以烧柴为主要燃料来源的封育区域,应配置节柴灶

      • 19.3.5 在牧区封育时应对牲畜进行舍饲圈养。

  • 附录A 水文计算

    • A.1 一般规定

      • A.1.1 计算设计洪水和输沙量应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了解

      • A.1.2 具有洪水、泥沙实测资料的,应根据资料条件和工程

      • A.1.3 无洪水、泥沙观测资料的,可按现行行业标准《水利

    • A.2 设计洪水计算

      • A.2.1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所依据的各种标准的设计洪水应包

      • A.2.2 对于汇水面积小于300km2的小流域,其设计洪

      • A.2.3 采用推理公式法推算设计洪水总量时,可按下列公式

      • A.2.4 采用经验公式法推算设计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时,可

      • A.2.5 与设计洪峰流量Qp和洪水总量Wp相配合,小流域

      • A.2.6 蓄水型沟头防护工程来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 A.3 输沙量计算

      • A.3.1 沟道输沙量应包括悬移质输沙量和推移质输沙量两部

      • A.3.2 当沟道中有已建坝库且运行一定年限,可采用已成坝

    • A.4 截排水设计流量计算

      • A.4.1 永久排水工程设计流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A.4.2 永久截(排)水沟设计排水流量计算应按下列流程(

      • A.4.3 黄土高原或具备超渗产流条件的梯田工程,其坡面截

  • 附录B 稳定计算

    • B.0.1 对于淤地坝、拦沙坝、拦渣堤(坝、堰)以及挡渣墙

    • B.0.2 采用土(土石)等填筑材料的拦挡建筑物,坝坡稳定

    • B.0.3 坝体稳定计算,水坠坝应进行施工中、后期坝坡整体

    • B.0.4 采用浆砌石(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拦挡建

  • 附录C 工程扰动土地主要适宜树(草)种表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统一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要求,保证设计质量和工程安全,发挥水土保持工程综合效益,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