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 则

    • 1.0.1 为了使压缩空气站设计能够保证安全生产、保护环境

    • 1.0.2 本规范适用于装有电力驱动、工作压力小于或等于4

    • 1.0.3 压缩空气站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除全部由气缸无

    • 1.0.4 改建、扩建的压缩空气站和压缩空气管道的设计应充

    • 1.0.5 压缩空气站及其压缩空气管道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

  • 2 压缩空气站的布置

    • 2.0.1 压缩空气站在厂(矿)内的布置,应根据下列因素,

    • 2.0.2 压缩空气站的朝向宜使机器间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并

    • 2.0.3 装有活塞空气压缩机、隔膜空气压缩机或离心空气压

    • 2.0.4 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3.2MPa的压缩空气站不得

  • 3 工艺系统

    • 3.0.1 空气压缩机的型号、台数和不同空气净化等级、压力

    • 3.0.2 压缩空气站备用容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 3.0.3 空气压缩机的吸气系统应设置吸气过滤器或吸气过滤

    • 3.0.4 活塞空气压缩机、隔膜空气压缩机和螺杆空气压缩机

    • 3.0.5 空气压缩机吸气系统的吸气口宜装设在室外,并应有

    • 3.0.6 除排风热量回收利用的情况外,风冷空气压缩机组的

    • 3.0.7 活塞空气压缩机、隔膜空气压缩机后应设置储气罐,

    • 3.0.8 储气罐宜布置在空气压缩机与干燥净化装置之间,当

    • 3.0.9 不同压力的空气压缩机串联运行时,应在两台空气压

    • 3.0.10 装在干燥净化装置后,湿度等级高于或等于2级或

    • 3.0.11 压缩空气干燥装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 3.0.12 压缩空气干燥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3.0.13 压缩空气过滤器的设置,除应满足工艺对压缩空气

    • 3.0.14 活塞空气压缩机、隔膜空气压缩机与储气罐之间,

    • 3.0.15 离心空气压缩机的排气管上应装设止回阀和切断阀

    • 3.0.16 离心空气压缩机应设置高位油箱或其他能够保证机

    • 3.0.17 离心空气压缩机宜对应设置润滑油站,油站出口的

    • 3.0.18 储气罐上必须装设安全阀。储气罐与供气总管之间

    • 3.0.19 装有压缩空气干燥装置和过滤装置的系统,应装设

    • 3.0.20 空气压缩机的吸气、排气管道及放空管道的布置,

    • 3.0.21 压缩空气站宜设置隔声值班室。在空气压缩机组、

    • 3.0.22 压缩空气站应设置废油收集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

    • 3.0.23 压缩空气站宜对压缩热能回收利用。

  • 4 压缩空气站的组成和设备布置

    • 4.0.1 压缩空气站除机器间外,宜设置辅助间。辅助间的组

    • 4.0.2 机器间内设备的布置和辅助间的布置,以及与机器间

    • 4.0.3 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10MPa压缩空气站的配气台

    • 4.0.4 离心空气压缩机的吸气过滤装置宜独立布置,与压缩

    • 4.0.5 压缩空气储气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4.0.6 不同压力的空气压缩机串联运行时,含油等级不低于

    • 4.0.7 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压缩空气站的机器间内,宜

    • 4.0.8 活塞空气压缩机组、隔膜空气压缩机组及螺杆空气压

    • 4.0.9 离心空气压缩机组的设备布置型式,应根据结构和安

    • 4.0.10 离心空气压缩机组的高位油箱底部距机组水平中心

    • 4.0.11 当空气干燥净化装置设置在压缩空气站内时,宜布

    • 4.0.12 当压缩空气站内需要设置专门的检修场地时,检修

    • 4.0.13 单台压缩机额定容积流量大于或等于20m3/m

    • 4.0.14 空气压缩机组的联轴器和皮带传动部分必须装设安

    • 4.0.15 当活塞空气压缩机的立式气缸盖高出地面3m时,

    • 4.0.16 空气压缩机的吸气过滤器应安装在便于维修之处,

    • 4.0.17 压缩空气站内的平台、扶梯、地坑及吊装孔周围均

    • 4.0.18 压缩空气站内的地沟应能排除积水,并应铺设盖板。

  • 5 土 建

    • 5.0.1 压缩空气站机器间屋架下弦或梁底的高度,应符合设

    • 5.0.2 当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10MPa的压缩空气站与其

    • 5.0.3 压缩空气站机器间通向室外的门应保证安全疏散、便

    • 5.0.4 机器间宜采用耐磨防油地面,墙的内表面应抹灰刷白

    • 5.0.5 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10MPa的压缩空气站,其机

    • 5.0.6 隔声值班室或控制室、配气台间宜设置观察窗。

    • 5.0.7 空气压缩机的基础应根据环境要求采取隔振或减振措

    • 5.0.8 有发展可能的压缩空气站,机器间的扩建端应便于接

    • 5.0.9 压缩空气站地面、楼面和屋面的活荷载,应根据工艺

  • 6 电气、控制和仪表

    • 6.0.1 压缩空气站的用电负荷等级,应根据压缩空气用户的

    • 6.0.2 空气压缩机电动机的控制和保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6.0.3 压缩空气站内使用的手提灯,电压不应超过36V;

    • 6.0.4 压缩空气站的机器间内应设置380V和220V的

    • 6.0.5 压缩空气站宜设置集中控制室。控制室应符合下列规

    • 6.0.6 压缩空气站的热工测量仪表应按附录A、附录B、附

    • 6.0.7 压缩空气站的热工报警信号和自动保护控制装置应按

    • 6.0.8 设有备用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空气站,宜根据工艺要求

    • 6.0.9 离心空气压缩机应设置下列控制系统:     1

    • 6.0.10 压缩空气站宜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当企业设置有

    • 6.0.11 当空气压缩机采用计算机控制时,应配置互为冗余

    • 6.0.12 压缩空气站对供气的湿度等级有严格要求时,应配

    • 6.0.13 室外布置的热工测量仪表、控制设备和测量管路应

  • 7 给水和排水

    • 7.0.1 压缩空气站的生产用水,除中断压缩空气供气会造成

    • 7.0.2 压缩空气站的冷却水应循环使用。

    • 7.0.3 空气压缩机入口处冷却水的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 7.0.4 空气压缩机及其冷却器冷却水的水质标准,应符合现

    • 7.0.5 空气压缩机及其冷却器的冷却水采用直流系统供水时

    • 7.0.6 空气压缩机的排水管上,应装设水流观察装置或流量

    • 7.0.7 压缩空气站的给水和排水管道应设置能放尽存水的设

  • 8 采暖和通风

    • 8.0.1 压缩空气站机器间的采暖温度不宜低于16℃;非工

    • 8.0.2 压缩空气站工作时,机器间内最高环境温度不应高于

    • 8.0.3 空气压缩机在室内吸气时,压缩空气站机器间的外墙

    • 8.0.4 压缩空气站内设备通风管道的阻力损失超过设备自带

  • 9 压缩空气管道

    • 9.0.1 压缩空气管道应满足用户对压缩空气流量、压力及净

    • 9.0.2 室外压缩空气管道的敷设方式应根据气象、水文、地

    • 9.0.3 输送饱和压缩空气的管道应设置能排放管道系统内积

    • 9.0.4 压缩空气管道及附件材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 9.0.5 工作压力小于1.6MPa的压缩空气管道系统,从

    • 9.0.6 压缩空气管道上设置的阀门,应方便操作和维修。

    • 9.0.7 工作压力大于6.4MPa、小于或等于15MPa

    • 9.0.8 压缩空气管道的连接,除设备、阀门等处用法兰或螺

    • 9.0.9 干燥和净化压缩空气管道的内壁、阀门和附件,在安

    • 9.0.10 工作温度大于100℃的架空压缩空气管道,应有

    • 9.0.11 压缩空气管道在用气建筑物入口处,应设置切断阀

    • 9.0.12 对压缩空气负荷波动或要求供气压力稳定的用户,

    • 9.0.13 埋地敷设的压缩空气管道应根据土壤的腐蚀性作相

    • 9.0.14 埋地压缩空气管道穿越铁路、道路时,应符合下列

    • 9.0.15 厂(矿)区敷设的压缩空气管道与其他管线及建筑

    • 9.0.16 车间架空压缩空气管道与其他架空管线的净距不宜

  • 附录A 活塞空气压缩机站热工测量仪表的装设

  • 附录B 隔膜空气压缩机站热工测量仪表的装设

  • 附录C 螺杆空气压缩机站热工测量仪表的装设

  • 附录D 离心空气压缩机站热工测量仪表的装设

  • 附录E 活塞空气压缩机站热工报警信号、自动保护控制装置的装

  • 附录F 隔膜空气压缩机站热工报警信号、自动保护控制装置的装设

  • 附录G 螺杆空气压缩机站热工报警信号、自动保护控制装置的装设

  • 附录H 离心空气压缩机站热工报警信号、自动保护控制装置的装设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了使压缩空气站设计能够保证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改善劳动条件,做到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