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 则

    • 1.0.1 为在竖井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

    • 1.0.2 本规范适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小于或等于0.

    • 1.0.3 竖井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

  • 2 术 语

    • 2.0.1 竖井 shaft     施工及运营期间,为满

    • 2.0.2 隧道穿越 pipeline crossing

    • 2.0.3 管道穿越工程 pipeline crossin

    • 2.0.4 矿山法隧道 tunnel by digging

    • 2.0.5 盾构隧道 tunnel by shield d

    • 2.0.6 顶管隧道 tunnel by pipe jac

    • 2.0.7 衬砌 lining     为控制和防止围岩的

    • 2.0.8 围岩 surrounding rock    

    • 2.0.9 沉井 sinking well     竖井的

    • 2.0.10 排水下沉 sinking by draina

    • 2.0.11 不排水下沉 sinking without

    • 2.0.12 刃脚 cutting curb     沉井

    • 2.0.13 地下连续墙 diaphragm wall  

    • 2.0.14 高压旋喷桩 high pressure je

    • 2.0.15 锚喷支护 shotcrete,anchor

    • 2.0.16 钢架支护 steel frame or be

    • 2.0.17 钻孔咬合桩 drilling bitten

    • 2.0.18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 soil mixed wa

    • 2.0.19 三轴水泥土搅拌桩 soil-cement p

    • 2.0.20 套接一孔法施工 mixing with on

  • 3 基本规定

    • 3.0.1 竖井设计应有完整的勘察、调查资料,综合考虑地形

    • 3.0.2 在管道穿越工程设计文件中,应注明竖井结构工程的

    • 3.0.3 竖井设计应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积极慎重

    • 3.0.4 竖井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竖

    • 3.0.5 竖井防水和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

    • 3.0.6 井壁及底板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3

    • 3.0.7 凡有抗渗要求的竖井,井壁和底板混凝土的抗渗等级

    • 3.0.8 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3℃的地区,外露的井壁混凝

    • 3.0.9 井壁及底板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筋宜采用HRB4

    • 3.0.10 混凝土及钢筋的力学性能指标以及钢筋的锚固及连

    • 3.0.11 竖井设计中钢材选用、钢材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 3.0.12 对于拟建在地震区、冻土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区及

    • 3.0.13 在初步勘察阶段,勘探钻孔应不少于1个,布置于

    • 3.0.14 详细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勘探钻

    • 3.0.15 竖井勘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 3.0.16 竖井内管道应与整个穿越管道采用同一种防腐涂层

    • 3.0.17 竖井内管道与竖井内壁的固定方式应根据竖井深度

    • 3.0.18 管道进出竖井口和竖井底部弯管以及连接弯管管段

    • 3.0.19 竖井内管道管卡材质宜为不锈钢。

    • 3.0.20 非填埋竖井洞内管道应进行抗漂浮校核,对于校核

    • 3.0.21 竖井内管道设计及安装应考虑排气管相关设置要求。

    • 3.0.22 竖井施工工法宜采用沉井法、地下连续墙法、钻孔

    • 3.0.23 竖井施工中的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应与设计方案、施

    • 3.0.24 各项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应符

  • 4 作用及设计计算规定

    • 4.1 作用分类和作用代表值

      • 4.1.1 竖井上的作用可分为三类: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偶

      • 4.1.2 作用的标准值,应为设计采用的基本代表值,对不同

      • 4.1.3 当结构承受两种或两种以上可变作用时,在承载能力

      • 4.1.4 当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长期效应准永久组合设计时,

    • 4.2 永久作用标准值

      • 4.2.1 结构自重的标准值,可按结构构件的设计尺寸与相应

      • 4.2.2 作用在竖井上的侧向地压力标准值的计算应按本规范

    • 4.3 可变作用标准值、准永久值系数

      • 4.3.1 地下水对竖井的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 4.3.2 当基岩段地下水含量较丰富时,应将计算水压力与岩

      • 4.3.3 盾构(顶管)顶推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4.3.4 地面均布荷载应换算成当量厚度土层的自重应力。

    • 4.4 设计计算规定

      • 4.4.1 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应以可

      • 4.4.2 采用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对结构设计应计算下列两

      • 4.4.3 结构内力分析,应按弹性体系计算,不考虑由非弹性

      • 4.4.4 结构构件的截面承载力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

      • 4.4.5 竖井的地基计算(承载力、变形、稳定),应按现行

      • 4.4.6 结构构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强度计算时,结构

      • 4.4.7 结构构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结构上的各项

      • 4.4.8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4.4.9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5 结构设计与计算

    • 5.1 一般规定

      • 5.1.1 竖井断面选取应遵循下列原则:     1 竖井

      • 5.1.2 竖井断面净空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5.2 圆形竖井

      • 5.2.1 圆形竖井计算模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5.2.2 竖井井壁厚度可按公式(5.2.2-1)至公式(

      • 5.2.3 竖井井筒环向内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受不

      • 5.2.4 竖井井壁竖向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竖井

      • 5.2.5 竖井底板的内力计算,当井壁与底板刚接时,计算简

    • 5.3 矩形竖井

      • 5.3.1 底板和井壁形成整体时井壁内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5.3.2 底板和井壁厚度设计及计算按现行国家规范《混凝土

  • 6 沉井结构设计

    • 6.1 一般规定

      • 6.1.1 油气管道穿越工程的沉井深度不宜超过50m。

      • 6.1.2 沉井施工中如遇大孤石、树干或井底岩层表面倾斜过

      • 6.1.3 沉井设计计算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抗浮

      • 6.1.4 沉井刃脚根据地质情况,可采用尖刀或带踏面的刃脚

      • 6.1.5 隔墙或横梁的设置应通过计算确定,且应与井壁同时

      • 6.1.6 沉井井壁变截面台阶宽度可采用100mm~200

      • 6.1.7 当沉井的下沉深度范围内有地下水时,对下列情况可

    • 6.2 圆形沉井刃脚计算

      • 6.2.1 刃脚竖向向外弯曲,按沉井开始下沉刃脚已嵌入土中

      • 6.2.2 刃脚竖向向内弯曲,按沉井已沉至设计标高,刃脚下

      • 6.2.3 刃脚的环向拉力,应按公式(6.2.3)计算:

    • 6.3 下沉验算

      • 6.3.1 沉井井壁外侧与土层间的摩阻力及其沿井壁高度的分

      • 6.3.2 沉井下沉系数应符合公式(6.3.2)的要求。

      • 6.3.3 当下沉系数较大,或在下沉过程中遇有软弱土层时,

    • 6.4 封底混凝土计算

      • 6.4.1 水下封底混凝土的厚度应根据基底的向上净反力计算

      • 6.4.2 封底混凝土板的边缘应进行冲剪验算,冲剪处的封底

    • 6.5 构造要求

      • 6.5.1 沉井平面重心位置宜布置在对称轴上,平面重心的竖

      • 6.5.2 沉井内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

      • 6.5.3 沉井平面分格净尺寸不宜小于3.0m。沉井作为盾

      • 6.5.4 地下水位应控制在沉井起沉标高以下不小于500m

      • 6.5.5 沉井下沉前,刃脚内侧(包括凹槽)及底梁和隔墙两

      • 6.5.6 刃脚的长度应满足封底混凝土厚度的要求。

      • 6.5.7 刃脚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刃脚的

      • 6.5.8 沉井的封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通过降

      • 6.5.9 沉井井壁变截面台阶宽度可采用100mm~200

      • 6.5.10 分节制作的沉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6.5.11 井壁与后浇隔墙的连接处,宜在井壁上加设腋角,

      • 6.5.12 因施工要求需弯折的预留插筋,其直径不宜大于2

      • 6.5.13 现浇钢筋混凝土沉井壁板厚度不宜小于300mm。

      • 6.5.14 沉井壁板在底板厚度范围内设凹槽时,其深度不宜

      • 6.5.15 不设刃脚的底梁和隔墙的底面距沉井刃脚底的距离

      • 6.5.16 沉井隔墙若需设置施工过人洞口,洞口尺寸可采用

      • 6.5.17 为增强沉井下沉刚度所设置的隔墙或上、下横梁,

      • 6.5.18 井壁框架柱宜向沉井内凸出。

      • 6.5.19 沉井作为顶管始发井或接收井时,井壁预留洞口尺

      • 6.5.20 沉井内顶管后座面积不宜小于3m×3m。对于圆

  • 7 支护设计

    • 7.1 支护型式

      • 7.1.1 竖井的支护型式应包括以下主要几种型式:地下连续

    • 7.2 圆形地下连续墙

      • 7.2.1 圆形地下连续墙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7.2.2 地下连续墙墙体应按强度计算进行配筋,并应验算裂

      • 7.2.3 竖井开挖面以下存在承压含水层且其上部存在不透水

      • 7.2.4 抗隆起稳定性应根据公式(7.2.4-1)至公式

    • 7.3 钻孔咬合桩

      • 7.3.1 钻孔咬合桩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7.3.2 钻孔咬合桩内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7.3.3 钻孔咬合桩截面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7.3.4 钻孔咬合桩构造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     1

    • 7.4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

      • 7.4.1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7.3

      • 7.4.2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中的三轴水泥搅拌桩和型钢应符合

      • 7.4.3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中的搅拌桩可作为截水帷幕,搅拌

      • 7.4.4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中型钢的间距和平面布置形式应根

      • 7.4.5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设计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7.4.6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 7.5 高压旋喷桩

      • 7.5.1 高压旋喷桩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高

      • 7.5.2 旋喷桩的直径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 在

      • 7.5.3 旋喷桩桩与桩之间的搭接宽度应根据挡土及截水要求

      • 7.5.4 正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列规定进行验算:     1

      • 7.5.5 旋喷桩单桩承载力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确定:  

      • 7.5.6 旋喷桩应在施工后一周内进行开挖检查或采用钻孔取

      • 7.5.7 旋喷桩墙应在设计开挖龄期采用钻芯法检测墙身完整

      • 7.5.8 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变形不

    • 7.6 锚喷支护

      • 7.6.1 锚喷支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锚喷

      • 7.6.2 钢筋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网

      • 7.6.3 采用直接设计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7.6.4 采用间接工程类比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8 构造要求

    • 8.1 一般规定

      • 8.1.1 竖井平面宜对称布置,矩形竖井的长宽比不宜大于2。

      • 8.1.2 竖井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支护结构及内衬受力钢

      • 8.1.3 井壁设计时,应按要求预留出管道进出口、管道支架

      • 8.1.4 竖井宜设置由井下通达地面的梯子,可采用折返式梯

      • 8.1.5 竖井底部宜设置集水坑,并设置盖板保护。

      • 8.1.6 竖井预留洞洞周应采取补强措施;顶管隧道及盾构隧

    • 8.2 井口构造

      • 8.2.1 竖井不进行回填时,应设防洪井圈,并宜加设洞口建

      • 8.2.2 当井口外设围墙时,围墙距井口外缘不宜小于3m。

      • 8.2.3 竖井宜留有排气管。

    • 8.3 锁口圈梁及壁座

      • 8.3.1 锁口圈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锁口

      • 8.3.2 锁口圈梁宜为阶梯形、矩形,井台应高出地面,采用

      • 8.3.3 在竖井衬砌设计时,遇有下列情况宜设壁座或基座:

    • 8.4 竖井与主洞连接设计

      • 8.4.1 在竖井与主洞的连接处的支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 8.4.2 矿山法隧道竖井与平巷或斜巷相交处,根据管道运输

      • 8.4.3 盾构(顶管)进出洞土体加固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 附录A 竖井侧压力标准值计算

    • A.1 表土段所受径向荷载标准值

      • A.1.1 均匀荷载标准值应按公式(A.1.1)计算: P

      • A.1.2 圆形竖井不均匀荷载标准应按公式(A.1.2-1

    • A.2 基岩段井壁所受径向荷载标准值

      • A.2.1 均匀荷载标准值应按公式(A.2.1-1)和公式

      • A.2.2 圆形竖井不均匀荷载标准值应按公式(A.2.2)

  • 附录B 盾构(顶管)始发井后背土体稳定性验算

    • B.1 圆形始发井后背土体稳定性验算

      • B.1.1 圆形始发井在顶推力作用下的土抗力沿竖直方向按三

      • B.1.2 圆形竖井在顶力作用下,后背土体的稳定性应按公式

    • B.2 矩形竖井后背土体稳定性验算

      • B.2.1 矩形竖井在顶力作用下,等效荷载在井壁上的分布高

      • B.2.2 当顶力合力与竖井底部的距离hf≥b/2时,等效

      • B.2.3 当顶力合力与竖井底部的距离hf<b/2时,等效

      • B.2.4 当顶力作用在井壁中轴线时,井壁后的土抗力可按公

      • B.2.5 矩形始发井在顶力作用下,后背土体的稳定性验算应

  • 附录C 竖向弯矩系数、环向力系数和剪力系数

    • C.0.1 竖向弯矩系数、环向力系数和剪力系数见表C.0.

  • 附录D 圆形地下连续墙内力计算

    • D.1 圆形地下连续墙内力计算

      • D.1.1 圆形支护地下连续墙结构计算应进行土压力和水压力

      • D.1.2 圆形支护地下连续墙结构宜按壳体结构计算,也可按

      • D.1.3 采用竖向弹性地基梁法计算时,墙体的内力和变位可

      • D.1.4 圆形支护地下连续墙竖井开挖面以下地基土弹性杆的

      • D.1.5 圆形地下连续墙墙体的等效弹性支撑系数计算应符合

    • D.2 圆形地下连续墙刚性接头

      • D.2.1 地下连续墙墙段之间的连接必须形成整体时,应设置

      • D.2.2 一字型穿孔钢板的纯抗剪强度可按公式(D.2.2

      • D.2.3 十字型穿孔钢板的抗剪拉强度,可按公式(D.2.

  • 附录E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设计计算

    • E.1 内插型钢的截面承载力验算

      • E.1.1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内插型钢的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列规

    • E.2 桩身局部受剪承载力验算

      • E.2.1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应对水泥土搅拌桩桩身局部受剪承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在竖井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可行、质量可靠、经济合理、环保优先,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