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 则

    • 1.0.1 为防止化学工业污水排放引起的水体污染、改善和保

    •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化工污水处理与回

    • 1.0.3 化工污水处理与回用工程应与化工工程同时设计、同

    • 1.0.4 化工污水处理与回用工程设计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

    • 1.0.5 化工污水处理和回用处理工艺在无成熟经验时,应通

    • 1.0.6 化工污水处理与回用工程设计应贯彻节能降耗、节水

    • 1.0.7 污水处理和回用工程宜根据工程规模、水质特性采用

    • 1.0.8 污水采用分级处理时,预处理工艺应根据污染物特性

    • 1.0.9 污水回用应立足于本企业或化工区利用,宜作为工业

    • 1.0.10 储存、处理含有易挥发出有毒、可燃、臭味气体的

    • 1.0.11 化工污水处理与回用工程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

  • 2 术 语

    • 2.0.1 初期污染雨水 polluted rainwat

    • 2.0.2 事故污水 accident wastewate

    • 2.0.3 污水回用 wastewater reuse  

    • 2.0.4 预处理 pretreatment     保证

    • 2.0.5 分质处理 properties-classif

  • 3 设计水量、水质

    • 3.0.1 污水处理场设计规模宜按平均时处理污水量计,处理

    • 3.0.2 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最高时污水量应按生产污水量、

    • 3.0.3 污水处理场一次提升泵站设计流量应按最高时污水量

    • 3.0.4 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流量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 3.0.5 污水处理场设计水质的确定,当设计资料齐全时,应

    • 3.0.6 污水回用处理工程的设计规模宜根据污水水量和回用

    • 3.0.7 采用二级处理的出水作回用水源时,回用处理设计水

  • 4 收集与预处理

    • 4.0.1 排水管道系统的划分应根据污水性质、预处理和全厂

    • 4.0.2 收集含可燃液体的污水管道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4.0.3 厂区生活污水宜单独收集。

    • 4.0.4 对突发性重大事故时受到污染的消防水应妥善收集、

    • 4.0.5 第一类污染物浓度超过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污水,应

    • 4.0.6 含有较高浓度易挥发有毒化合物的污水应进行预处理。

    • 4.0.7 与其他污水混合易产生沉淀、聚合或生成难降解物的

    • 4.0.8 直接进入污水处理场不利于生物处理的下列污水,应

  • 5 物化处理

    • 5.1 格 栅

      • 5.1.1 污水处理场的污水进口应设格栅,并宜采用机械格栅。

      • 5.1.2 处理含有挥发性可燃液体的污水采用的机械格栅动力

      • 5.1.3 格栅应选用耐腐蚀材质。

      • 5.1.4 格栅置于室内时,应设机械通风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

    • 5.2 调节与均质

      • 5.2.1 污水处理场应设调节、均质设施。

      • 5.2.2 调节、均质设施的容积宜根据进水水量、水质变化资

      • 5.2.3 污水处理场宜设非正常情况下超过进水指标的事故污

      • 5.2.4 调节与均质设施可以合并设置,但不应少于2个(格

      • 5.2.5 调节、均质设施应设搅拌设施。

      • 5.2.6 储存含有挥发性有毒、有害物污水的设施应加盖,并

    • 5.3 隔 油

      • 5.3.1 含油污水中的浮油和粗分散油可采用平流式隔油池、

      • 5.3.2 提升含油污水宜采用容积式泵或低转速离心泵。

      • 5.3.3 平流式隔油池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1

      • 5.3.4 斜板隔油池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1

      • 5.3.5 隔油池应设非燃烧材料盖板。

      • 5.3.6 隔油池不应少于2格(间),且每格(间)可单独运

      • 5.3.7 寒冷地区或被分离的油品的凝固点高于环境温度时,

      • 5.3.8 隔油池进、出水管道上应设水封井,并应符合现行国

      • 5.3.9 隔油池应设置消防设施。

      • 5.3.10 隔油池(罐)的机电设备应采取防爆措施,并应设

    • 5.4 气 浮

      • 5.4.1 去除污水中分散油、乳化油和悬浮物宜采用气浮处理。

      • 5.4.2 当采用部分污水回流加压溶气工艺时,回流比宜通过

      • 5.4.3 加压溶气气浮溶气罐的设计宜符合下列条件:   

      • 5.4.4 加压溶气气浮宜设溶气释放器,释放器的设计应符合

      • 5.4.5 加压溶气气浮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5.4.6 散气气浮宜采用叶轮气浮。

      • 5.4.7 气浮处理应设加药、混合反应设施,反应时间宜为5

      • 5.4.8 气浮池不应少于2格(池),每格(池)应能单独运

      • 5.4.9 采用气浮法除油时,气浮池宜设非燃烧材料盖板。

    • 5.5 中和与PH调节

      • 5.5.1 不具备回收或综合利用的酸、碱污水,应采用中和法

      • 5.5.2 酸、碱污水相互中和时宜采用中和池中和,并应符合

      • 5.5.3 药剂中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药剂中和

      • 5.5.4 酸性污水采用过滤中和法时,宜选择升流式恒速或变

      • 5.5.5 升流式恒速膨胀滤池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 5.5.6 中和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应根据酸、碱污水的性质采取

      • 5.5.7 酸、碱中和剂的投加应采用pH自动调节控制。

    • 5.6 混 凝

      • 5.6.1 混凝剂、助凝剂的品种及用量应根据污水的混凝试验

      • 5.6.2 药剂与污水混合可采用水泵混合、管道静态混合器混

      • 5.6.3 絮凝宜采用机械搅拌絮凝池,当水量比较均衡时也可

      • 5.6.4 絮凝时间应通过试验或按类似水质运行经验确定。

      • 5.6.5 机械搅拌絮凝池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设计:     

    • 5.7 沉 淀

      • 5.7.1 沉淀池的池型应根据处理水量、水质特性、施工条件

      • 5.7.2 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宜按相似水质运行参数或通过试验

      • 5.7.3 酸性或碱性污水中和沉淀池、化学沉淀法去除污水中

      • 5.7.4 升流式异向流斜管(板)沉淀池设计表面水力负荷,

      • 5.7.5 斜管(板)沉淀池应设冲洗设施。

    • 5.8 过 滤

      • 5.8.1 过滤设施形式应根据进水水量、水质、出水水质、运

      • 5.8.2 滤池分格数或过滤设备的台数应根据处理水量、操作

      • 5.8.3 过滤设施的滤速应按正常滤速设计,并应按其中一格

      • 5.8.4 过滤设施的滤速和滤料组成的选用应根据进水水质、

      • 5.8.5 过滤设施反冲洗排水应返回污水处理系统处理。

      • 5.8.6 过滤设施操作运行宜采用自动控制系统。

    • 5.9 化学氧化与消毒

      • 5.9.1 化学氧化法处理污水的工艺,应根据污水的性质、处

      • 5.9.2 化学氧化采用的氧化剂应通过试验或根据类似污水处

      • 5.9.3 污水消毒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 化工污

      • 5.9.4 污水的消毒可采用液氯、二氧化氯、臭氧,以及紫外

      • 5.9.5 污水再生回用作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时,杀菌方法应

      • 5.9.6 含有酚类化合物的污水不宜采用氯氧化或消毒。

      • 5.9.7 采用氯系化合物、臭氧作氧化剂或消毒剂时,加药系

  • 6 厌氧生物处理

    • 6.1 一般规定

      • 6.1.1 厌氧生物处理宜通过试验或按相似水质运行经验确定

      • 6.1.2 厌氧生物处理宜采用中温厌氧消化,厌氧反应器内温

      • 6.1.3 有毒性、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宜

      • 6.1.4 厌氧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数量不宜少于2个系列。

      • 6.1.5 厌氧反应器内壁应进行防腐蚀处理,系统应密闭,沼

      • 6.1.6 厌氧反应器、沼气储存和输送系统采用的电机、仪表

    • 6.2 水解酸化反应器

      • 6.2.1 水解酸化反应器宜用于难降解有机物的预处理,反应

      • 6.2.2 上流式污泥床水解酸化反应器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设计

      • 6.2.3 水解酸化反应器采用接触式污泥反应器时,系统应设

    • 6.3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 6.3.1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用于化工污水处理时,进水

      • 6.3.2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宜采用中温厌氧消化,反应

      • 6.3.3 反应区的有机物容积负荷或水力停留时间,宜通过试

      • 6.3.4 反应区表面水力负荷宜为0.5m3/(m2·h)

      • 6.3.5 反应器底部应设置均匀配水系统,出水点服务面积宜

      • 6.3.6 反应器上部应设三相分离器,三相分离器的设计宜符

    • 6.4 厌氧生物滤池

      • 6.4.1 厌氧生物滤池的滤料容积宜按容积负荷法计算。容积

      • 6.4.2 当进水COD浓度大于8000mg/L时,厌氧生

      • 6.4.3 厌氧生物滤池的填料装填高度不宜低于滤池高度的2

      • 6.4.4 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的布水可采用穿孔管,孔口流速

      • 6.4.5 厌氧生物滤池的进水悬浮物浓度不宜大于200mg

  • 7 活性污泥法

    • 7.1 一般规定

      • 7.1.1 活性污泥法应根据处理规模、进水水质和处理要求,

      • 7.1.2 活性污泥法进水的石油类含量不应大于30mg/L

      • 7.1.3 生物反应池应根据污水性质,采取水力消泡或化学消

      • 7.1.4 生物反应池有效水深应结合地质条件、曝气设备类型

      • 7.1.5 廊道式生物反应池的池宽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1:1

      • 7.1.6 生物反应池采用鼓风曝气、转刷、转碟时,反应池的

      • 7.1.7 进水、回流污泥进入生物反应池厌氧段(池)、缺氧

      • 7.1.8 生物反应池中的厌氧段(池)、缺氧段(池)应采用

    • 7.2 传统活性污泥工艺

      • 7.2.1 传统活性污泥法宜用于处理有机污染物为主的污水。

      • 7.2.2 采用普通曝气工艺时,反应池主要设计参数应根据试

      • 7.2.3 生物反应池容积可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 7.3 生物脱氮除磷

      • 7.3.1 采取生物脱氮除磷的污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 7.3.2 采用缺氧/好氧(ANO)工艺脱氮时,反应池容积

      • 7.3.3 缺氧/好氧工艺主要设计参数宜根据试验或相似污水

      • 7.3.4 采用厌氧/缺氧/好氧工艺脱氮除磷时,反应池好氧

      • 7.3.5 厌氧/缺氧/好氧工艺主要设计参数宜根据试验或相

      • 7.3.6 厌氧/缺氧/好氧工艺脱氮除磷时,可根据进水水质

      • 7.3.7 生物除磷的剩余污泥宜采用机械浓缩。

    • 7.4 纯氧曝气工艺

      • 7.4.1 有氧源可利用的条件下,可采用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

      • 7.4.2 纯氧曝气宜采用密闭式表面曝气工艺,主要设计参数

      • 7.4.3 密闭式表面曝气反应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7.4.4 密闭式表面曝气池应按下列规定设置生产控制及安全

    • 7.5 氧化沟工艺

      • 7.5.1 氧化沟容积宜采用污泥负荷法计算。主要设计参数宜

      • 7.5.2 当氧化沟工艺用于脱氮除磷时,其设计计算宜符合本

      • 7.5.3 氧化沟沟内平均水平流速不应小于0.25m/s,

      • 7.5.4 氧化沟可采用曝气转碟、曝气转刷、表面曝气叶轮或

      • 7.5.5 氧化沟有效水深应根据曝气设备性能确定。采用转刷

      • 7.5.6 氧化沟内宜设导流设施,出水应设可调节出水堰板。

    • 7.6 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

      • 7.6.1 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池数量不宜少于2组。

      • 7.6.2 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池的有效容积可按下式计算:

      • 7.6.3 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的主要设计参数宜根据试验或类

      • 7.6.4 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各工序的时间宜符合下列规定:

      • 7.6.5 反应池宜采用矩形池,水深宜为4.0m~6.0m

      • 7.6.6 连续进水时,反应池的进水应设导流装置。

      • 7.6.7 反应池应在滗水结束水位处设置固定式事故排水装置。

      • 7.6.8 反应池应采用防止浮渣沉出设施的滗水器及清除浮渣

      • 7.6.9 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的运行宜采用程序控制。

    • 7.7 膜生物反应器

      • 7.7.1 处理化工污水的膜生物反应器宜选择孔径分布均匀,

      • 7.7.2 当膜池与生物反应池分开设置时,膜池的间数不宜少

      • 7.7.3 膜的设计通量宜通过试验确定,计算总通量时应扣除

      • 7.7.4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宜选用膜孔径为0.1μm~0

      • 7.7.5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 8 生物膜法

    • 8.1 一般规定

      • 8.1.1 生物膜法处理污水可采用接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等

      • 8.1.2 生物膜法进水含油量不宜大于20mg/L。

      • 8.1.3 生物膜法处理构筑物应根据当地气温和环境等条件,

    • 8.2 生物接触氧化

      • 8.2.1 接触氧化池宜按填料容积负荷法计算。用于碳氧化和

      • 8.2.2 接触氧化池的污泥产率可取0.2kg[VSS]/

      • 8.2.3 生物接触氧化池有效水深应结合填料层高度、填料种

      • 8.2.4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供气量及供氧设备的选型应满足供

      • 8.2.5 生物接触氧化池进水应防止短流,出水宜采用堰式出

      • 8.2.6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填料应选择对微生物无毒害、易挂

    • 8.3 曝气生物滤池

      • 8.3.1 曝气生物滤池滤料的容积负荷及其他设计参数宜根据

      • 8.3.2 进水悬浮固体不宜大于60mg/L。

      • 8.3.3 池体高度宜为5m~7m,滤料层高度宜为2.5m

      • 8.3.4 曝气生物滤池的反冲洗供气和曝气充氧系统宜分别设

      • 8.3.5 曝气生物滤池的滤料应具有机械强度高、不易磨损、

      • 8.3.6 曝气生物滤池的反冲洗宜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反冲

      • 8.3.7 曝气生物滤池宜设置自动控制系统。反冲洗周期可定

      • 8.3.8 曝气生物滤池并联运行组数不宜少于2组,当一组反

      • 8.3.9 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排水不宜直接排放。

  • 9 化工特种污染物处理

    • 9.1 一般规定

      • 9.1.1 含有特种污染物污水的处理宜通过试验或按同类污水

      • 9.1.2 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特种污染物,宜在工艺

      • 9.1.3 化工装置非正常排出的高浓度物料应设储槽收集暂存

      • 9.1.4 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第一类污染物产生的沉淀物,应

    • 9.2 氨氮污水

      • 9.2.1 高浓度氨氮污水应经预处理后再进行生物处理。

      • 9.2.2 含氨氮的污水宜与其他有机污水、生活污水混合后采

      • 9.2.3 生物处理系统进水中氨氮的浓度不宜大于200mg

      • 9.2.4 含氨氮污水的生物处理宜采用具有脱氮功能的硝化、

    • 9.3 有机磷污水

      • 9.3.1 有机磷污水宜采用物化处理和生物处理相结合的处理

      • 9.3.2 含有高浓度酚的有机磷污水,宜先回收污水中的酚。

      • 9.3.3 高浓度有机磷污水的预处理宜采用低压酸性水解法。

    • 9.4 含氟污水

      • 9.4.1 含氟化物污水宜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宜采用下列处

      • 9.4.2 采用硫酸铝作混凝剂时,宜加入适量聚丙烯酰胺作助

    • 9.5 硫化物污水

      • 9.5.1 高浓度硫化物污水宜回收其中的硫,不易回收硫的污

      • 9.5.2 当采用石灰-硫酸亚铁沉淀法处理时,污水处理终点

      • 9.5.3 当污水中硫化物的浓度小于10mg/L时,可采用

      • 9.5.4 硫化物污水不得采用直接加酸法调节pH值。

      • 9.5.5 化学沉淀法产生的污泥可采用离心沉降机或板框压滤

    • 9.6 含汞污水

      • 9.6.1 含汞浓度高的污水宜采用硫化物与铁盐、铝盐混凝剂

      • 9.6.2 低浓度含汞污水、经化学沉淀法处理后的含汞污水,

      • 9.6.3 含汞污泥应按危险废物进行处置,活性炭和离子交换

    • 9.7 含铬污水

      • 9.7.1 污水中的三价铬可采用石灰或氢氧化钠进行中和沉淀

      • 9.7.2 含六价铬的污水宜采用还原剂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

      • 9.7.3 当采用离子交换法处理含铬污水时,三价铬宜采用阳

      • 9.7.4 对于有回收价值的高浓度铬酸盐和铬酸污水可采用蒸

      • 9.7.5 含铬污泥应按危险废物进行处置。

    • 9.8 含铜污水

      • 9.8.1 含有铜离子的污水宜采用氢氧化钠沉淀法处理,沉淀

      • 9.8.2 污水中的铜离子以络合物状态存在时,可根据下列情

      • 9.8.3 浓度较高的含铜污水可采用电解法处理,并应回收其

    • 9.9 含氰污水

      • 9.9.1 高浓度含氰污水可采用加压水解法处理;低浓度含氰

      • 9.9.2 当采用加压水解法时,水解反应器的温度宜控制在6

      • 9.9.3 当采用生物滤塔处理造气含氰污水时,应选择不易堵

  • 10 回用处理

    • 10.1 一般规定

      • 10.1.1 污水的回用应根据回用对象对水质的要求确定,可

      • 10.1.2 再生水宜用于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

      • 10.1.3 再生水管道设计流量应按最高时水量计。

      • 10.1.4 再生水管道的材质应根据水质、水压、外部荷载、

      • 10.1.5 再生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管道连接。再生水管

      • 10.1.6 各处理构筑物的个(格)数不宜少于2个(格),

      • 10.1.7 当再生水需要进行除盐处理时,应经技术经济比较

    • 10.2 吸 附

      • 10.2.1 当再生水需要进行脱色、除臭、除重金属和去除难

      • 10.2.2 活性炭吸附系统的设计与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 10.2.3 活性炭吸附器的设计宜通过试验或按类似条件下的

      • 10.2.4 大孔树脂宜用于酸性水中有机物、重金属、有毒等

      • 10.2.5 当大孔树脂用于吸附弱酸性物质时,宜采用氢氧化

    • 10.3 离子交换

      • 10.3.1 离子交换法可用于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大分子有机

      • 10.3.2 采用离子交换法处理污水时,宜选择酸、碱消耗量

      • 10.3.3 离子交换系统的反洗水宜回收利用。

      • 10.3.4 离子交换器的进水宜符合表10.3.4的规定。

    • 10.4 超(微)滤

      • 10.4.1 超(微)滤装置的进水水质指标宜符合表10.4

      • 10.4.2 超(微)滤膜组件的设计通量宜通过中试确定,中

      • 10.4.3 当不具备做中试的条件时,超(微)滤膜组件的设

      • 10.4.4 超(微)滤装置不宜少于2套,每套间距不宜小于

      • 10.4.5 超(微)滤装置的操作压力宜小于0.5MPa,

      • 10.4.6 超(微)滤装置的进、出口应设浊度仪、差压表及

      • 10.4.7 超(微)滤装置的进水应设50μm~100μm

      • 10.4.8 超(微)滤装置的反洗应采用自动反冲洗系统。外

      • 10.4.9 超(微)滤膜的设计使用寿命不应低于3年,应设

    • 10.5 反 渗 透

      • 10.5.1 反渗透系统应根据再生水水源的特性、回用对象对

      • 10.5.2 反渗透系统应保证连续稳定的供水量,系统能力宜

      • 10.5.3 反渗透膜元件的型号和数量应根据进水水质、水温

      • 10.5.4 化工污水回用处理宜选用操作压力低、抗污染的反

      • 10.5.5 当采用二级反渗透系统时,第二级反渗透的浓水应

      • 10.5.6 每套反渗透装置宜配置独立的保安过滤器、高压泵

      • 10.5.7 反渗透装置应有流量、压力、温度等控制措施,反

      • 10.5.8 反渗透装置进水、产水和浓水均应计量,各段进出

      • 10.5.9 反渗透装置应设置加药和清洗设施,清洗设施应有

      • 10.5.10 反渗透装置宜布置在室内,当环境温度低于4℃

      • 10.5.11 反渗透浓水排放管的布置应能保证系统停用时最

      • 10.5.12 反渗透设备的进水宜符合表10.5.12的规

  • 11 污泥处理与处置

    • 11.1 一般规定

      • 11.1.1 污泥处理与处置应符合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

      • 11.1.2 危险废物的污泥应与一般污泥分开处理和处置。

      • 11.1.3 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应妥善处理。

      • 11.1.4 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应返回污水处理构筑物

      • 11.1.5 污泥处理量应包括污水物化、生物处理各单元排出

    • 11.2 污泥的输送

      • 11.2.1 采用管道输送时,污泥的含水率不宜小于90%。

      • 11.2.2 压力输泥管的最小管径不宜小于100mm,重力

      • 11.2.3 压力输泥管的最小设计流速可按表11.2.3的

      • 11.2.4 污泥管道的水力计算可按有关经验公式、试验资料

      • 11.2.5 输泥管道应设压力水冲洗设施,水冲洗流速不宜小

      • 11.2.6 长距离压力输泥管宜每隔100m~200m,或

      • 11.2.7 污泥采用管道输送时宜选用螺杆泵或旋转叶型泵输

      • 11.2.8 脱水污泥可采用皮带输送机、螺旋输送机输送。

    • 11.3 污泥浓缩

      • 11.3.1 污泥浓缩方式宜根据污泥性质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

      • 11.3.2 生物除磷工艺的污泥宜采用浓缩脱水一体化设备。

      • 11.3.3 重力式污泥浓缩池宜符合下列规定:     1

      • 11.3.4 辐流式污泥浓缩池宜采用栅条浓缩机,栅条浓缩机

      • 11.3.5 污泥浓缩池宜设置去除浮渣的装置,无机污泥浓缩

      • 11.3.6 间歇式污泥浓缩池应设置排出不同深度上清液的设

    • 11.4 污泥厌氧消化

      • 11.4.1 有机污泥采用厌氧消化处理时,宜根据试验资料或

      • 11.4.2 消化池进泥的含水率宜小于97%,污泥经消化处

      • 11.4.3 厌氧消化可采用单级或两级中温消化,单级厌氧消

      • 11.4.4 厌氧消化池的总有效容积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11.4.5 厌氧消化池的污泥加热可采用池外热交换器或蒸汽

      • 11.4.6 厌氧消化池内壁应进行防腐处理。

      • 11.4.7 厌氧消化池应设搅拌设施,搅拌方式可采用污泥气

      • 11.4.8 厌氧消化池和污泥气储罐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 11.4.9 污泥消化泵房、污泥气储罐、污泥气压缩机房、阀

      • 11.4.10 污泥气宜综合利用,并宜根据使用要求进行除湿

    • 11.5 污泥脱水和干化

      • 11.5.1 污泥脱水机械的类型应根据污泥的性质和脱水要求

      • 11.5.2 污泥脱水机械的台数应根据处理的干泥量、脱水机

      • 11.5.3 板框压滤机和箱式压滤机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 11.5.4 带式压滤机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1

      • 11.5.5 含油污泥宜选择离心脱水机,进泥泵宜采用单螺杆

      • 11.5.6 剩余活性污泥、含油污泥和黏度较大的污泥的脱水

      • 11.5.7 污泥在脱水前宜投加混凝剂调理,混凝剂种类应根

      • 11.5.8 滤布冲洗水宜采用污水处理场处理后的出水。

      • 11.5.9 污泥脱水间应设置通风设施,换气次数不应小于6

      • 11.5.10 脱水后的污泥应根据污泥最终处置方式和运输条

      • 11.5.11 当环境、气候和场地条件允许时,污泥的干化可

    • 11.6 污泥处置

      • 11.6.1 污泥处置应根据污泥性质及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确

      • 11.6.2 污泥处置应根据污泥性质采用下列处置方法:  

  • 12 总体设计

    • 12.1 场 址

      • 12.1.1 污水处理场场址宜按下列原则选择:     1

      • 12.1.2 污水回用处理场宜与污水处理场合并建设。

    • 12.2 总体布置

      • 12.2.1 污水处理和污水回用处理场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

      • 12.2.2 场内应设置通向各建(构)筑物的通道,并宜符合

      • 12.2.3 场内各种管道应全面规划,应避免迂回和相互干扰

      • 12.2.4 各构筑物高程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2.3 建(构)筑物设置

      • 12.3.1 污水处理与回用水处理建(构)筑物的设计应根据

      • 12.3.2 污水处理与回用处理工程应根据工程规模、监控水

      • 12.3.3 污水处理构筑物应设排空设施。

      • 12.3.4 污水处理构筑物应有防渗漏技术措施。

      • 12.3.5 寒冷地区的构筑物应有保温防冻措施。

      • 12.3.6 加药间应设通风设施,并应根据制备、储存、使用

      • 12.3.7 污水处理构筑物应设置栏杆、防滑梯等安全设施。

    • 12.4 监控与分析化验

      • 12.4.1 监测、控制系统应保障污水处理与回用处理工程设

      • 12.4.2 污水和回用水处理总进、出水口宜设流量、压力、

      • 12.4.3 管道输送进、出处理场的各种物料应设流量、压力

      • 12.4.4 各处理单元宜根据工艺操作控制要求设相关监控仪

      • 12.4.5 药液及酸碱储罐应设液位监测仪表和高低液位报警

      • 12.4.6 污水处理与回用水处理建(构)筑物应按使用、储

      • 12.4.7 污水处理和回用工程的控制水平应根据工程规模、

      • 12.4.8 控制室设置宜采用下列分类:     1 大、

      • 12.4.9 自控仪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可编程

      • 12.4.10 自控仪表防护宜符合下列规定:     1

      • 12.4.11 污水处理及回用处理工程化验室常规分析项目与

      • 12.4.12 污水处理单元的分析项目,应按工艺要求确定,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防止化学工业污水排放引起的水体污染、改善和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使化工污水处理与回用工程设计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管理方便,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