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 则

    • 1.0.1 为统一城市测量的技术要求,为城乡经济建设和社会

    •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中的平面

    • 1.0.3 城市测量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检验校正,并使其保

    • 1.0.4 城市测量应采用中误差作为测量精度的衡量标准,并

    • 1.0.5 在城市测量中,应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

    • 1.0.6 城市测量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 2 术语、符号和代号

    • 2.1 术 语

      • 2.1.1 全数检验 total inspection  

      • 2.1.2 抽样检验 sampling inspectio

      • 2.1.3 首级网 primary control net

      • 2.1.4 加密网 densified control n

      • 2.1.5 卫星定位网 satellite positio

      • 2.1.6 网络RTK测量 network RTK sur

      • 2.1.7 单基站RTK测量 single basc st

      • 2.1.8 高程导线测量 elevation traver

      • 2.1.9 真正射影像图 true digital ort

      • 2.1.10 双极坐标法 dual polar coord

      • 2.1.11 定线测量 alignment survey

      • 2.1.12 拨地测量 allocation survey

      • 2.1.13 条件点 qualification poin

      • 2.1.14 规划监督测量 planning superv

      • 2.1.15 城市管理部件 urban managemen

      • 2.1.16 沉降监测网 subsidence netwo

    • 2.2 符 号

    • 2.3 代号

  • 3 基本规定

    • 3.1 空间和时间参照系

      • 3.1.1 城市测量应采用该城市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并应符

      • 3.1.2 城市测量应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 3.1.3 城市测量应采用统一的高程基准。当采用地方高程基

      • 3.1.4 城市测量的时间应采用公元纪年、北京时间。

    • 3.2 作业与成果管理要求

      • 3.2.1 测量作业前,应根据城市测量项目的技术难易程度和

      • 3.2.2 作业人员应具有承担其工作的能力,并应按国家现行

      • 3.2.3 作业人员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

      • 3.2.4 作业期间,测量仪器设备应进行规定项目的检校,仪

      • 3.2.5 测量作业过程中,应进行自检和互校,并应做好工程

      • 3.2.6 测量项目的技术总结或说明应根据技术难易程度和规

      • 3.2.7 测量成果验收后应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测量档案

      • 3.2.8 当工程测量成果有保密要求时,应按国家相关规定进

      • 3.2.9 数字形式的测量成果宜采用不同存储介质进行双备份

      • 3.2.10 测量成果宜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采用数据库

      • 3.2.11 DLG、DEM、DOM元数据内容与格式宜符合

    • 3.3 质量检验要求

      • 3.3.1 测量成果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

      • 3.3.2 测量成果的验收宜由甲方组织实施,也可由甲方委托

      • 3.3.3 测量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应实行过程检查与最终检查

      • 3.3.4 测量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应按顺序独立进行,测量成

      • 3.3.5 过程检查应采用全数检验方式;最终检查宜采用全数

      • 3.3.6 采用抽样检验方式时,抽样数量和样本的质量评定应

      • 3.3.7 测量成果在检查验收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测绘成

  • 4 平面控制测量

    • 4.1 一般规定

      • 4.1.1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

      • 4.1.2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宜划分为二、三、四等和一、

      • 4.1.3 城市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

      • 4.1.4 当需要建立城市地方平面坐标系统时,应按下列规定

      • 4.1.5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首级网应与国家控制网联测。联测

      • 4.1.6 四等平面控制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应

      • 4.1.7 二、三等平面控制网点宜逐点联测高程,联测精度不

      • 4.1.8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4.1.9 应根据平面控制网设计结果和测区实地凋查情况,编

      • 4.1.10 各等级卫星定位网点与边角组合网点的点名,宜采

      • 4.1.11 卫星定位接收机的检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全球

      • 4.1.12 全站仪或电子经纬仪系列的分级、基本技术参数、

      • 4.1.13 城市平面控制测量的外业记录应符合下列规定:

      • 4.1.14 应根据成果使用需要,选择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

    • 4.2 选点与埋石

      • 4.2.1 各等级平画控制点的点位应根据设计成果到实地选定

      • 4.2.2 点位选定后,宜绘制选点图和点之记草图。

      • 4.2.3 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均应埋设永久性标石。平面控制点

      • 4.2.4 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埋石过程中应根据标石类型和埋设

      • 4.2.5 各等级控制点选点、埋石工作结束后,应绘制点之记

    • 4.3 卫星定位平面控制测量

      • 4.3.1 卫星定位网可采用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方法施测。动

      • 4.3.2 静态测量可施测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平面控制网

      • 4.3.3 静态卫星定位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3.3

      • 4.3.4 动态卫星定位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3.4

      • 4.3.5 卫星定位接收机使用前应进行检验,检验项目、方法

      • 4.3.6 静态测量卫星定位接收机的选用应符合表4.3.6

      • 4.3.7 静态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7的规定。

      • 4.3.8 静态卫星定位网宜由一个或若干个独立闭合环构成,

      • 4.3.9 静态测量观测计划、准备工作、作业要求和数据处理

      • 4.3.10 动态测量卫星定位接收机的选用应符合表4.3.

      • 4.3.11 动态卫星定位网布设时,控制点总数不应少于3个

      • 4.3.12 动态测量的准备工作、坐标系统转换工作应符合现

      • 4.3.13 单基站RTK测量基准站的设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 4.3.14 动态测量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观

      • 4.3.15 动态卫星定位网点应进行边长、角度或导线联测检

    • 4.4 导线测量

      • 4.4.1 采用导线测量方法时,可布设三、四等和一、二、三

      • 4.4.2 采用电磁波测距导线测量方法布设平面控制网的主要

      • 4.4.3 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

      • 4.4.4 一测区开始作业前,应对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

      • 4.4.5 各等级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4

      • 4.4.6 水平角观测可采用方向观测法。方向观测法一测回的

      • 4.4.7 方向观测法各项限差应符合表4.4.7的规定。当

      • 4.4.8 水平角观测前的准备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 4.4.9 水平角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平角

      • 4.4.10 水平角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应符合本规范第4.

      • 4.4.11 距离测量采用的测距仪等级应符合4.4.11的

      • 4.4.12 各等级导线的边长,应按本规范表4.4.2的测

      • 4.4.13 各等级平面控制网测距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

      • 4.4.14 各级测距仪观测结果各项较差的限差应符合表4.

      • 4.4.15 电磁波测距时,气象数据的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4.4.16 电磁波测距观测时间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 4.4.17 电磁波测距的作业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 4.4.18 测距边的倾斜改正可采用垂直角或两端点的高差计

      • 4.4.19 采用垂直角直接计算平距时,垂直角测角精度应按

    • 4.5 边角组合测量

      • 4.5.1 采用边角组合测量方法可布设二、三、四等和一、

      • 4.5.2 边角组合网点位中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 4.5.3 边角组合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5.3的规

      • 4.5.4 边角组合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4.5.5 边角组合网水平角观测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5.5

      • 4.5.6 一测区开始作业前,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光学经纬

      • 4.5.7 方向观测法各项限差应符合本规范第4.4.7条的

      • 4.5.8 水平角观测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本规范第4.4.8

      • 4.5.9 水平角观测除应符合本规范第 4.4.9条第1、

      • 4.5.10 水平角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应符合下列规定:

      • 4.5.11 各等级边角组合网的边长,应按本规范表4.5.

    • 4.6 成果整理与提交

      • 4.6.1 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簿,

      • 4.6.2 静态卫星定位网的基线解算、检验及平差应符合现行

      • 4.6.3 二、三、四等导线网和边角组合网点的方向观测值应

      • 4.6.4 导线网和边角组合网的测距边水平距离的计算应符合

      • 4.6.5 导线网和边角组合网的测距边水平距离的高程归化和

      • 4.6.6 导线网的测角中误差应符合本规范表4.4.2的规

      • 4.6.8 导线网、边角组合网的平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 4.6.9 平面控制测量的内业计算数字取位要求应符合表4.

      • 4.6.10 城市平面控制测量成果验收后,应提交下列资料:

  • 5 高程控制测量

    • 5.1 一般规定

      • 5.1.1 一个城市应采用统一的高程基准,宜采用1985国

      • 5.1.2 城市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宜划分为一、二、三、四等,

      • 5.1.3 城市高程控制网的布设范围应与城市平面控制网相适

      • 5.1.4 城市首级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线。加密网可布

      • 5.1.5 城市首级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不应低于三等,并应根据

      • 5.1.6 城市高程控制网设计前,应收集有关资料并进行现场

      • 5.1.7 各等城市高程控制网设计要求应符合表5.1.7的

      • 5.1.8 高程控制点宜采用“等级”+“线名”+“顺序号”

      • 5.1.9 水准仪系列的分级及基本技术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 5.1.10 城市高程控制网的外业观测记录应符合下列规定:

    • 5.2 选点与埋石

      • 5.2.1 水准路线应沿坡度较小、土质坚实、施测方便的道路

      • 5.2.2 地面高程控制点点位应选设在坚实稳固与安全僻静之

      • 5.2.3 高程控制点类型可分为基岩水准点、基本水准点和普

      • 5.2.4 高程控制点均应埋设永久性标石或标志。标石或标志

      • 5.2.5 二、三等高程控制点埋石过程中,应拍摄反映标石坑

      • 5.2.6 观测应在埋设的标石稳定后进行。对于二等水准观测

      • 5.2.7 二、三等高程控制点埋石结束后,应提交下列资料:

      • 5.2.8 高程控制点的检查和维护周期不应超过5年,地面沉

    • 5.3 水准测量

      • 5.3.1 各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5.3.1的

      • 5.3.2 新购置的水准仪及标尺应进行检验;作业前或跨河水

      • 5.3.3 水准测量的转点尺承可采用尺桩或尺台,用于二等水

      • 5.3.4 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下列

      • 5.3.5 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5.3.6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 5.3.7 观测过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观测前,

      • 5.3.8 采用光学水准仪时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

      • 5.3.9 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应符合表5.3.9的规定

      • 5.3.10 水准测量成果的重测和取舍应符合下列规定:  

    • 5.4 高程导线测量

      • 5.4.1 采用高程导线测量方法进行四等高程控制测量时,高

      • 5.4.2 高程导线可采用每点设站或隔点设站的方法施测。隔

      • 5.4.3 高程导线的边长和垂直角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 5.4.4 测站高差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观

      • 5.4.5 采用高程导线测定的高程控制点或其他固定点的高差

      • 5.4.6 高程导线观测读数和计算的数字取位要求应符合表5

      • 5.4.7 高程导线测量的限差应符合表5.4.7的规定,当

    • 5.5 卫星定位高程控制测量

      • 5.5.1 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方法建立四等高程控制网时,应包

      • 5.5.2 用于建立四等高程控制网的高程异常模型,其高程异

      • 5.5.3 高程异常模型建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

      • 5.5.4 新建立的高程异常模型应采用不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的

      • 5.5.5 卫星定位高程控制测量应采用静态观测方法,按四等

      • 5.5.6 卫星定位静态观测数据应在地心坐标系下进行三维约

      • 5.5.7 卫星定位高程控制测量应在高程异常模型覆盖区域内

      • 5.5.8 进行卫星定位高程控制测量时,应联测一个以上的已

      • 5.5.9 高程计算时,应采用卫星定位网三维约束平差成果和

      • 5.5.10 卫星定位高程控制测量工作完成后,应进行100

    • 5.6 成果整理与提交

      • 5.6.1 每一水准路线应在观测结束并经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

      • 5.6.2 水准测量作业结束后,除四等单程外的每条水准路线

      • 5.6.3 水准测量计算的数字取位要求应符合表5.6.3的

      • 5.6.4 高程导线的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

      • 5.6.5 水准网与高程导线的平差应采用条件平差或间接平差

      • 5.6.6 卫星定位高程控制测量完成后应将检测点的卫星定位

      • 5.6.7 城市高程控制测量成果验收后,应提交下列资料:

  • 6 数字线划图测绘

    • 6.1 一般规定

      • 6.1.1 DLG数据可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方法、摄影测量方

      • 6.1.2 DLG的比例尺可根据不同用途按表6.1.2选用。

      • 6.1.3 1:500、1:1000、1:2000DLG的

      • 6.1.4 地形类别的划分应符合表6.1.4的规定。

      • 6.1.5 DLG的基本等高距应符合表6.1.5的规定。同

      • 6.1.6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平面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和地物点

      • 6.1.7 DLG高程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城

      • 6.1.8 DLG测绘可采用全野外测量方法或摄影测量方法,

      • 6.1.9 要素的分类与代码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基础地理信

      • 6.1.10 要素的定义和描述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基础地理

      • 6.1.11 要素的图式表达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基本比

      • 6.1.12 DLG的数据格式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理空间

    • 6.2 测绘内容

      • 6.2.1  1:500、1:1000、1:2000DLG

      • 6.2.2 各等级测量控制点应测绘其平面的几何中心位置,并

      • 6.2.3 水系要素的测绘及表示应符合下列规定:     

      • 6.2.4 居民地及设施要素的测绘及表示应符合下列规定:

      • 6.2.5 交通要素的测绘及表示应符合下列规定:     

      • 6.2.6 管线要素的测绘及表示应符合下列规定:     

      • 6.2.7 境界与政区要素的测绘及表示应符合下列规定:  

      • 6.2.8 地貌要素的测绘及表示应符合下列规定:     

      • 6.2.9 植被与土质要素的测绘及表示应符合下列规定:  

      • 6.2.10 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应准确注出;图上

      • (Ⅱ)1:5000、1:10000DLG 6.2.11 1

    • 6.3 全野外测量法

      • 6.3.1 图根控制测量宜在城市各等级控制点下进行,可采用

      • 6.3.2 图根点点位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6.3.2

      • 6.3.3 图根点密度应根据测图比例尺和地形条件确定,平坦

      • 6.3.4 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方法布设图根点时,应符合现行行

      • 6.3.5 图根电磁波测距导线测量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6.3

      • 6.3.6 图根导线的附合不宜超过两次,在个别极困难地区,

      • 6.3.7 当局部地区图根点密度不足时,可在等级控制点或—

      • 6.3.8 图根导线平差可采用近似平差。计算时,角值应取至

      • 6.3.9 图根点宜采用临时标志,当测区内高级控制点稀少时

      • 6.3.10 测定永久性地物点坐标时,可不设置标志。房屋等

      • 6.3.11 图根点的高程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6.3.12 图根水准测量应起闭于不低于市政工程线路水准测

      • 6.3.13 图根高程导线测量应起闭于高等级高程控制点上,

      • 6.3.14 测站点的增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

      • 6.3.15 测图前,应根据技术设计制定作业计划,收集测区

      • 6.3.16 采用模拟测图方法时,宜选用厚度为0.07mm

      • 6.3.17 测图所使用的仪器、软件和工具的性能和各项指标

      • 6.3.18 要素平面位置的采集可采用极坐标法、支距法或交

      • 6.3.19 仪器设置及测站上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 6.3.20 地物点、地形点视距和测距的最大长度应符合表6

      • 6.3.21 当采用方向交会法测定地物点时,交会方向线宜为

      • 6.3.22 采用数字测图方法时,点状要素应按定位点采集,

      • 6.3.23 数字测图采用测记法时,应现场绘制测站草图。

      • 6.3.24 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方法采集要素时,重复抽样检核

    • 6.4 摄影测量法

      • 6.4.1 采用摄影测量法测绘DLG时宜包括影像获取、像控

      • 6.4.2 地物点的平面位置宜采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测图、

      • 6.4.3 像控点和纠正点的平面位置,可采用全野外测绘、平

      • 6.4.4 1:500、1:1000、1:2000 DLG

      • 6.4.5 像控点和内业加密点的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 6.4.6 航摄方案应依据城市规划、设计等的需要和实际的成

      • 6.4.7 飞行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航向重叠

      • 6.4.8 摄影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航摄像片

      • 6.4.9 卫星遥感影像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 6.4.10 航摄像片扫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航

      • 6.4.11 利用航摄像片成图时,像控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

      • 6.4.12 全野外布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

      • 6.4.13 区域网布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平

      • 6.4.14 特殊情况下,布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6.4.15 卫星定位辅助光束法区域网平差像控点布设方案应

      • 6.4.16 航摄前宣布设地面标志,并应及时联测。铺设地面

      • 6.4.17 平面控制点应选刺在影像清晰的明显地物点、接近

      • 6.4.18 高程控制点应选刺在局部高程变化很小的地方,狭

      • 6.4.19 平高控制点的选刺应同时满足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对

      • 6.4.20 像控点在各张相邻像片上均应清晰可见,并应选择

      • 6.4.21 选刺目标时,应以满足刺点目标要求为主,同时满

      • 6.4.22 平面控制点可采用图根导线、卫星定位、测角交会

      • 6.4.23 当像控点不能组成扩展图形、像控点位不适宜设站

      • 6.4.24 平地和丘陵地的高程控制点的测定宜采用水准测量

      • 6.4.25 控制点计算手簿应附有成果索引表和选点联测略图

      • 6.4.26 调绘应判读准确、描绘清楚、图式运用恰当、注记

      • 6.4.27  1:500、1:1000、1:2000DL

      • 6.4.28 1:5000、1:10000DLG野外调绘应

      • 6.4.29 空中三角测量的精度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 6.4.30 进行空中三角测量前,应准备测区影像数据文件、

      • 6.4.31 空三项目的建立应输入相机参数、航带信息、各项

      • 6.4.32 内定向时,应建立框标模板、自动量测框标,采用

      • 6.4.33 内业加密点的选点应符合本规范第6.4.11条

      • 6.4.34 绝对定向时,应先根据控制点点位图及点位说明转

      • 6.4.35 加密点的三维大地坐标和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应采

      • 6.4.36 相邻区域网的接边,应比较相邻区域网的同名加密

      • 6.4.37 定向建模的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的精度要

      • 6.4.38 有空三成果的定向建模,可通过空三成果的导入,

      • 6.4.39 没有像对内外方位元素的定向建模,应采用已有加

      • 6.4.40 数据采集可采用先外业调绘、后内业测图,或先内

      • 6.4.41 对要素实体进行图形采集的同时,应按照设定的属

      • 6.4.42 地物、地貌测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6.4.43 像对之间的数据应在测图过程中进行连接与接边。

    • 6.5 模拟地形图数字化

      • 6.5.1 模拟地形图数字化,可使用数字化仪或扫描仪与计算

      • 6.5.2 数字化软件应具有图纸定向、数据采集、实的显示等

      • 6.5.3 模拟地形图应清晰、平整、无褶皱,其图廓、方格网

      • 6.5.4 模拟地形图扫描分辨率不应低于300dpi。

      • 6.5.5 图纸定向点个数不应少于4个。定向点应分布均匀、

      • 6.5.6 数字化采集时,点状要素采集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

    • 6.6 数据编辑处理

      • 6.6.1 要素属性内容应完整、正确,并宜包括下列内容:

      • 6.6.2 要素的几何类型和空间拓扑关系应正确,并应符合下

      • 6.6.3 各种名称注记、说明注记和图例应正确、齐全。注记

      • 6.6.4 建筑物数据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

      • 6.6.5 道路面数据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房

      • 6.6.6 道路中线数据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6.6.7 铁路数据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铁路

      • 6.6.8 水系数据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河、

      • 6.6.9 高程点、等高线数据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6.6.10 植被面数据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6.6.11 居民地数据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6.6.12 道路及附属设施数据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6.6.13 道路中线数据采集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6.6.14 街道边线数据采集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6.6.15 管线与垣栅数据加工时,应采集电力线、通信线的

      • 6.6.16 水系及附属设施数据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6.6.17 境界数据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境

      • 6.6.18 地貌和土质数据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 6.6.19 植被数据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图

      • 6.6.20 名称注记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同

      • 6.6.21 图幅接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提取

      • 6.6.22 DLG数据宜以图幅为单位输出。 (V)成果检

      • 6.6.23 DLG成果应全部进行内业质量检查,并应符合下

      • 6.6.24 DLG数据及有关文档应进行整理,逐项登记,形

    • 6.7 数据更新与维护

      • 6.7.1 进行DLG数据更新与维护时,基本等高距的选择、

      • 6.7.2 DLG数据更新与维护的方法宜符合本规范第6.1

      • 6.7.3 对修测图,应进行图廓方格网的变化进行检查,当图

      • 6.7.4 进行DLG更新与维护前,应充分了解原DLG数据

      • 6.7.5 修测、补测的内容应符合本规范第6.2节的规定,

      • 6.7.6 数据更新应利用图根点或固定点,当局部地区地物变

      • 6.7.7 地物较大、补测新建的楼群或独立的高大建筑、修测

      • 6.7.8 数据更新的要素分层宜区分于原要素的分层,并应建

      • 6.7.9 独立采集的图幅应进行接边;未按标准图幅进行采集

      • 6.7.10 当一幅图地形变动面积超过50%时,宜全幅重测。

      • 6.7.11 修测中原图上的地物、地貌存在超过2√2倍中误

      • 6.7.12 更新与维护后的数据质量检查应符合本规范第6.

      • 6.7.13 更新与维护后的图幅应记录修测情况,并应符合本

      • 6.7.14 数据更新后应对历史数据及相应的元数据文件进行

  • 7 数字高程模型建立

    • 7.1 一般规定

      • 7.1.1 DEM的建立可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法、矢量数据生成

      • 7.1.2 DEM的格网间距根据比例尺宜为2.5m×2.5

      • 7.1.3 DEM的精度等级宜划分为一、二、三级。

      • 7.1.4 DEM格网点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7.1.4的规定

      • 7.1.5 DEM成果文件命名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基础地理

      • 7.1.6 DEM数据格式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理空间数据

      • 7.1.7 DEM成果数据宜以图幅为单位输出。

    • 7.2 航空摄影测量法

      • 7.2.1 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法建立DEM应包括外业像控点测

      • 7.2.2 外业像控点测量、影像扫描、空中三角测量和定向建

      • 7.2.3 特征点线量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标

      • 7.2.4 像方DEM可通过影像相关生成,并应与立体模型叠

      • 7.2.5 物方DEM应根据像方DEM格网点及特征点线高程

      • 7.2.6 物方DEM编辑时,应将物方DEM格网点与立体模

      • 7.2.7 单模型DEM接边时,格网的重叠带不应少于2个。

      • 7.2.8 DEM裁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同名格

    • 7.3 矢量数据生成法

      • 7.3.1 采用矢量数据生成法建立DEM应包括资料准备、矢

      • 7.3.2 资料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准备的资

      • 7.3.3 矢量数据采集与接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7.3.4 构TIN与编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构

      • 7.3.5 DEM应按格网间距构TIN内插生成。由DEM生

      • 7.3.6 DEM裁切应符合本规范第7.2.8条的规定。

    • 7.4 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法

      • 7.4.1 采用机载激光雷达法建立DEM应包括准备工作、坐

      • 7.4.2 航高、扫描点间距、采集的回波次数、航带重叠度等

      • 7.4.3 点云数据应转换至地方要求的坐标系统。

      • 7.4.4 不同航带的点云数据应进行拼接。

      • 7.4.5 点云数据中高程异常噪声点、非地面点和扪邻航带重

      • 7.4.6 数据编辑可包括去除难以自动滤除的非地面点、找回

      • 7.4.7 规则格网点DEM数据应采用多项式内插方法生成。

    • 7.5 成果检验与提交

      • 7.5.1 DEM成果应全部进行质量检查,并可采用野外散点

      • 7.5.2 DEM成果检验时,应对文件命名、数学基础、格网

      • 7.5.3 提交的DEM成果应包括DEM数据、元数据和文档

  • 8 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

    • 8.1 一般规定

      • 8.1.1 DOM的制作可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法和卫星遥感测量

      • 8.1.2 DOM比例尺宜选择1:1000、1:2000、

      • 8.1.3 DOM空间分辨率应符合表8.1.3的规定。

      • 8.1.4 对于DOM平面位置中误差,平地、丘陵地不应大于

      • 8.1.5 DOM黑白影像灰阶不应低于8Bit,彩色影像灰

      • 8.1.6 DOM成果应无明显拼接痕迹,并应保证建筑物等实

      • 8.1.7 DOM文件命名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基础地理信息数

      • 8.1.8 DOM数据宜以Geo TIFF格式存储,也可按

      • 8.1.9 DOM成果数据宜以图幅为单位输出。

    • 8.2 航空摄影测量法

      • 8.2.1 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法制作DOM应包括外业像控点测

      • 8.2.2 外业像控点测量、影像扫描、空中三角测量和定向建

      • 8.2.3 DEM数据采集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的相关规定;制

      • 8.2.4 正射纠正可采用立体健模微分纠正方法或单片微分纠

      • 8.2.5 影像镶嵌时,应按图幅范围选取所有需要进行镶嵌的

      • 8.2.6 影像处理可根据需要进行,并应对影像色凋进行调整

      • 8.2.7 图幅裁切应按内图廓线最小外接矩形范围或根据设计

    • 8.3 卫星遥感测量法

      • 8.3.1 采用卫星遥感测量法制作DOM应包括影像预处理、

      • 8.3.2 影像预处理可包括影像匀色、去云雾、增强处理等内

      • 8.3.3 控制点量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用于纠

      • 8.3.4 正射纠正应根据需要对全色影像、多光谱影像或融合

      • 8.3.5 影像融合可根据数据情况及产品需要进行,并宜对全

      • 8.3.6 影像镶嵌时,应在相邻两景影像间选择镶嵌线,镶嵌

      • 8.3.7 影像处理可根据需要进行,并应对影像色调进行调整

      • 8.3.8 图幅裁切应按内图廓线最小外接矩形范围或根据设计

    • 8.4 成果检验与提交

      • 8.4.1 DOM成果应全部进行质量检查。

      • 8.4.2 DOM成果检验时,应对文件命名、数据格式、坐标

      • 8.4.3 提交的DOM成果应包括DOM数据、元数据和文档

  • 9 工程测量

    • 9.1 一般规定

      • 9.1.1 城市工程测量应包括定线测量、拨地测量、规划监督

      • 9.1.2 城市工程测量宜采用城市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

      • 9.1.3 城市工程测量宜采用1:500至1:2000比例

    • 9.2 定线测量和拨地测量

      • 9.2.1 定线测量和拨地测量工作内容宜包括资料收集、平面

      • 9.2.2 定线测量和拨地测量应以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下达的定

      • 9.2.3 定线测量和拨地测量应采用解析法作业。

      • 9.2.4 定线测量和拨地测量测定的中线点、轴线点、拨地定

      • 9.2.5 定线测量和拨地测量的成果宜展绘注记在1:100

      • 9.2.6 资料收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定线测量

      • 9.2.7 平面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平面

      • 9.2.8 条件点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条件点

      • 9.2.9 测量结果计算前,应先熟悉定线、拨地条件,了解有

      • 9.2.10 定线测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计

      • 9.2.11 拨地测量计算及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 9.2.12 定线测量资料整理应符合下来规定:     1

      • 9.2.13 拨地测量资料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9.3 规划监督测量

      • 9.3.1 规划监督测量应包括建设工程的放线测量或灰线验线

      • 9.3.2 规划监督测量宜采用解析法,并应依据城市规划主管

      • 9.3.3 规划监督测量的工作内容宜包括前期准备、控制测量

      • 9.3.4 规划监督测量的前期准备应依据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出

      • 9.3.5 规划监督测量的平面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9.3.6 规划监督测量的高程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9.3.7 规划监督测量中条件点(验测点)的选择应依据城市

      • 9.3.8 放线测量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9.3.9 放线测量桩点测设与校核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9.3.10 放线测量成果资料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 9.3.11 灰线验线测量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9.3.12 灰线验线测量成果资料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 9.3.13 ±0层验线测量应在建(构)筑物基础施工完成后

      • 9.3.14 ±0层验线测量内业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9.3.

      • 9.3.15 ±0层验线测量成果资料整理应符合本规范第9.

      • 9.3.16 验收测量建(构)筑物高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9.3.17 验收测量竣工地形图测量宜采用数字成图的方法施

      • 9.3.18 验收测量地下管线探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 9.3.19 验收测量建筑面积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9.3.20 验收测量内业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9.3.11条

      • 9.3.21 验收测量成果资料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 9.4 日照测量

      • 9.4.1 需向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提交日照分析报告的建设项目

      • 9.4.2 日照测量的工作内容宜包括基础资料收集,图根控制

      • 9.4.3 基础资料收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拟建

      • 9.4.4 图根控制测量应符合本规范第6.3.5条~第6.

      • 9.4.5 地形图及立面细部测绘应符合下列规定:     

      • 9.4.6 总平面图、层平面图和立面图绘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 9.4.7 日照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日照分析

      • 9.4.8 日照测量成果宜包括日照分析图、日照分析报告和城

    • 9.5 工程图测绘

      • 9.5.1 工程图的比例尺宜根据工程性质、用图需要和测区大

      • 9.5.2 工程图测绘应充分利用城市现有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

      • 9.5.3 工程图测绘的图根控制测量应符合本规范第6章的相

      • 9.5.4 工矿区细部测量应测定工矿区建(构)筑物主要拐角

      • 9.5.5 工矿区建(构)筑物测量应根据其疏密程度、测图比

      • 9.5.6 细部点坐标测量宜采用极坐标法。仪器对中误差不应

      • 9.5.7 细部点高程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方法。采用全站仪同

      • 9.5.8 对相邻细部点反算距离与实地丈量距离的较差,主要

      • 9.5.9 工矿区现状图的绘制宜采用将建(构)筑物细部点测

      • 9.5.10 精度要求较高且测区较大的工矿区现状图测绘宜符

      • 9.5.11 细部点宜按分类进行编号,并应编制成果表。当地

      • 9.5.12 水下地形测量的图幅分幅、等深(高)距宜与该测

      • 9.5.13 测深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

      • 9.5.14 测深设备的适用范围与测深点深度中误差应符合表

      • 9.5.15 水下地形测量等深(高)线插求点的高程相对于邻

      • 9.5.16 测深前应了解测区水域的礁石、沉船、险滩等水下

      • 9.5.17 测深点宜按横断面布设,断面方向应与水流方向或

      • 9.5.18 水面的高程可直接测定或设置临时水尺测定。水尺

      • 9.5.19 每次测深作业前后应测定测深仪的电压、转速。当

      • 9.5.20 测深点定位可根据测区情况、测图比例尺与设备条

      • 9.5.21 测深点内业展绘可根据外业定位方法、测图比例尺

      • 9.5.22 市政工程测图的比例尺宜由设计单位按需求提出,

      • 9.5.23 对于线路工程的带状地形图测绘,图根点可利用道

      • 9.5.24 对于道路工程的带状地形图测绘,道路的设计中线

      • 9.5.25 道路立交桥桥址地形图的比例尺宜为1:500,

      • 9.5.26 大,中型跨河桥桥址地形图比例尺宜为1:500

      • 9.5.27 桥址纵断面图的水平比例尺、河床横断面图的水平

      • 9.5.28 桥址纵断面、河床横断面测量,水上部分可采用水

      • 9.5.29自来水厂、泵站、污水处理厂临近水域时,应进行取

      • 9.5.30 交叉路口、广场、停车场宜根据设计要求,按5m

    • 9.6 市政工程测量

      • 9.6.1 本节适用于道路、桥梁、河湖、堤防、自流与压力管

      • 9.6.2 用于市政工程线路的平面控制测量宜采用附合导线形

      • 9.6.3 市政工程线路水准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9.6.4 线路测量视工程需要,宜加固起点、终点、转点、交

      • 9.6.5 市政工程线路带状地形图与工点地形图的测绘应符合

      • 9.6.6 当线路中线与已有道路及地面、地下和架空的管线等

      • 9.6.7 线路中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中线

      • 9.6.8 纵、横断面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纵

      • 9.6.9 内业成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桥、

      • 9.6.10 市政工程测量成果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 9.6.11 测量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资料,并应装订成册

    • 9.7 地下空间设施现状测量

      • 9.7.1 本节适用于城市地下人防工程、过街地道、地下停车

      • 9.7.2 地下空间设施现状测量可分为已建工程的普查测量和

      • 9.7.3 地下空间设施平面图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施测;示

      • 9.7.4 作业前应进行踏勘,了解地下空间设施出入口及竖井

      • 9.7.5 用于地下空间设施现状测量的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 9.7.6 水准测量线路的高程闭合差应在±12√mm之内(

      • 9.7.7 仪器由较低温环境转入较高温环境时,应先将仪器装

      • 9.7.8 地下人防工程现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9.7.9 除地下人防工程外,其他地下空间设施现状测量可按

    • 9.8 土石方测量

      • 9.8.1 石方测量应根据需要确定其范围,并应在测量范围内

      • 9.8.2 土石方测量的首级平面控制测量精度不应低于一次附

      • 9.8.3 采用极坐标法进行土石方高程数据采集时应符合下列

      • 9.8.4 采用网格测量法进行土石方高程数据采集时应符合下

      • 9.8.5 采用极坐标法采集数据的土石方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

      • 9.8.6 采用网格测量法采集数据的土石方量计算应符合下列

      • 9.8.7 土石方量应由—人计算,另一人进行检核。当检核计

      • 9.8.8 采用极坐标法采集数据获得土石方量的成果时,宜随

      • 9.8.9 采用网格测量法采集数据获得土石方量的成果时,宜

      • 9.8.10 土石方测量成果的原始记录应清晰、完整。

      • 9.8.11 土石方测量成果的内容应包括土石方量计算图、技

    • 9.9 竣工测量

      • 9.9.1 竣工测量应在工业建筑工程、民用建筑工程、城市道

      • 9.9.2 竣工测量地形图宜选用1:500比例尺;当建(构

      • 9.9.3 在建(构)筑物不密集和地下管线较简单的情况下,

      • 9.9.4 竣工测量地形图的主要地物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的点位

      • 9.9.5 竣工测量地形图应实地测绘。

      • 9.9.6 竣工测量地形图测绘方法宜采用全野外数字成图法。

      • 9.9.7 竣工测量地形图应包括工程建设地面建(构)筑物、

      • 9.9.8 竣工测量前应收集经当地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批的建

      • 9.9.9 竣工测量的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9.9.10 工业建筑工程竣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9.9.11 民用建筑工程竣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9.9.12 城市道路工程竣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9.9.13 城市桥梁工程竣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9.9.14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应符合本规范第9.3.18条

      • 9.9.15 地下建筑竣工测量宜按本规范第9.7节的相关规

    • 9.10 城市管理部件测量

      • 9.10.1 城市管理部件的分类、编码、定位精度、属性信息

      • 9.10.2 城市管理部件测量的控制测量可按本规范第6.3

      • 9.10.3 城市管理部件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9.10.4 对获得的城市管理部件数据应进行质量检查。检查

    • 9.11 变形测量

      • 9.11.1 变形测量应包括建筑变形测量、地面沉降观测和地

      • 9.11.2 当根据对城市高程控制网复测成果的比较和分析,

      • 9.11.3 沉降监测网路线的走向及点位宜与城市高程控制网

      • 9.11.4 沉降监测网的基准点宜选择基岩水准点或相对稳定

      • 9.11.5 根据城市各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和年均沉降量,

      • 9.11.6 地面沉降观测宜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量精度可

      • 9.11.7 地面沉降观测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9.11.8 沉降GNSS监测网的布设和施测应符合现行国家

      • 9.11.9 沉降GNSS监测网应根据需要进行高程联测,高

      • 9.11.10 地面沉降观测的平差计算、资料整理除应符合本

      • 9.11.11 地裂缝监测的内容应包括地裂缝两侧水平位移量

      • 9.11.12 地裂缝观测周期可根据地裂缝活动情况选择3个

      • 9.11.13 地裂缝的水平位移量监测宜采用GNSS观测法

      • 9.11.14 地裂缝监测点的选埋应符合下列规定:    

      • 9.11.15 地裂缝水平位移量监测采用GNSS观测法时,

      • 9.11.16 地裂缝监测点应联入闭合水准线路,并宜选择距

      • 9.11.17 水准测量平差应采用严密平差计算监测点的高程

      • 9.11.18 地裂缝差异沉降量宜以监测场最北侧或最西侧的

      • 9.11.19 地裂缝监测成果应包括各监测点的高程、每期沉

  • 10 地籍测绘

    • 10.1 一般规定

      • 10.1.1 城市地籍测绘应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要素

      • 10.1.2 城市地籍测绘应利用城市区域内的定线拨地资料、

      • 10.1.3 城市地籍测绘应以宗地为基本单元。宗地构成应以

      • 10.1.4 界址点宜划分为一类和二类,且一类适用于街坊外

      • 10.1.5 开展地籍测绘工作之前,应实地核实权属调查资料

    • 10.2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 10.2.1 地籍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宜划分为二、三、四等,一

      • 10.2.2 各等级地籍平面控制网宜在高等级的城市平面控制

      • 10.2.3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

      • 10.2.4 宗地界址点坐标宜采用二、三、四等和一、二、三

      • 10.2.5 图根级导线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0.2.6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工作完成后,应按本规范第4章

    • 10.3 地籍要素测量

      • 10.3.1 地籍要素测量应包括界址点、线及其他重要界标的

      • 10.3.2 界址点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0.3.2

      • 10.3.3 采用解析法进行地籍要素测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0.3.4 采用部分解析法进行地籍要素测量时,应符合下列

      • 10.3.5 根据规划设计条件形成的土地界址要素,其界址点

    • 10.4 地籍图测绘

      • 10.4.1 地籍图应表示下列内容:     1 地籍要素

      • 10.4.2 地籍图可采用数字法或模拟法测绘。地籍要素应反

      • 10.4.3 城市地籍图比例尺可按表10.4.3选用。

      • 10.4.4 地籍图宜为400mm×500mm的矩形图幅或

      • 10.4.5 地籍原图或地籍电子底图、地籍图精度的检测应符

      • 10.4.6 宗地图应表示本宗地号、地类号、宗地面积、界址

      • 10.4.7 宗地图绘制可采用蒙绘法、缩放绘制法、复制法、

    • 10.5 面积量算与汇总

      • 10.5.1 面积量算可采用坐标解析法、实测几何要素解析法

      • 10.5.2 面积量算宜独立进行两次。当采用软件计算时,可

      • 10.5.3 采用坐标解析法时,面积应按公式(10.5.3

      • 10.5.6 面积量算精度宜采用二级控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0.5.7 面积应以“m2”为单位,量算结果的取值应保留

      • 10.5.8 面积量算完成之后,应对量算的原始资料加以整理

      • 10.5.9 面积汇总时点宜采用初始地籍调查完成时点或某一

      • 10.5.10 面积汇总应以街坊为单位按土地利用类别进行,

      • 10.5.11 面积汇总成果应包括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计

    • 10.6 地籍变更测量

      • 10.6.1 地籍变更测量应包括地籍变更调查资料核实、变更

      • 10.6.2 变更测量前,应先进行变更权属调查。

      • 10.6.3 进行变更权属调查与测量前,应准备下列主要资料

      • 10.6.4 变更界址点的测量应以平面控制点或原界址点为依

      • 10.6.5 平面控制点破坏较大的地区,应按本规范第10.

      • 10.6.6 宗地变更后的编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0.6.7 采用解析法分割宗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 10.6.8 采用图解法分割宗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 10.6.9 宗地分割后的面积量算的计算方法应符合本规范第

      • 10.6.10 地籍图的修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0.6.11 变更测量结束后,应对有关地籍图、表、资料进

    • 10.7 成果整理与提交

      • 10.7.1 地籍测绘成果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0.7.2 地籍测绘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下列成果资料:  

  • 11 房产测绘

    • 11.1 一般规定

      • 11.1.1 房产测绘的主要内容宜包括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房

      • 11.1.2 最低等级的房产测绘平面控制网中相邻控制点的相

      • 11.1.3 房产界址点宜按坐标的测定精度分为一、二、三级

      • 11.1.4 房产分幅图地物点、房产要素点与邻近控制点的点

      • 11.1.5 房产面积的精度宜分为一、二、三级,有特殊要求

      • 11.1.6 房产要素的编号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房产测

    • 11.2 房产平面控制测量

      • 11.2.1 房产平面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

      • 11.2.2 房产测绘采用的平面控制点均应埋设固定标志。

      • 11.2.3 建筑物密集区的控制点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00m

    • 11.3 房产要素测量

      • 11.3.1 房产要素测量应包括界址点测量、丘界线测量、房

      • 11.3.2 界址点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界址

      • 11.3.3 丘界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丘界

      • 11.3.4 房屋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房屋应

      • 11.3.5 房屋附属设施、陆路交通、水域测量和其他相关地

    • 11.4 房产图绘制

      • 11.4.1 房产图应包括房产分幅图、房产分丘图和房产分户

      • 11.4.2 房屋调查的内容应包括房屋坐落、产权主、产别、

      • 11.4.3 房屋用地调查的内容应包括房屋用地坐落、产权性

      • 11.4.4 房产图的表示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房产测量

      • 11.4.5 房产分幅图的绘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1.4.6 房产分丘图的绘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1.4.7 房产分户图的绘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1.5 房产面积测算

      • 11.5.1 房产面积测算可采用实地量距法和坐标解析法。已

      • 11.5.2 实测房屋边长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1.5.3 房屋边长可从建筑施工图上读取,并应符合下列规

      • 11.5.4 房屋边长的数据采集、注记和草图绘制应符合下列

      • 11.5.5 竣工或现状测绘时,当建筑施工图上商铺为虚拟分

      • 11.5.6 房屋建筑面积分户计算时,边长量取应符合下列规

      • 11.5.7 房产面积竣工测量时,应对标准层、架空层、结构

      • 11.5.8 计算房产建筑全面积、半面积和不计算面积的范围

      • 11.5.9 共有建筑面积应依据其使用功能及服务范围进行划

      • 11.5.10 共有建筑面积的优先级应按服务范围由大到小、

      • 11.5.11 共有建筑面积的划分和确认应符合下列规定:

      • 11.5.12 共有面积的处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1.5.13 共有面积分摊计算应采用下列方法:     

    • 11.6 房产变更测量

      • 11.6.1 房产变更测量应包括房屋现状变更和房产权属变更

      • 11.6.2 变更测量开始前,应收集各种房产变更信息,依据

      • 11.6.3 现状变更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

      • 11.6.4 权属变更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权

      • 11.6.5 变更测量之后,应对现有房产、原有资料进行修正

      • 11.6.6 变更测量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变

      • 11.6.7 房产编号的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1.7 成果检验与提交

      • 11.7.1 房产测绘成果的过程检查应进行100%的外业巡

      • 11.7.2 房产测绘成果的最终检查应进行不少于30%的外

      • 11.7.3 提交的成果资料应包括成果资制索引及说明、技术

  • 12 地图编制

    • 12.1 一般规定

      • 12.1.1 城市地图编制宜包括地形图、地理底图、影像地图

      • 12.1.2 地图编制采用的资料应权威、内容应完整、准确、

      • 12.1.3 编制公开使用的地理底图、影像地图、专题地图与

      • 12.1.4 地图编制宜采用数字制图、制印技术。

    • 12.2 地形图编绘

      • 12.2.1 城市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可包括数字地形图和模拟地

      • 12.2.2 数字地形图可采用DLG或数字化的模拟地形图,

      • 12.2.3 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应内容完整,符号绘制准确,各

      • 12.2.4 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

      • 12.2.5 各类要素符号的绘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2.2.6 采用较大比例尺DLG或模拟地形图缩编较小比例

      • 12.2.7 地形图打印输出时,宜采用伸缩性小的工程打印纸

    • 12.3 地理底图编绘

      • 12.3.1 地理底图的技术设计宜包括数学基础、图面设计、

      • 12.3.2 地理底图的内容应包括行政区域界线、水系、居民

      • 12.3.3 地理底图宜采用城市DLG编制形成,也可采用现

      • 12.3.4 地理底图所采用的DLG应现势性强,并应符合本

      • 12.3.5 地理底图要素的综合取舍程度应根据地图性质和用

    • 12.4 影像地图编绘

      • 12.4.1 影像地图应基于航空、航天影像数据,根据专题内

      • 12.4.2 影像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影

      • 12.4.3 根据影像地图的功能要求及影像的分辨率,宜选择

      • 12.4.4 影像地图中图形要素的编辑处理宜包括主要道路边

      • 12.4.5 影像地图内容要素应进行分类分级设计编辑,并应

      • 12.4.6 影像地图图面整饰应包括图名、比例尺、摄制时间

    • 12.5 专题地图与地图集编绘

      • 12.5.1 专题地图与地图集应按内容与用图需要,编制总体

      • 12.5.2 技术设计应明确地图的性质、用途、制图范围、开

      • 12.5.3 根据技术设计的要求,应选择典型地区试做样图,

      • 12.5.4 需要使用地理底图的专题地图与地图集,应首先编

      • 12.5.5 专题地图与地图集的图式符号和颜色可根据专题内

      • 12.5.6 专题地图与地图集的编辑作业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

    • 12.6 地图制版

      • 12.6.1 根据地图产品的功能要求及印刷的经济合理性,宜

      • 12.6.2 制版文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正确

      • 12.6.3 激光照排输出分色胶片的精度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

      • 12.6.4 分色胶片在彩色打样、印刷前应进行检查。胶片检

  • 附录A 大地坐标系地球椭球基本参数

  • 附录B 方向观测法度盘位置表

    • B.0.1 采用方向观测法时,各测回间应将度盘位置变换一个

    • B.0.2  DJ1级仪器方向观测法度盘位置表应符合表B.

    • B.0.3  DJ2级仪器方向观测法度盘位置表应符合表B.

  • 附录C 测距边边长的高程归化计算

    • C.0.1 当城市平面控制测量与国家坐标系统一致时,测距边

    • C.0.2 当无大地水准面差距图可供查取hg 值时,测距边

    • C.0.3 归算到城市平均高程面上的改正数(Δh3)应按公

  • 附录D 地下人防工程图图式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统一城市测量的技术要求,为城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准确的测量成果,满足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信息化管理和信息资源综合应用的需要,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