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 则

    • 1.0.1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煤矿采空区土地资源,在煤矿采空

    •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已有煤矿采空区场地地面新建、改建和

    • 1.0.3 煤矿采空区建(构)筑物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和质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 语

      • 2.1.1 煤矿采空区 coal mine goaf   

      • 2.1.2 采空区地基 foundation in min

      • 2.1.3 采空区地基处理 ground treatmen

      • 2.1.4 采空区活化 activation of coa

      • 2.1.5 灌注充填法 grouting     采用人工

      • 2.1.6 围护带 safety berm     在确定

      • 2.1.7 浆液结石率 stone rate     采空

      • 2.1.8 充填系数 coefficient of gro

      • 2.1.9 小窑采空区 small mine gob ar

      • 2.1.10 移动角 angle of critical

      • 2.1.11 回采率 mining rate     采空

      • 2.1.12 灌注损耗系数 grouting lost c

      • 2.1.13 采空区剩余空隙率 mine goaf res

      • 2.1.14 穿越法 pile foundation   

      • 2.1.15 跨越法 beam/raft foundati

      • 2.1.16 砌筑法 masonry     对洞室空间较

      • 2.1.17 剥挖回填法 excavation refil

      • 2.1.18 强夯法 dynamic compaction

      • 2.1.19 采动边坡 mined slope     受

      • 2.1.20 采动滑坡 mined landslide  

      • 2.1.21 采动坡体崩塌 mined rock coll

      • 2.1.22 建筑措施 architectural mea

      • 2.1.23 结构措施 structural measur

      • 2.1.24 工后检测 detection after c

    • 2.2 符 号

      • 2.2.1 采空区特征     Hd——采空区埋深;   

      • 2.2.2 采空区地基处理     Qg——灌注量;   

  • 3 基本规定

    • 3.0.1 采空区地面建(构)筑物地基处理设计应根据建(构

    • 3.0.2 煤矿采空区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设计和施工前,必

    • 3.0.3 采空区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3.0.4 煤矿采空区建(构)筑物地基处理宜在地表移动衰退

    • 3.0.5 采空区建(构)筑物地基处理主要对象,应包括拟建

    • 3.0.6 采空区建(构)筑物地基处理面积及处理深度,应依

    • 3.0.7 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法应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处理的要

    • 3.0.8 不同类型或不同变形区段的采空区,可根据采空区变

    • 3.0.9 对评定为稳定及基本稳定的采空区场地,在确定采空

    • 3.0.10 应根据采空区类型、建(构)筑物规模及其所处地

    • 3.0.11 对以下类型采空区地基处理工程,应在有代表性的

    • 3.0.12 采空区地基处理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 3.0.13 处理后的采空区场地变形允许值应按表3.0.1

    • 3.0.14 采空区地基处理施工期间,地表移动变形监测,监

    • 3.0.15 采空区地基上的建(构)筑物,应进行长期变形监

    • 3.0.16 采空区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工序应根据采空区顶板

    • 3.0.17 煤矿采空区建(构)筑物地基处理鼓励采用新技术

    • 3.0.18 煤矿采空区地基处理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

  • 4 灌注充填法

    • 4.1 一般规定

      • 4.1.1 灌注充填法可用于各类型煤矿采空区的地基处理。

      • 4.1.2 灌注充填材料除应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外,所选用材料

      • 4.1.3 灌注充填加固前宜进行室内浆液配比试验和现场灌注

    • 4.2 设 计

      • 4.2.1 灌注充填法地基处理面积及处理深度可按本规范附录

      • 4.2.2 灌注孔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灌注孔

      • 4.2.3 灌注材料、配比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灌

      • 4.2.4 全灌注充填法灌注量在缺乏经验地区可按下式估算:

      • 4.2.5 钻孔直径、止浆位置设计应根据注浆工艺确定,并应

      • 4.2.6 灌注施工工艺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4.2.7 灌注顺序及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

      • 4.2.8 采空区灌注成孔和灌注工艺应根据采空区顶板覆岩性

      • 4.2.9 采空区灌注处理设计应根据灌注要求、材料、工艺及

    • 4.3 施 工

      • 4.3.1 灌注站的位置、数量及制浆能力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 4.3.2 单层采空区采用全孔一次性灌注或多层采空区采用自

      • 4.3.3 灌注管路及其接头应承受设计最大灌注压力的1.5

      • 4.3.4 采空区地基处理设计等级为甲、乙级时,宜设置灌注

      • 4.3.5 灌注成孔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

      • 4.3.6 灌注孔施工宜按照制浆——浆液性能指标检测——泵

      • 4.3.7 当单孔灌注量达到设计平均单孔灌注量的80%~1

      • 4.3.8 止浆装置达到设计要求后应及时进行灌注施工,灌注

      • 4.3.9 采空区地基处理范围毗邻正在使用的地下井巷时,应

      • 4.3.10 灌注工程竣工资料除应符合现行建筑施工竣工资料

    • 4.4 质量检验

      • 4.4.1 主要灌注材料和浆液性能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 4.4.2 灌注材料存放、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4.4.3 灌注充填法采空区地基处理工程质量检验宜在施工结

      • 4.4.4 灌注充填法工程质量检验检测项目、方法及要求应符

      • 4.4.5 检查钻孔施工应采用回转钻进、全孔取芯钻探工艺,

      • 4.4.6 钻孔检测数量应为灌注孔、帷幕孔总数的3%~5%

      • 4.4.7 波速测试检测灌注充填法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4.4.8 对埋深小于30m的浅层采空区,可通过探井、探坑

      • 4.4.9 采用压浆试验检测采空区处理效果时,压浆浆液配比

      • 4.4.10 灌注处理质量检测报告应包括工程概况、检测项目

  • 5 穿越/跨越法

    • 5.1 一般规定

      • 5.1.1 穿越法可用于地基处理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场地

      • 5.1.2 梁板跨越法可用地基处理设计等级为乙级、丙级,宽

    • 5.2 设 计

      • 5.2.1 采用穿越法、跨越法进行煤矿采空区地基处理,其处

      • 5.2.2 采用穿越法、跨越法进行煤矿采空区地基处理,应综

      • 5.2.3 采用穿越法处理的采空区桩基设计等级,应符合现行

      • 5.2.4 穿越法桩基结构应按承载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

      • 5.2.5 桩基设计时,荷载效应组合及其相应的抗力、基桩的

      • 5.2.6 顶板完全垮落的采空区,可采用预注浆再穿越的采空

      • 5.2.7 对未进行预灌注或充填的采空区,桩基应按端承型桩

      • 5.2.8 桩端持力层应选择坚硬完整或坚硬较完整岩石,嵌岩

      • 5.2.9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正截面构造配筋率不宜小于0.

      • 5.2.10 受水平荷载较大或承受水平地震作用的桩基,配筋

      • 5.2.11 穿越法桩顶作用效应和竖向承载力的计算应符合现

      • 5.2.12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

      • 5.2.13 采用梁板跨越法进行煤矿采空区地基处理设计时,

      • 5.2.14 采用梁板跨越法时,混凝土板应按简支单向板计算

      • 5.2.15 穿越、跨越法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应根据采空区充水

    • 5.3 施 工

      • 5.3.1 穿越法、跨越法施工前应具备下列资料:     

      • 5.3.2 对于重要工程,应在代表性地段选择试验区进行现场

      • 5.3.3 钻孔机具及施工工艺的选择应根据桩型、采空底板深

      • 5.3.4 采空区地基处理桩型应根据采深采厚比、地下水位及

      • 5.3.5 当采用钻、冲、挖掘作业成孔时,必须确保桩端进入

      • 5.3.6 钻进过程中揭露采空区顶板时,钻进方法和钻具应根

      • 5.3.7 对采空埋深较大的嵌岩端承桩宜采用反循环工艺成孔

      • 5.3.8 对于泥浆护壁钻孔嵌岩端承桩,桩端0.5m以内的

      • 5.3.9 穿越法采空区地基处理桩基施工宜采用桩端后注浆灌

      • 5.3.10 采空区存在积水时,采用穿越法进行采空区地基处

    • 5.4 质量检验

      • 5.4.1 梁板跨越法工程质量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 5.4.2 桩基穿越法工程桩质量检验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

      • 5.4.3 水下混凝土灌注及孔底泥浆清洗,质量控制应符合设

  • 6 砌 筑 法

    • 6.1 一般规定

      • 6.1.1 砌筑法可用于非充分采动、采空区顶板未完全垮落、

      • 6.1.2 砌筑法施工应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煤

      • 6.1.3 砌筑材料的选用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其质量等级应

    • 6.2 设 计

      • 6.2.1 采用砌筑法处理的采空区范围,应为根据本规范附录

      • 6.2.2 砌筑法(图6.2.2)采空区地基处理砌筑体实际

      • 6.2.3 浆砌材料可采用毛料石或砖,毛料石应采用新鲜、耐

      • 6.2.4 砌筑体尺寸、高宽比设计应满足构造要求,并应符合

      • 6.2.5 砌筑体的强度要求可按下式计算: fcu≥4·P

      • 6.2.6 砌筑体结构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并应满足正常

      • 6.2.7 砌筑体地基承载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

    • 6.3 施 工

      • 6.3.1 砌筑法施工准备阶段应核实采空区位置、范围等煤矿

      • 6.3.2 砌筑材料规格、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砌筑材料应均

      • 6.3.3 砌筑法施工时应首先清除顶板的危岩及垮落堆积物。

    • 6.4 质量检验

      • 6.4.1 石料、砂、水泥等砌筑材料应进行进场检测,质量标

      • 6.4.2 砌筑法竣工后,应对建(构)筑物进行长期变形监测。

  • 7 剥挖回填法

    • 7.1 一般规定

      • 7.1.1 剥挖回填法可用于采空区地基处理设计等级为乙级、

      • 7.1.2 剥挖回填设计应根据采空区特征,建(构)筑物体型

      • 7.1.3 回填材料选用应因地制宜,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可选

      • 7.1.4 剥挖回填法施工竣工验收后,场地变形应满足本规范

    • 7.2 设 计

      • 7.2.1 采用剥挖回填法处理的采空区范围,应根据本规范附

      • 7.2.2 在周围环境允许条件下,剥挖回填法可采用爆破采空

      • 7.2.3 基坑剥挖应根据采空区地基处理范围、地下水赋存状

      • 7.2.4 剥挖基坑应按深基坑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7.2.5 基坑回填材料及分层压实系数应根据建筑物荷载及变

      • 7.2.6 回填材料的选择应因地制宜、就近取材,宜优先选择

      • 7.2.7 回填材料应分层压实,压实标准应按表7.2.7的

      • 7.2.8 处理后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可按表7.2.8的规定确

      • 7.2.9 回填材料宜分层布置,可按细-粗韵律搭配设置,各

    • 7.3 施 工

      • 7.3.1 剥挖工程应按基坑设计要求自上而下分层分段进行,

      • 7.3.2 基坑回填施工,应按细-粗韵律间隔搭配回填,回填

      • 7.3.3 回填施工至基底附加应力影响范围时,黏性土及灰土

      • 7.3.4 黏性土、灰土回填材料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最优含水

      • 7.3.5 回填施工时应进行基坑排水,不得在浸水条件下施工。

    • 7.4 质量检验

      • 7.4.1 黏性土、灰土的施工质量检验可用环刀法、试坑法、

      • 7.4.2 回填的施工质量检验应分层进行,在下层的压实系数

      • 7.4.3 竣工验收宜采用载荷试验检验垫层承载力,单体工程

  • 8 强 夯 法

    • 8.1 一般规定

      • 8.1.1 强夯法可用于下列采空区的地基处理:     1

      • 8.1.2 对于尚未自然垮落的采空区,强夯法设计应遵循两阶

      • 8.1.3 对于自然垮落及已采用爆破以及机械剥挖回填的采空

      • 8.1.4 强夯法在设计前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

    • 8.2 设 计

      • 8.2.1 采空区强夯地基处理范围,应按本规范附录A计算。

      • 8.2.2 大面积采空区夯塌点宜采用正三角形布置;条带、房

      • 8.2.3 夯塌施工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采空区地段进行试验

      • 8.2.4 采空区强夯宜采用高能量的单击夯塌能,单击夯塌能

      • 8.2.5 夯实设计中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

      • 8.2.6 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地

      • 8.2.7 强夯回填量可按下式计算: Qf=(S·M·N·

    • 8.3 施 工

      • 8.3.1 强夯法施工顺序应遵循“先夯塌、后夯实”分阶段实

      • 8.3.2 夯塌施工阶段夯锤质量宜为20t~40t,夯锤可

      • 8.3.3 夯塌施工总夯沉量不应小于采空高度的85%。

      • 8.3.4 采空区夯实施工前应将地表裂缝、塌陷坑、夯塌坑回

      • 8.3.5 夯塌施工顺序可根据当地经验或试夯结果确定。对缓

    • 8.4 质量检验

      • 8.4.1 强夯法施工质量检验应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试数

      • 8.4.2 检验方法可采用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原位测试、夯

      • 8.4.3 强夯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检验,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

      • 8.4.4 地基承载力检验应根据静载荷试验方法、其他原位测

  • 9 堆载预压法

    • 9.1 一般规定

      • 9.1.1 堆载预压法可用于采深小于10m、充分采动、顶板

      • 9.1.2 当堆载预压工期较长或预测的残余变形不满足设计要

    • 9.2 设 计

      • 9.2.1 堆载预压地基处理范围及处理深度应按本规范附录A

      • 9.2.2 堆载预压法采空区地基处理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 9.2.3 预压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对变形要求严格的建

      • 9.2.4 预压加载速率应根据采空区覆岩、土的强度确定:当

      • 9.2.5 堆载预压试验应选择在采空区建筑地段进行。在试验

      • 9.2.6 对主要以变形控制设计的建(构)筑物,应以预压完

      • 9.2.7 对采空区覆土为饱和黏性土的地基,竖向和水平向排

      • 9.2.8 堆载预压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应力应变曲线,并

      • 9.2.9 堆载预压地基变形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

    • 9.3 施 工

      • 9.3.1 堆载材料的重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并应按覆岩、土

      • 9.3.2 对采空区覆土为饱和黏性土的地基,应在地表铺设与

      • 9.3.3 堆载预压施工不应对相邻建(构)筑物、地下管线、

      • 9.3.4 堆载预压施工过程中,在满足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控

    • 9.4 质量检验

      • 9.4.1 堆载预压施工过程的质量检验和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 9.4.2 堆载预压地基竣工验收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 9.4.3 原位测试可采用十字板剪切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或静

      • 9.4.4 竣工验收时,应采用载荷试验检验地基承载力,每个

  • 10 采动边坡防治

    • 10.1 一般规定

      • 10.1.1 采动边坡防治对象应为对建(构)筑物造成安全危

      • 10.1.2 工程建设宜避开规模大、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稳

      • 10.1.3 采动边坡的破坏形式可分为滑坡和崩塌。滑坡按滑

      • 10.1.4 采动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应根据按其损坏后可能造成

      • 10.1.5 采用极限平衡法评价采动边坡稳定性、计算推力时

      • 10.1.6 采动边坡防治宜先对下伏采空区进行超前处理,再

      • 10.1.7 采动边坡设计可划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

    • 10.2 设 计

      • 10.2.1 采动边坡工程设计时应取得下列资料:     

      • 10.2.2 永久采动边坡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受其影响的

      • 10.2.3 采动边坡工程设计应分析评价使用年限内采空区残

      • 10.2.4 采动边坡变形控制应根据周边环境、对变形的适应

      • 10.2.5 一级采动边坡工程设计参数应根据现场实测、室内

      • 10.2.6 计算的边坡稳定性系数小于稳定安全系数时,应进

      • 10.2.7 一级采动边坡工程应采用动态设计法,二级采动边

      • 10.2.8 抗震设防区采动边坡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0.2.9 采动边坡工程防治措施应根据其工程地质、水文地

    • 10.3 施 工

      • 10.3.1 施工方案编制应根据坡体安全等级、边坡环境、工

      • 10.3.2 对土石方开挖后不稳定或欠稳定的边坡,应根据坡

      • 10.3.3 采动边坡潜在塌滑区禁止超量堆载。

      • 10.3.4 边坡工程的临时性排水措施应满足地下水、暴雨和

      • 10.3.5 边坡工程开挖后应及时按设计要求实施支护结构或

      • 10.3.6 一级边坡工程施工应采用信息法施工,并应符合下

      • 10.3.7 爆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地质

      • 10.3.8 施工险情应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0.4 质量检验

      • 10.4.1 采动边坡防治工程应编制专门的监测方案,可分为

      • 10.4.2 采动边坡防治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可分为排水工程、

      • 10.4.3 施工质量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 11 采空区治理综合措施

    • 11.1 一般规定

      • 11.1.1 采空区治理综合措施应包括采空区地基处理措施、

      • 11.1.2 邻近矿区开采不应对已处理的建(构)筑物地基及

    • 11.2 建筑措施

      • 11.2.1 建(构)筑物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1.2.2 煤矿采空区的拟建建(构)筑物宜符合下列规定:

    • 11.3 结构措施

      • 11.3.1 根据建(构)筑物功能、使用要求及采空区变形特

      • 11.3.2 建筑结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增

      • 11.3.3 对长壁垮落法开采的老采空区,地基设计等级甲、

  • 12 工后检测与变形监测

    • 12.1 一般规定

      • 12.1.1 采空区地基处理工后检测,应根据工程竣工验收检

      • 12.1.2 工后检测除应满足本规范不同处理工法及其龄期的

      • 12.1.3 对建(构)筑物地基稳定性及地表残余变形的工后

      • 12.1.4 对地基处理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构)筑物应

    • 12.2 工后检测

      • 12.2.1 工后检测时间、内容以及方法应符合本规范各类工

      • 12.2.2 工后检测基础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

      • 12.2.3 工后检测结果评价应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

      • 12.2.4 工后场地稳定性分析与验算可采用开采条件判别法

      • 12.2.5 工后场地建设适宜性评价可采用工程比拟法、采空

      • 12.2.6 工后采空区场地建(构)筑物地基稳定性分析应结

      • 12.2.7 工后地表移动变形宜进行实际观测,当无观测成果

      • 12.2.8 工后地表移动变形验算方法宜采用概率积分法,有

      • 12.2.9 工后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验算尚应符合现行

    • 12.3 变形监测

      • 12.3.1 采空区地基设计等级甲、乙级或按变形设计的丙级

      • 12.3.2 变形监测内容应包括采空区地表的水平位移、垂直

      • 12.3.3 变形监测点的埋设、精度要求、基准点的设置等除

      • 12.3.4 基准点应设置在不受采空区地面变形影响的稳定区

      • 12.3.5 工后采空区场地地表变形监测点位选择应符合下列

      • 12.3.6 工后采空区场地地表变形监测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 12.3.7 工后采空区场地地表变形允许值应符合本规范第3

      • 12.3.8 采空区变形监测成果宜包括下列内容:     

      • 12.3.9 当变形监测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报告

      • 12.3.10 采动边坡对邻近被保护对象有影响时,应在施工

  • 附录A 采空区地基处理范围及处理深度计算

    • A.0.1 水平及倾斜煤层采空区水平处理范围,可由建(构)

    • A.0.2 采空区覆岩移动影响宽度对于水平或者近水平煤层开

    • A.0.3 采空区地基处理深度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A.0.4 急倾斜煤层采空区治理范围与煤层的走向垂直方向,

    • A.0.5 计算采空区地基处理范围时,基岩移动角与松散层移

  • 附录B 灌注充填法施工附表

    • B.0.1 钻孔开孔定位质量检验报告单应符合表B.0.1的

    • B.0.2 钻孔施工成果表应符合表B.0.2的规定。

    • B.0.3 钻孔施工记录表应符合表B.0.3的规定。

    • B.0.4 浇筑灌注管记录成果表应符合表B.0.4的规定。

    • B.0.5 灌注浆液配制记录表应符合表B.0.5的规定。

    • B.0.6 钻孔灌注施工成果表应符合表B.0.6的规定。

    • B.0.7 灌注施工记录表应符合表B.0.7的规定。

  • 附录C 采动边坡稳定性系数和推力计算

    • C.0.1 采动边坡单滑面滑移(含滑移式危岩)稳定性系数K

    • C.0.2 采动边坡单滑面滑移(含滑移式危岩)推力可按下式

    • C.0.3 采动边坡单一平面或圆弧形滑移稳定性系数Kf可按

    • C.0.4 采动边坡单一平面或圆弧形滑移推力可按下列公式计

    • C.0.5 采动边坡折线形滑移稳定性系数Kf可按下列公式计

    • C.0.6 采动边坡折线形滑移推力可按下式计算: Pi=P

    • C.0.7 采动边坡倾倒式危岩稳定性系数Kf计算应符合下列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煤矿采空区土地资源,在煤矿采空区建(构)筑物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质量检验和采动边坡防治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节能环保,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