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 则

    • 1.0.1 为了在给水排水工程顶管工程中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

    • 1.0.2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DN800以上使用顶管机顶进的

    • 1.0.3 本规程系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 1.0.4 执行本规程设计时,材料和施工质量等应符合《钢结

    • 1.0.5 对于拟建在地震区、冻土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区及膨

    • 1.0.6 给水排水工程顶管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验收,除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 语

      • 2.1.1 顶管 pipe jacking     借助顶

      • 2.1.2 小直径顶管 smaller diameter

      • 2.1.3 长距离顶管 long distance pip

      • 2.1.4 超长距离顶管 super long dista

      • 2.1.5 中继间 intermediate jackin

      • 2.1.6 工作井 starting shaft     

      • 2.1.7 深工作井 starting shaft for

      • 2.1.8 接收井 arriving shaft     

      • 2.1.9 曲线顶管 curvilinear pipe j

      • 2.1.10 顶管机 jacking machine   

      • 2.1.11 主顶站 main jacking stati

      • 2.1.12 导轨 guide track     固定在

      • 2.1.13 穿墙孔 passage hole for p

      • 2.1.14 接收孔 arriving hole for

      • 2.1.15 不稳定土 nonstabilized soi

      • 2.1.16 反力墙(后座墙) reaction wall

      • 2.1.17 后座 jacking base     安装

    • 2.2 主要符号

      • 2.2.1 管道结构上的作用和作用效应     Fdi——

      • 2.2.2 土及管材性能     C——土的粘聚力;   

      • 2.2.3 几何参数     Ap——当管节间无脱离时,木

      • 2.2.4 设计系数     K a——主动土压力系数;

  • 3 顶管工程勘察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1.1 顶管工程勘察时,应查明沿线各地段的地质、地貌、

      • 3.1.2 当顶管工程地段有暗埋的河、湖、沟、坑时,应查明

      • 3.1.3 应查明沿线各地段可能产生潜蚀、流沙、管涌和地震

      • 3.1.4 当有地下障碍物时,应查明地下障碍物及邻近地段地

      • 3.1.5 当顶管管线范围内存在对人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物质

      • 3.1.6 当在化工区内顶管时,应查明地下受工业污染的程度

    • 3.2 地下水勘察

      • 3.2.1 当进行地下水勘察时,应调查地下水历史上的最高水

      • 3.2.2 在有地下水地区,应测定地下水的水温随深度的变化

      • 3.2.3 在地下水有污染的场地,应测定地下水的pH值、氯

      • 3.2.4 当地下有承压水分布时,应测定承压水的压力,并评

    • 3.3 布孔要求

      • 3.3.1 顶管勘探孔应布置在管道设计轴线的两侧,陆上各1

      • 3.3.2 矩形工作井和接收井勘探孔应布置在四角,圆形井勘

      • 3.3.3 顶管勘察的勘探孔间距应符合表3.3.3的规定。

      • 3.3.4 工作井和接收井勘探孔的间距不宜超过30m。孔的

      • 3.3.5 顶管的勘探孔深度在一般情况下应达到管底设计标高

      • 3.3.6 工作井和接收井的勘探孔深度可取井底下5m,特殊

    • 3.4 勘察报告

      • 3.4.1 勘察报告由文字和图表构成,应满足相应设计阶段的

      • 3.4.2 初步勘察报告,应阐述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场地

      • 3.4.3 详细勘察报告,应提供顶管段和工作井、接收井设计

      • 3.4.4 施工勘察报告,应满足设计、施工的具体要求,提供

      • 3.4.5 勘察报告文字部分应包括下列内容:     1

      • 3.4.6 勘察报告图表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     1

    • 3.5 提供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的基本要求

      • 3.5.1 岩石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应按工程地质区(段

      • 3.5.2 在勘察报告中,应提供岩土参数的平均值、最大值、

      • 3.5.3 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表必须具有下列内容:土的颗

  • 4 管材选用及管件构造要求

    • 4.1 管材选用

      • 4.1.1 顶管材质应根据管道用途、管材特性及当地具体情况

      • 4.1.2 给水工程管道宜选用钢管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

      • 4.1.3 排水工程管道宜选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或钢筋

      • 4.1.4 输送腐蚀性水体及管外水土有腐蚀性时,应优先选用

    • 4.2 钢 管

      • 4.2.1 顶管用钢材宜选用Q235B。

      • 4.2.2 顶管钢材的规格和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

      • 4.2.3 管壁厚度应采用计算厚度加腐蚀量厚度,腐蚀量厚度

      • 4.2.4 卷制钢管的长度一般为钢板宽度,同一横断面内宜采

      • 4.2.5 卷制钢管接长时,管口对接应平整,当采用300m

      • 4.2.6 下井管段的长度应为卷制管段的倍数。管段长度不宜

      • 4.2.7 下井管件几何尺寸的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

      • 4.2.8 小直径管道焊缝宜采用V形坡口,大直径管道宜采用

      • 4.2.9 钢管焊缝质量检验,非压力管不应低于焊缝质量分级

      • 4.2.10 钢管内外应做防腐处理。下井管段两端各100m

      • 4.2.11 水泥砂浆内防腐层厚度可根据钢管直径在15~2

      • 4.2.12 当顶管两端设有工作井和接收井,并且管道长度在

      • 4.2.13 钢管与工作井、接收井的井墙均采用刚性连接时,

    • 4.3 钢筋混凝土管

      • 4.3.1 钢筋混凝土顶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50,

      • 4.3.2 当地下水或管内贮水对混凝土和钢筋具有腐蚀性时,

      • 4.3.3 混凝土骨料的碱含量最大限值应符合现行协会标准《

      • 4.3.4 采用外加剂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

      • 4.3.5 钢筋应选用HPB 235、HRB 335和HR

      • 4.3.6 混凝土及钢筋的力学性能指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 4.3.7 钢筋混凝土顶管管节长度应根据使用条件和起吊能力

      • 4.3.8 钢筋混凝土管管节几何尺寸制作允许误差应符合现行

      • 4.3.9 混凝土管接头可按下列原则选用:     1 混

      • 4.3.10 混凝土管传力面上均应设置环形木垫圈,并用胶粘

      • 4.3.11 钢承口接头的钢套管与混凝土的接缝应采用弹性密

      • 4.3.12 接头钢套管必须有良好的防腐措施。

    • 4.4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

      • 4.4.1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4.4.2 缠绕管管体受压设计强度不应小于75MPa,管端

      • 4.4.3 顶管的刚度等级不应小于15000Pa。

      • 4.4.4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接头,包括无内水压顶管接

      • 4.4.5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可不做防腐处理。

      • 4.4.6 管道内表面应光滑、无缺陷和损伤。管道外表面平直

      • 4.4.7 管道长度允许误差应符合表4.4.7的规定。 表

      • 4.4.8 管径允许误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璃纤维增强塑

      • 4.4.9 管端垂直度误差应符合表4.4.9的规定。 表4

      • 4.4.10 用于输送饮用水的顶管,管内涂层树脂必须达到食

      • 4.4.11 双插口接头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在顶进时,

    • 4.5 橡胶密封圈

      • 4.5.1 无压排水管接头用的橡胶密封圈可使用单胶圈。

      • 4.5.2 有压水管接头用橡胶密封圈应使用双胶圈。

      • 4.5.3 双插口管接头的密封圈宜采用L形、齿形及半圆半方

      • 4.5.4 接头用的密封圈在遇有含油地下水的地方,宜选用丁

    • 4.6 木 垫 圈

      • 4.6.1 木垫圈应选用质地均匀富有弹性的松木、杉木或胶合

      • 4.6.2 木垫圈的压缩模量不应大于140MPa。

      • 4.6.3 木垫圈厚度通常为10~30mm。木垫圈厚度应根

      • 4.6.4 混凝土管木垫圈外径应与橡胶密封圈槽口齐平,内径

      • 4.6.5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木垫圈应等于接头的最小外

  • 5 顶管设计规定

    • 5.1 顶管管位选择

      • 5.1.1 顶管位置应避开地下障碍物。

      • 5.1.2 顶管管线不应在活动性地震断裂带通过。

      • 5.1.3 顶管穿越河道时的埋置深度,应满足河道的规划要求

    • 5.2 顶进土层选择

      • 5.2.1 顶管可在淤泥质粘土、粘土、粉土及砂土中顶进。

      • 5.2.2 下列情况不宜采用顶管施工:     1 土体承

      • 5.2.3 长距离顶管不宜在土层软硬明显的界面上顶进。

    • 5.3 顶管间距

      • 5.3.1 互相平行的管道水平净距应根据土层性质、管道直径

      • 5.3.2 空间交叉管道的净间距,钢管不宜小于0.5倍管道

      • 5.3.3 顶管底与建筑物基础底面相平时,直径小于1.5m

      • 5.3.4 顶管底低于建筑基础底标高时,顶管间距除应满足本

    • 5.4 管顶覆盖层厚度

      • 5.4.1 管顶覆盖层厚度在不稳定土层中宜大于管道外径的1

      • 5.4.2 穿越江河水底时,覆盖层最小厚度不宜小于外径的1

      • 5.4.3 在有地下水地区及穿越江河时,管顶覆盖层的厚度尚

    • 5.5 曲线顶管

      • 5.5.1 设有中继间的曲线顶管最小管径不宜小于DN140

      • 5.5.2 曲线顶管宜选用较短的管节。

      • 5.5.3 曲率半径小的曲线顶管应选用较厚的和弹性模量较小

      • 5.5.4 预制管节顶管的曲率半径应按下列条件估算:   

      • 5.5.5 焊接钢管不宜用于曲线顶管。

  • 6 顶管结构上的作用

    • 6.1 作用的分类和作用代表值

      • 6.1.1 顶管结构上的作用,可分为永久作用和可变作用两类

      • 6.1.2 顶管结构设计时,对不同性质的作用应采用不同的代

      • 6.1.3 当顶管结构承受两种或两种以上可变作用时,承载能

      • 6.1.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按长期效应组合设计,可变作用

    • 6.2 永久作用标准值

      • 6.2.1 管道结构自重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 Glk=γ·

      • 6.2.2 作用在管道上的竖向土压力,其标准值应按覆盖层厚

      • 6.2.3 作用在混凝土管道上的侧向土压力,标准值可按下列

      • 6.2.4 管道内水重的标准值,可按不同水质的重度计算。

    • 6.3 可变作用标准值及其准永久值系数

      • 6.3.1 管道设计水压力的标准值,可按表6.3.1采用。

      • 6.3.2 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真空压力,其标准值可

      • 6.3.3 地面堆积荷载传递到管顶处竖向压力标准值qmk,

      • 6.3.4 地面车辆轮压传递到管顶处的竖向压力标准值qvk

      • 6.3.5 温度作用标准值,可按温差±20℃计算,其准永久

  • 7 顶管结构基本设计规定

    • 7.1 一般规定

      • 7.1.1 本规程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 7.1.2 钢管及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应按柔性管计算;钢

      • 7.1.3 管道结构设计应计算下列两种极限状态:     

      • 7.1.4 管道结构的内力分析,均应按弹性体系计算,不考虑

    • 7.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规定

      • 7.2.1 管道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强度计算时,结构

      • 7.2.2 管道按强度计算时,应采用下列极限状态计算表达式

      • 7.2.3 作用效应的组合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 S=γG

      • 7.2.4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强度计算的作用组合,应根据顶管

      • 7.2.5 对柔性钢管管壁截面进行稳定验算时,各项作用应取

      • 7.2.6 施工期间管道纵向尚应对允许顶力进行验算。

    • 7.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规定

      • 7.3.1 管道结构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验算时,各项作用

      • 7.3.2 当验算构件截面的最大裂缝开展宽度时,应按准永久

      • 7.3.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作用组合工况可按本规程

      • 7.3.4 柔性管道在准永久组合作用下长期竖向变形允许值,

      • 7.3.5 钢筋混凝土管道在准永久组合作用下,最大裂缝宽度

  • 8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 8.1 管道允许顶力验算

      • 8.1.1 钢筋混凝土管顶管传力面允许最大顶力可按下式计算

      • 8.1.2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顶管传力面允许最大顶力可

      • 8.1.3 钢管顶管传力面允许的最大顶力可按下式计算: 式

    • 8.2 管道强度计算

      • 8.2.1 钢管管壁截面的最大组合折算应力应满足下式要求:

      • 8.2.2 钢管管壁横截面的最大环向应力σ θ应按下式确定

      • 8.2.3 钢管管壁的纵向应力可按下式核算: 式中 υp—

      • 8.2.4 混凝土管道在组合作用下,管道横截面的环向内力可

      • 8.2.5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的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 8.2.6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管道设计内水压力产生的管

      • 8.2.7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管道在外压力作用下,管壁

    • 8.3 稳定验算

      • 8.3.1 钢管在真空工况作用下管壁截面环向稳定验算应满足

      • 8.3.2 钢管管壁截面的临界压力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n

      • 8.3.3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管道的管壁截面环向稳定验

      • 8.3.4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管壁截面环向失稳的临界压

  • 9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 9.1 柔性管道竖向变形验算

      • 9.1.1 钢管管道在土压力和地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最大竖向

      • 9.1.2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管道在土压力和地面荷载作

    • 9.2 钢筋混凝土管道裂缝宽度验算

      • 9.2.1 钢筋混凝土管道结构构件在长期效应组合作用下,计

  • 10 工 作 井

    • 10.1 工作井选址

      • 10.1.1 工作井的位置应按以下因素确定:     1

    • 10.2 工作井结构形式

      • 10.2.1 工作井结构形式可采用钢板桩、沉井、地下连续墙

      • 10.2.2 当工作井埋置较浅、地下水位较低、顶进距离较短

      • 10.2.3 在顶管埋置较深、顶管顶力较大的软土地区,工作

      • 10.2.4 当场地狭小且周边建筑需要保护时,工作井宜优先

      • 10.2.5 在地下水位较低或无地下水的地区,工作井可选用

      • 10.2.6 除沉井外其他形式的工作井,当顶力较大时皆应设

    • 10.3 工作井平面形状

      • 10.3.1 工作井可分为圆形、矩形和多边形三种。管线交叉

    • 10.4 工作井最小长度确定

      • 10.4.1 当按顶管机长度确定时,工作井的最小内净长度可

      • 10.4.2 当按下井管节长度确定时,工作井的内净长度可按

      • 10.4.3 工作井的最小内净长度应按上述两种方法计算结果

    • 10.5 工作井最小宽度确定

      • 10.5.1 浅工作井内净宽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B=D1

      • 10.5.2 深工作井内净宽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B=3D

    • 10.6 工作井深度确定

      • 10.6.1 工作井底板面深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H=Hs

    • 10.7 穿墙管止水装置

      • 10.7.1 盘根止水穿墙管构造见图10.7.1,盘根止水

      • 10.7.2 橡胶板止水穿墙管的构造见图10.7.2,橡胶

      • 10.7.3 顶管结束后,永久性工作井上的橡胶板止水穿墙管

      • 10.7.4 穿墙管临时封填可采用下列材料:     1

      • 10.7.5 工作井底板上应埋设安装导轨的预埋钢板。

      • 10.7.6 工作井的允许顶力可按现行协会标准《给水排水工

  • 11 接 收 井

    • 11.1 接收井结构形式

      • 11.1.1 接收井可以采用钢板桩、沉井、地下连续墙、灌注

      • 11.1.2 专为施工用的临时接收井可以不做钢筋混凝土内衬。

    • 11.2 接收井尺寸确定

      • 11.2.1 接收井内净最小宽度应按下式计算: B=D1+

      • 11.2.2 接收井的最小内净长度应满足顶管机在井内拆除和

      • 11.2.3 接收井尺寸应满足工艺管道连接的要求。

    • 11.3 接 收 孔

      • 11.3.1 接收井的接收口尺寸应按下式确定: D′=D1

      • 11.3.2 出井墙孔和接收井的接收孔处于流砂层时,孔外的

      • 11.3.3 管道进接收孔后,应按设计要求将接收孔和管道之

  • 12 顶管施工

    • 12.1 施工组织设计

      • 12.1.1 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 12.2 顶 管 机

      • 12.2.1 不同性能的土质应采用不同类型的顶管机:地下水

      • 12.2.2 敞开类顶管机有:     1 机械式顶管机—

      • 12.2.3 平衡类顶管机有:     1 土压平衡式顶管

    • 12.3 顶管机的选择

      • 12.3.1 顶管机选择应根据管道穿越土层的物理力学特性、

      • 12.3.2 顶进土层单一时宜选用表中的“首选机型”;在复

      • 12.3.3 含砾石地层可选用具有相应破碎能力的泥水平衡顶

      • 12.3.4 地面沉降有严格要求时,应选择对正面阻力有精确

    • 12.4 顶力估算

      • 12.4.1 管道的总顶力可按下式估算: F0=πD1Lƒ

      • 12.4.2 不同端口顶管机的迎面阻力计算可按12.4.2

      • 12.4.3 当估算总顶力大于管节允许顶力设计值或工作井允

      • 12.4.4 设计阶段中继间的数量可按下式估算: 式中 n

    • 12.5 中 继 间

      • 12.5.1 中继间的设计允许顶力不应大于管节相应设计转角

      • 12.5.2 中继间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1 中继

      • 12.5.3 中继间的选择:     1 顶进土层为粉土和

      • 12.5.4 中继间顶力富裕量,第一个中继间不宜小于40%

      • 12.5.5 中继间在曲线段或轴线偏差段运行时,应及时调整

      • 12.5.6 超长距离顶管的中继间应采用计算机联动控制。

      • 12.5.7 中继间拆除后应将间体复原成管道,原中继间处的

      • 12.5.8 钢管中继间拆除后,应在薄弱断面处加焊内环。

    • 12.6 减阻措施

      • 12.6.1 长度超过40m的大直径顶管,应采取措施减少管

      • 12.6.2 扩孔减阻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     1 扩

      • 12.6.3 膨润土触变泥浆技术参数应满足表12.6.3。

      • 12.6.4 触变泥浆可用于粘性土、粉质土和渗透系数不大于

      • 12.6.5 地下水有酸或碱离子时,应就地采用地下水调配触

      • 12.6.6 渗透系数大于或等于10-2cm/s的粗砂和砂

      • 12.6.7 石蜡、废油脂等非亲水减阻剂可用于无地下水的硬

      • 12.6.8 钢管预留注浆孔纵向间距一般可采用10~25m

      • 12.6.9 顶管机后部断面缩小处应设置一组主注浆孔;在每

      • 12.6.10 注浆管出口处应设泥浆单向阀,出口压力应大于

      • 12.6.11 主注浆口的实际注浆量,对于粘性土和粉土不应

      • 12.6.12 主注浆孔应与管道顶进同步注浆,先注浆后顶进

      • 12.6.13 管道在覆盖层较薄的流塑性土层中顶进,注浆量

      • 12.6.14 采用触变泥浆减阻的顶管,管壁与土的平均摩阻

      • 12.6.15 采用其他减阻泥浆的摩阻力应通过试验确定。

    • 12.7 管内弃土运输

      • 12.7.1 管内弃土运输方式应根据管道内径、顶进长度和顶

      • 12.7.2 泥水平衡顶管机的泥水排放,应选用管道运输。

      • 12.7.3 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机时,弃土可用螺旋输送机从泥

      • 12.7.4 气压平衡顶管机的泥水排放应采用管道输送。

      • 12.7.5 除挤压式外其他敞开类顶管机宜采用矿车运输弃土。

      • 12.7.6 挤压式顶管机挤出的块状土,土块较小的可采用人

      • 12.7.7 管道输送的废弃泥浆必须经过处理才可排放,避免

    • 12.8 通 风

      • 12.8.1 长度超过150m的进人操作顶管,应配置通风设

      • 12.8.2 短距离顶管可采用鼓风机通风;长距离顶管应采用

      • 12.8.3 通风的空气质量应符合环保要求。

      • 12.8.4 地面空气湿度较高且地面温度又高于地下温度的季

      • 12.8.5 配置通风设施的顶管工程每人所需通风量不应小于

      • 12.8.6 地层中存在有害气体时必须采用封闭式顶管机,并

    • 12.9 测 量

      • 12.9.1 顶管施工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

      • 12.9.2 测量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便于校核

      • 12.9.3 顶管施工测量的相对坐标的X轴线应为工作井穿墙

      • 12.9.4 直线顶管的方向测量,当顶进长度不超过300m

      • 12.9.5 曲线顶管的方向测量,应在管内设置若干测站,用

      • 12.9.6 管内水准测量仪器,当顶进长度不超过200m时

      • 12.9.7 测量成果应有精度分析,并提供管道终点测量可能

      • 12.9.8 原始记录和测量分析资料应完整存档。

    • 12.10 后 座

      • 12.10.1 主顶站千斤顶与反力墙之间应设置后座。

      • 12.10.2 反力墙为沉井或地下连续墙墙体时,可采用拼装

      • 12.10.3 反力墙为原状土或桩体时,应采用整体式后座。

      • 12.10.4 后座面积应使反力墙后土体的承载能力满足顶力

      • 12.10.5 后座应与管道轴线垂直,允许不垂直度为5mm

    • 12.11 顶进设备

      • 12.11.1 导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导轨支架

      • 12.11.2 主顶站千斤顶的性能和安装宜满足下列规定:

      • 12.11.3 主站油泵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2.11.4 顶铁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顶铁

    • 12.12 穿 墙

      • 12.12.1 穿墙方法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管道直径

      • 12.12.2 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工作井,穿墙管应有临时封堵。

      • 12.12.3 穿墙应根据不同条件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 12.12.4 在软土地区,顶管机入土长度小于管道直径阶段

      • 12.12.5 无地下水的穿墙,应防止井外土体的坍塌。

    • 12.13 顶 进

      • 12.13.1 进人操作的顶管,应在顶管机内发指令。

      • 12.13.2 主顶站和中继间都应装设计量准确的油压表,严

      • 12.13.3 顶管机偏差测量觇标宜接近前端。觇标设在顶管

      • 12.13.4 管道偏差测量每顶进500mm不宜少于1次,

      • 12.13.5 顶管纠偏记录应包括如下内容:日期、时间、顶

      • 12.13.6 工作井中的顶进记录应包括如下内容:日期、时

      • 12.13.7 顶管机的偏差测量记录应包括如下内容:日期、

      • 12.13.8 中继间油压应有记录。

      • 12.13.9 采用触变泥浆减阻时的注浆记录应包括如下内容

      • 12.13.10 应根据纠偏记录及时绘制顶管机顶进轨迹,指

      • 12.13.11 顶管机纠偏应根据管道偏差的大小、偏差发展

      • 12.13.12 顶管机旋转需要校正时,对大刀盘顶管机应采

      • 12.13.13 经较长时间停顿的管道,在启动前应加大补浆

      • 12.13.14 在流塑性土层中的长距离顶管,应防止管道纵

    • 12.14 进 洞

      • 12.14.1 顶管机进洞前的3倍管径范围内,应减慢顶进速

      • 12.14.2 进洞口的临时闷板宜加水平支撑便于顶管机接近

      • 12.14.3 接收孔轴线上可安装临时支架,防止顶管机头下

      • 12.14.4 接收孔处于饱和砂土层时,应进行土体加固。

      • 12.14.5 管道进洞后应按设计要求封闭接收孔,防止水土

    • 12.15 减少地面沉降措施

      • 12.15.1 在不稳定土中应选择有平衡功能的顶管机,不应

      • 12.15.2 建立地面观察点,并通过试顶确定具有平衡功能

      • 12.15.3 顶管施工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减

      • 12.15.4 在道路下顶进,当路面沉量超过10mm时,应

      • 12.15.5 顶管结束后应采用水泥砂浆加固减阻泥浆。

    • 12.16 曲线顶管

      • 12.16.1 每个管节之间都应设木垫圈。

      • 12.16.2 管接头的木垫圈厚度应根据曲率半径变化调整。

      • 12.16.3 管节允许顶力与曲率有关,应根据计算调整。

      • 12.16.4 中继间的允许顶力应具备调整合力中心的能力。

      • 12.16.5 曲线顶管在软土中施工时,应防止管道向曲线外

  • 13 顶管施工监测及验收标准

    • 13.1 顶管施工监测

      • 13.1.1 施工监测的范围应包括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两大部

      • 13.1.2 施工监测的重点应放在邻近建筑物(构筑物)、堤

      • 13.1.3 在设置监测点时,应避开各种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

      • 13.1.4 观察裂缝应记录地面和结构裂缝的生成时间、裂缝

      • 13.1.5 所有监测点必须在顶管施工开始前进行埋设、布置。

      • 13.1.6 观测点应定时测定,测定数据应保持连续、真实、

    • 13.2 工程验收标准

      • 13.2.1 顶进贯通后的管道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3.2.1

      • 13.2.2 水平管道垂直顶升施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3.

      • 13.2.3 顶管竣工后管道的闭水试验结果应满足现行国家标

      • 13.2.4 地面沉降应满足下列规定:     1 顶管造

  • 附录A 柔性管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弯矩系数和竖向变形系数

    • A.0.1 柔性管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弯矩系数和竖向变

  • 附录B 圆形刚性管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系数

    • B.0.1 圆形刚性管道荷载作用图式如下(图B): 图B

    • B.0.2 圆形刚性管内力系数可查表B: 表B 圆形刚性管

  • 附录C 地面车辆荷载对管道作用标准值的计算方法

    • C.0.1 地面车辆荷载对管道上的作用,包括地面行驶的各种

    • C.0.2 地面车辆荷载传递到管道顶部的竖向压力标准值,可

    • C.0.3 当刚性管道为整体式结构时,地面车辆荷载的影响应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了在给水排水工程顶管工程中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力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