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 则

    • 1.0.1 为满足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应用的需要,做

    • 1.0.2 本规程适用于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

    • 1.0.3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混合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

    • 1.0.4 高层建筑混合结构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

  • 2 术语、符号

    • 2.1 术 语

      • 2.1.1 组合柱 composite column   

      • 2.1.2 组合梁 composite beam     

      • 2.1.3 钢骨混凝土筒(剪力墙) steel-reinf

      • 2.1.4 混合框架或混合框筒 mixed frame o

      • 2.1.5 双重抗侧力体系 dual system    

      • 2.1.6 框架层剪力分担率 percentage of

    • 2.2 符 号

      • 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     M——弯矩设计值;

      • 2.2.2 材料性能和抗力:     E c——混凝土的弹

      • 2.2.3 几何参数:     A——毛截面面积;    

      • 2.2.4 计算系数:     α——与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

  • 3 材 料

    • 3.1 钢 材

      • 3.1.1 承重结构的钢材,非抗震结构宜采用Q235、Q3

      • 3.1.2 应根据承重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征、连接方法、工

      • 3.1.3 常用钢材强度值,应按表3.1.3的规定采用。

      • 3.1.4 对处于外露环境,且对耐腐蚀有特殊要求的或在腐蚀

      • 3.1.5 抗震结构钢材的屈强比不应大于0.85,应有明显

      • 3.1.6 当连接采用焊接、钢材板厚等于和大于40mm且承

      • 3.1.7 钢材的物理性能指标应按表3.1.7采用。 表3

      • 3.1.8 在混合结构的设计文件和钢材订货文件中,应注明建

    • 3.2 连接材料

      • 3.2.1 承重钢结构的焊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 3.2.2 连接螺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普通螺栓

      • 3.2.3 圆柱头焊钉(栓钉)连接件的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 3.2.4 锚栓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 3.3 钢筋和混凝土

      • 3.3.1 钢筋和混凝土的选用及材料性能与强度指标,应符合

      • 3.3.2 用于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混合框架结构的纵向受力

      • 3.3.3 高层建筑混合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 4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 4.1 一般规定

      • 4.1.1 高层建筑混合结构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体系,

      • 4.1.2 乙类和丙类高层建筑混合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

      • 4.1.3 多遇地震时,高层建筑混合结构框架-剪力墙和框架

      • 4.1.4 非双重抗侧力体系中,剪力墙或核心筒应承担100

      • 4.1.5 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

      • 4.1.6 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中,核心筒高宽比不

      • 4.1.7 高层建筑混合结构的位移限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 4.1.8 高度超过150m的高层建筑混合结构,应满足舒适

      • 4.1.9 高层建筑混合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顶点最大加速度

    • 4.2 结构平面布置

      • 4.2.1 高层建筑混合结构的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具有

      • 4.2.2 高层建筑混合结构的平面布置宜避免表4.2.2所

      • 4.2.3 高层建筑混合结构的楼盖应具有良好的刚度和整体性

      • 4.2.4 跨度较大的楼面梁不宜支承在核心筒连梁及剪力墙连

    • 4.3 结构竖向布置

      • 4.3.1 抗震设防的混合结构竖向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 4.3.2 混合结构沿高度可由钢筋混凝土、钢骨混凝土、钢管

      • 4.3.3 混合结构的竖向布置宜避免表4.3.3所列的不规

    • 4.4 结构设计的其他规定

      • 4.4.1 高层建筑混合结构中钢筋混凝土和钢骨混凝土构件的

      • 4.4.2 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应根据构件类型分

      • 4.4.3 框架-核心筒结构和筒中筒结构的外框架梁柱连接应

      • 4.4.4 当高度超过100m时,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可设置

  • 5 结构计算分析

    • 5.1 一般规定

      • 5.1.1 高层建筑混合结构在风荷载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

      • 5.1.2 高层建筑混合结构弹性分析的荷载和荷载效应组合应

      • 5.1.3 计算地震作用时,高层建筑混合结构的阻尼比可取为

      • 5.1.4 高层建筑混合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所

      • 5.1.5 高层建筑混合结构的计算模型可采用空间计算模型或

      • 5.1.6 高层建筑混合结构的钢构件、钢筋混凝土构件、钢骨

      • 5.1.7 在进行弹性阶段的结构整体内力和变形分析时,钢骨

      • 5.1.8 高度超过100m,或不规则高层建筑混合结构进行

      • 5.1.9 当没有地下室或地下室顶板处不能作为嵌固端,而钢

      • 5.1.10 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混合结构,宜进行模

      • 5.1.11 对于高度超过100m的钢框架(钢框筒)-混凝

    • 5.2 计算参数及内力调整

      • 5.2.1 高度大于100m的高层建筑混合结构分析,当重力

      • 5.2.2 进行结构弹性分析时,应考虑现浇混凝土楼板对钢梁

      • 5.2.3 钢骨混凝土框架梁可考虑竖向荷载作用下弯矩的塑性

      • 5.2.4 不规则结构的设计内力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调整:  

      • 5.2.5 不参与抗侧力计算、仅承受竖向荷载的少量柱,其弯

      • 5.2.6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混合结构的梁、柱、墙和节点核

      • 5.2.7 抗震设计的剪力墙或核心筒中的连梁刚度可予以折减

    • 5.3 罕遇地震作用下变形验算

      • 5.3.1 高层建筑混合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层间位

      • 5.3.2 高层建筑混合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

      • 5.3.3 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和静力弹塑性分析时,应对结构

      • 5.3.4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宜符合下列规定:

      • 5.3.5 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时,水平荷载的分布模式不应少

      • 5.3.6 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或静力弹塑性分析时,应采用构

      • 5.3.7 弹塑性时程分析或静力弹塑性分析均宜计入结构整体

  • 6 构件设计

    • 6.1 钢 构 件

      • 6.1.1 钢梁和钢柱的强度和稳定性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 6.1.2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

      • 6.1.3 钢柱稳定承载力计算时,其内力和计算长度应按下列

      • 6.1.4 框架的钢梁与钢柱构件的板件宽厚比不应大于表6.

      • 6.1.5 钢框架柱的长细比不应大于表6.1.5规定的限值

      • 6.1.6 混合结构中的钢框架柱,在梁翼缘对应位置应设置横

      • 6.1.7 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钢框架平面内的任一梁柱节

    • 6.2 钢-混凝土组合梁

      • 6.2.1 钢-混凝土组合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6.2.2 组合梁构件设计和构造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

    • 6.3 钢骨混凝土构件

      • 6.3.1 钢骨混凝土梁、柱中的钢骨应符合下列要求:   

      • 6.3.2 钢骨混凝土构件中的钢骨板件厚度不应小于6mm,

      • 6.3.3 钢骨混凝土梁、柱配筋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 6.3.4 钢骨为对称配置的钢骨混凝土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 6.3.5 受轴力和弯矩作用的钢骨混凝土柱正截面承载力应符

      • 6.3.6 钢骨混凝土梁、柱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式

      • 6.3.7 钢骨混凝土梁、柱的受剪截面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 6.3.8 抗震设计时,钢骨混凝土柱的轴压力系数n不应大于

      • 6.3.9 钢骨混凝土框架梁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 6.3.10 钢骨混凝土框架柱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 6.3.11 钢骨混凝土剪力墙(钢骨混凝土核心筒)设计应符

      • 6.3.12 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墙板部分的厚度应符合表6.3

      • 6.3.13 钢骨混凝土剪力墙的竖向及水平分布筋应符合下列

      • 6.3.14 抗震设计时,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在重

      • 6.3.15 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在轴压力设计值作用下的正截面

      • 6.3.16 钢骨混凝土剪力墙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

    • 6.4 钢管混凝土柱

      • 6.4.1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和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设计与施工

      • 6.4.2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宜符合下列要求:      1

      • 6.4.3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宜符合下列要求:     1

      • 6.4.4 圆形钢管可采用直缝焊接管或无缝管;矩形钢管可采

      • 6.4.5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和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向受压承

      • 6.4.6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向受压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 6.4.7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考虑偏心影响的轴心受压承载力折

      • 6.4.8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 6.4.9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式

      • 6.4.10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受弯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 6.4.11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局部受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 6.4.12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在组合界面附近局部受压时(图

      • 6.4.13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在其组合界面附近的局部受压承

      • 6.4.14 钢管与管内混凝土界面剪力传递区(图6.4.1

      • 6.4.15 焊接于圆钢管内壁的抗剪连接件可采用环形隔板、

      • 6.4.16 矩形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承载力、偏心受压承载力等

    • 6.5 钢板混凝土连梁和钢连梁

      • 6.5.1 高层建筑混合结构核心筒(剪力墙)的连梁可选用下

      • 6.5.2 钢板混凝土连梁的受弯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 6.5.3 钢板混凝土连梁的剪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 6.5.4 钢板混凝土连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 6.5.5 钢板混凝土连梁的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 6.5.6 钢板混凝土连梁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

      • 6.5.7 钢连梁的受弯承载力可按照普通钢梁计算。抗震设计

      • 6.5.8 钢连梁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 6.5.9 抗震设计时,钢连梁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 6.5.10 钢连梁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 钢连

    • 6.6 伸臂桁架和腰桁架

      • 6.6.1 伸臂桁架和腰桁架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 6.6.2 伸臂桁架和腰桁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 6.6.3 设置伸臂桁架时的其他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 7 连接设计

    • 7.1 一般规定

      • 7.1.1 构件连接应构造简单,传力明确,整体性好,安全可

      • 7.1.2 高层建筑混合结构的构件连接应按本规程的规定设计

    • 7.2 钢梁与钢柱的连接

      • 7.2.1 抗震设计时,连接计算包括在设计荷载下的弹性承载

      • 7.2.2 钢梁与钢柱可采用铰接或刚接,其连接方式应符合下

      • 7.2.3 梁与柱的刚接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

      • 7.2.4 钢梁与钢柱采用刚接连接时,其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要

      • 7.2.5 钢梁与钢柱铰接连接时(图7.2.2-1),与梁

      • 7.2.6 次梁与主梁的连接,若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将主

    • 7.3 钢梁与钢骨混凝土柱的连接

      • 7.3.1 钢梁与钢骨混凝土柱可采用铰接和刚接两种连接方式

      • 7.3.2 钢梁与柱钢骨的连接设计,应符合本规程第7.2.

      • 7.3.3 抗震设计时,钢骨混凝土柱节点核心区的剪力设计值

      • 7.3.4 钢梁(钢骨混凝土梁)与钢骨混凝土柱连接节点核心

    • 7.4 钢梁与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

      • 7.4.1 钢梁与圆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 7.4.2 钢梁与圆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处,钢管与混凝土界

      • 7.4.3 钢梁与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 7.4.4 钢梁与圆形(或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连接的承载力应

    • 7.5 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

      • 7.5.1 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柱连接宜采用钢梁贯通型(图7.

      • 7.5.2 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 7.6 钢骨混凝土梁与钢骨混凝土柱的连接

      • 7.6.1 钢骨混凝土梁与钢骨混凝土柱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 7.6.2 钢骨混凝土梁与钢骨混凝土柱连接节点核心区的剪力

      • 7.6.3 钢骨混凝土梁与钢骨混凝土柱连接节点核心区的受剪

      • 7.6.4 钢骨混凝土梁与钢骨混凝土柱的连接构造应能保证梁

    • 7.7 钢梁与混凝土墙的连接

      • 7.7.1 钢梁与混凝土墙的连接应采用铰接,可采用下列三种

      • 7.7.2 当钢梁与钢筋混凝土墙中预埋件连接时,预埋件应符

      • 7.7.3 当钢梁与钢筋混凝土墙采用刚接时,钢梁应与墙中预

    • 7.8 柱与柱的连接

      • 7.8.1 下部钢骨混凝土柱与上部钢柱连接时必须设置过渡层

      • 7.8.2 下部钢骨混凝土柱与上部钢筋混凝土柱连接时必须设

      • 7.8.3 下部钢筋混凝土柱与上部钢柱的连接应设置过渡层,

      • 7.8.4 圆形钢管或矩形钢管接长应符合下列规定:    

  • 8 柱脚设计

    • 8.1 钢柱柱脚

      • 8.1.1 钢柱柱脚包括外露式柱脚、外包式柱脚和埋入式柱脚

      • 8.1.2 刚接外露式柱脚的设计应符合本条第1~5款的要求

      • 8.1.3 外包式柱脚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8.1.4 埋入式柱脚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8.2 钢骨混凝土柱柱脚

      • 8.2.1 钢骨混凝土柱柱脚分为埋入式柱脚(图8.2.1-

      • 8.2.2 埋入式柱脚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8.2.3 非埋入式柱脚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8.3 钢管混凝土柱柱脚

      • 8.3.1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柱脚可采用外露式柱脚或埋入式

      • 8.3.2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可采用外露式柱脚或埋入式柱脚。

      • 8.3.3 地下室顶板为上部结构的计算嵌固端,且钢管混凝土

      • 8.3.4 上部结构计算嵌固端不在地下室顶板时,或地下室顶

      • 8.3.5 钢管混凝土柱脚下的基础混凝土内应配置方格钢筋网

  • 9 混合结构的施工、防火和防腐蚀

    • 9.0.1 混合结构中,钢结构工程的制作和安装,应符合设计

    • 9.0.2 钢柱和钢梁在制作时,构件长度应考虑现场焊接产生

    • 9.0.3 混合结构施工时,承包单位应对由施工顺序造成的、

    • 9.0.4 施工阶段设计应分别考虑外框架以及核心筒在风荷载

    • 9.0.5 钢框架(混合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施工时,高

    • 9.0.6 钢框架(混合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施工时,核心筒

    • 9.0.7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高层混合结构施工时,应考虑

    • 9.0.8 钢结构防火涂料工程应在钢结构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

    • 9.0.9 钢管混凝土柱的现场焊接应在浇筑混凝土前完成。

    • 9.0.10 钢骨柱的穿筋孔应采用在工厂钻成孔,严禁现场火

    • 9.0.11 钢结构吊装就位后,应设置临时支撑以保证结构稳

    • 9.0.12 钢构件的表面处理、除锈方法、除锈等级的确定、

    • 9.0.13 混合结构中的混凝土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

  • 附录A 高强螺栓连接计算

    • A.0.1 高强螺栓连接的受拉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N

    • A.0.2 仅考虑螺栓受剪和板件承压时的高强螺栓极限受拉承

    • A.0.3 单列高强螺栓连接时的极限受拉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 A.0.4 多列高强螺栓连接时的极限受拉承载力,应按下式计

    • A.0.5 连接板件挤穿或拉脱时的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满足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应用的需要,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