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总 则

    • 1.0.1 为了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

    • 1.0.2 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预应

    • 1.0.3 本规范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

    • 1.0.4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 语

      • 2.1.1 混凝土结构 concrete structur

      • 2.1.2 素混凝土结构 plain concrete s

      • 2.1.3 普通钢筋 steel bar 用于混凝土结构构

      • 2.1.4 预应力筋 prestressing tendo

      • 2.1.5 钢筋混凝土结构 reinforced conc

      • 2.1.6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prestressed co

      • 2.1.7 现浇混凝土结构 cast-in-situ co

      • 2.1.8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precast concre

      • 2.1.9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assembled mo

      • 2.1.10 叠合构件 composite member

      • 2.1.11 深受弯构件 deep flexural me

      • 2.1.12 深梁 deep beam 跨高比小于2的简支

      • 2.1.13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pretension

      • 2.1.14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post-tensi

      • 2.1.15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unbonded p

      • 2.1.16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bonded pre

      • 2.1.17 结构缝 structural joint 根

      • 2.1.18 混凝土保护层 concrete cover

      • 2.1.19 锚固长度 anchorage length

      • 2.1.20 钢筋连接 splice of reinfor

      • 2.1.21 配筋率 ratio of reinforce

      • 2.1.22 剪跨比 ratio of shear spa

      • 2.1.23 横向钢筋 transverse reinfo

    • 2.2 符 号

      • 2.2.1 材料性能 _____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Es_

      • 2.2.2  作用和作用效应 N——轴向力设计值; Nk、

      • 2.2.3 几何参数 c——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d——钢筋

      • 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 ——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

  • 3 基本设计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1.1 混凝土结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结构方案设

      • 3.1.2 本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 3.1.3 混凝土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应包括: 1 承载能力

      • 3.1.4 结构上的直接作用(荷载)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

      • 3.1.5 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现行国

      • 3.1.6 混凝土结构设计应考虑施工技术水平以及实际工程条

      • 3.1.7 设计应明确结构的用途,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未经技术

    • 3.2 结构方案

      • 3.2.1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案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选用

      • 3.2.2 混凝土结构中结构缝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 3.2.3 结构构件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连接部位的

      • 3.2.4 混凝土结构设计应符合节省材料、方便施工、降低能

    • 3.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 3.3.1 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 3.3.2 对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当

      • 3.3.3 对二维、三维混凝土结构构件,当按弹性或弹塑性方

      • 3.3.4 对偶然作用下的结构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

      • 3.3.5 对既有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按下列规定

    • 3.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 3.4.1 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其使用功能及外观要求,按下

      • 3.4.2 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混

      • 3.4.3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的准永久组

      • 3.4.4 结构构件正截面的受力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等级

      • 3.4.5 结构构件应根据结构类型和本规范第3.5.2条规

      • 3.4.6 对混凝土楼盖结构应根据使用功能的要求进行竖向自

    • 3.5 耐久性设计

      • 3.5.1 混凝土结构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和环境类别进行耐久

      • 3.5.2 混凝土结构暴露的环境类别应按表3.5.2的要求

      • 3.5.3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材料

      • 3.5.4 混凝土结构及构件尚应采取下列耐久性技术措施:

      • 3.5.5 一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

      • 3.5.6 二、三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混凝土结

      • 3.5.7 耐久性环境类别为四类和五类的混凝土结构,其耐久

      • 3.5.8 混凝土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尚应遵守下列规定:

    • 3.6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

      • 3.6.1 混凝土结构防连续倒塌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 1

      • 3.6.2 重要结构的防连续倒塌设计可采用下列方法: 1

      • 3.6.3 当进行偶然作用下结构防连续倒塌的验算时,作用宜

    • 3.7 既有结构设计原则

      • 3.7.1 既有结构延长使用年限、改变用途、改建、扩建或需

      • 3.7.2 对既有结构进行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及抗灾害能

      • 3.7.3 既有结构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优化结构

  • 4 材 料

    • 4.1 混 凝 土

      • 4.1.1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立

      • 4.1.2 素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钢

      • 4.1.3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标准值fck应按表4.1.

      • 4.1.4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设计值fc应按表4.1.4

      • 4.1.5 混凝土受压和受拉的弹性模量Ec宜按表4.1.5

      • 4.1.6 混凝土轴心抗压疲劳强度设计值、轴心抗拉疲劳强度

      • 4.1.7 混凝土疲劳变形模量Efc应按表4.1.7采用。

      • 4.1.8当温度在0°C-100°C范围内时,混凝土的热工

    • 4.2 钢 筋

      • 4.2.1 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按下列规定选用: 1 纵向受

      • 4.2.2 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 4.2.3 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y、抗压强度设计值f

      • 4.2.4 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gt不应

      • 4.2.5 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Es可按表4. 2

      • 4.2.6 普通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的疲劳应力幅限值 △ffy

      • 4.2.7 构件中的钢筋可采用并筋的配置形式。直径28mm

      • 4.2.8 当进行钢筋代换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承载力

      • 4.2.9 当构件中采用预制的钢筋焊接网片或钢筋骨架配筋时

      • 4.2.10 各种公称直径的普通钢筋、预应力筋的公称截面面

  • 5 结构分析

    • 5.1 基本原则

      • 5.1.1 混凝土结构应进行整体作用效应分析,必要时尚应对

      • 5.1.2 当结构在施工和使用期的不同阶段有多种受力状况时

      • 5.1.3 结构分析的模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结构分析采

      • 5.1.4 结构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满足力学平衡条件

      • 5.1.5 结构分析时,应根据结构类型、材料性能和受力特点

      • 5.1.6 结构分析所采用的计算软件应经考核和验证,其技术

    • 5.2 分析模型

      • 5.2.1 混凝土结构宜按空间体系进行结构整体分析,并宜考

      • 5.2.2 混凝土结构的计算简图宜按下列方法确定: 1 梁

      • 5.2.3 进行结构整体分析时,对于现浇结构或装配整体式结

      • 5.2.4 对现浇楼盖和装配整体式楼盖,宜考虑楼板作为翼缘

      • 5.2.5 当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对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有显著

    • 5.3 弹性分析

      • 5.3.1 结构的弹性分析方法可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

      • 5.3.2 结构构件的刚度可按下列原则确定: 1 混凝土的

      • 5.3.3 混凝土结构弹性分析宜采用结构力学或弹性力学等分

      • 5.3.4 当结构的二阶效应可能使作用效应显著增大时,在结

      • 5.3.5 当边界支承位移对双向板的内力及变形有较大影响时

    • 5.4 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

      • 5.4.1 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可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

      • 5.4.2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设计的结构和构件,

      • 5.4.3 钢筋混凝土梁支座或节点边缘截面的负弯矩调幅幅度

      • 5.4.4 对属于协调扭转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受相邻构件约束

    • 5.5 弹塑性分析

      • 5.5.1 重要或受力复杂的结构,宜采用弹塑性分析方法对结

      • 5.5.2 混凝土结构的弹塑性分析,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静力

      • 5.5.3 构件、截面或各种计算单元的受力-变形本构关系宜

    • 5.6 塑性极限分析

      • 5.6.1 对不承受多次重复荷载作用的混凝土结构,当有足够

      • 5.6.2 整体结构的塑性极限分析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5.6.3 承受均布荷载的周边支承的双向矩形板,可采用塑性

    • 5.7 间接作用分析

      • 5.7.1 当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以及温度变化等间接作用在结

      • 5.7.2 混凝土结构进行间接作用效应的分析,可采用本规范

  • 6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 6.1 一般规定

      • 6.1.1 本章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承

      • 6.1.2 对于二维或三维非杆系结构构件,当按弹性或弹塑性

      • 6.1.3 采用应力表达式进行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

    • 6.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 Ⅰ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一般规定

        • 6.2.1 正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列基本假定进行计算: 1 截

        • 6.2.2 在确定中和轴位置时,对双向受弯构件,其内、外弯

        • 6.2.3 弯矩作用平面内截面对称的偏心受压构件,当同一主

        • 6.2.4 除排架结构柱外,其他偏心受压构件考虑轴向压力在

        • 6.2.5 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应计入轴向压

        • 6.2.6 受弯构件、偏心受力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受压

        • 6.2.7 纵向受拉钢筋屈服与受压区混凝土破坏同时发生时的

        • 6.2.8 纵向钢筋应力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 纵向钢筋应

        • 6.2.9 矩形、I形、T形截面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可按本节

      • Ⅱ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 6.2.10 矩形截面或翼缘位于受拉边的倒T形截面受弯构件

        • 6.2.11翼缘位于受压区的T形、I形截面受弯构件(图6.

        • 6.2.12 T形、I形及倒L形截面受弯构件位于受压区的翼

        • 6.2.13 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应符合本规范公式

        • 6.2.14 当计算中计入纵向普通受压钢筋时,应满足本规范

      • Ⅲ 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 6.2.15 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当配置的箍筋符合本规

        • 6.2.16 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当配置的螺旋式或焊接

        • 6.2.17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应符合

        • 6.2.18 I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压翼缘计算宽度b'f

        • 6.2.19 沿截面腹部均匀配置纵向普通钢筋的矩形、T形或

        • 6.2.20 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柱的计算长度l0可按下列规

        • 6.2.21 对截面具有两个互相垂直的对称轴的钢筋混凝土双

      • Ⅳ 正截面受拉承载力计算

        • 6.2.22 轴心受拉构件的正截面受拉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 6.2.23 矩形截面偏心受拉构件的正截面受拉承载力应符合

        • 6.2.24 沿截面腹部均匀配置纵向普通钢筋的矩形、T形或

        • 6.2.25 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双向偏心受拉构件

    • 6.3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 6.3.1 矩形、T形和I形截面受弯构件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

      • 6.3.2 计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时,剪力设计值的计算截面应

      • 6.3.3 不配置箍筋和弯起钢筋的一般板类受弯构件,其斜截

      • 6.3.4 当仅配置箍筋时,矩形、T形和I形截面受弯构件的

      • 6.3.5 当配置箍筋和弯起钢筋时,矩形、T形和I形截面受

      • 6.3.6 计算弯起钢筋时,截面剪力设计值可按下列规定取用

      • 6.3.7 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一般受弯构件,当符合下式

      • 6.3.8 受拉边倾斜的矩形、T形和I形截面受弯构件,其斜

      • 6.3.9 受弯构件斜截面的受弯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图6

      • 6.3.10 受弯构件中配置的纵向钢筋和箍筋,当符合本规范

      • 6.3.11 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

      • 6.3.12 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

      • 6.3.13 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

      • 6.3.14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

      • 6.3.15 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和偏心受压、受拉构

      • 6.3.16 矩形截面双向受剪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其受剪截

      • 6.3.17矩形截面双向受剪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其斜截面受

      • 6.3.18矩形截面双向受剪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当符合下列

      • 6.3.19 矩形截面双向受剪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当斜向剪

      • 6.3.20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

      • 6.3.21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在偏心受压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

      • 6.3.22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在偏心受拉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

      • 6.3.23 剪力墙连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采用和普通

    • 6.4 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

      • 6.4.1 在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hw/b不大于6

      • 6.4.2在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构件,当符合下列要

      • 6.4.3 受扭构件的截面受扭塑性抵抗距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 6.4.4 矩形截面纯扭构件的受扭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 6.4.5 T形和I形截面纯扭构件,可将其截面划分为几个矩

      • 6.4.6 箱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的受扭承载力应符合下

      • 6.4.7  在轴向压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矩形截面钢筋混凝

      • 6.4.8 在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矩形截面剪扭构件,其受

      • 6.4.9 T形和I形截面剪扭构件的受剪扭承载力应符合下列

      • 6.4.10 箱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的受剪扭承载力可按

      • 6.4.11 在轴向拉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矩形截面钢筋混凝

      • 6.4.12 在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矩形、T形、I

      • 6.4.13 矩形、T形、I形和箱形截面弯剪扭构件,其纵向

      • 6.4.14 在轴向压力、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钢筋

      • 6.4.15 在轴向压力、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钢筋

      • 6.4.16 在轴向压力、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钢筋

      • 6.4.17 在轴向拉力、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钢筋

      • 6.4.18 在轴向拉力、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钢筋

      • 6.4.19 在轴向拉力、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钢筋

    • 6.5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 6.5.1 在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下,不配置箍筋或弯起钢

      • 6.5.2 当板开有孔洞且孔洞至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

      • 6.5.3在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下,当受冲切承载力不满足

      • 6.5.4 配置抗冲切钢筋的冲切破坏锥体以外的截面,尚应按

      • 6.5.5 矩形截面柱的阶形基础,在柱与基础交接处以及基础

      • 6.5.6 在竖向荷载、水平荷载作用下,当考虑板柱节点计算

    • 6.6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 6.6.1 配置间接钢筋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局部受压区的截

      • 6.6.2 局部受压的计算底面积Ab,可由局部受压面积与计

      • 6.6.3 配置方格网式或螺旋式间接钢筋(图6.6.3)的

    • 6.7 疲劳验算

      • 6.7.1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疲劳应力验算时,可采用下列基本

      • 6.7.2 在疲劳验算中,荷载应取用标准值;吊车荷载应乘以

      • 6.7.3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疲劳验算时,应计算下列部位的

      • 6.7.4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疲劳应力

      • 6.7.5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混凝土压应力以及钢筋

      • 6.7.6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疲劳验算时,换算截面的受压区

      • 6.7.7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的疲劳验算及剪力的分配

      • 6.7.8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中轴处的剪应力应按下列公式计

      • 6.7.9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上箍筋的应力幅应按下列

      • 6.7.10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疲劳验算时,应计算下列部

      • 6.7.11 要求不出现裂缝的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其正截

      • 6.7.12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混凝土的主拉应力应

  • 7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 7.1 裂缝控制验算

      • 7.1.1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 7.1.2 在矩形、T形、倒T形和I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受拉

      • 7.1.3 在荷载准永久组合或标准组合下,钢筋混凝土构件、

      • 7.1.4 在荷载准永久组合或标准组合下,钢筋混凝土构件受

      • 7.1.5 在荷载标准组合和准永久组合下,抗裂验算时截面边

      • 7.1.6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应分别对截面上的混凝土主拉

      • 7.1.7 混凝土主拉应力和主压应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

      • 7.1.8 对预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在集中力作用点两侧各0.

      • 7.1.9 对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部进行正截面、斜截面

    • 7.2 受弯构件挠度验算

      • 7.2.1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可按照结

      • 7.2.2 矩形、T形、倒T形和I形截面受弯构件考虑荷载长

      • 7.2.3 按裂缝控制等级要求的荷载组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

      • 7.2.4 混凝土构件的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γ可按下列公

      • 7.2.5 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θ可按下列

      • 7.2.6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使用阶段的预加力反拱值,

      • 7.2.7 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采取措施控制反拱和挠度,并

  • 8 构造规定

    • 8.1 伸 缩 缝

      • 8.1.1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按表8.1.1

      • 8.1.2 对下列情况,本规范表8.1.1中的伸缩缝最大间

      • 8.1.3 如有充分依据对下列情况,本规范表8.1.1中的

      • 8.1.4 当设置伸缩缝时,框架、排架结构的双柱基础可不断

    • 8.2 混凝土保护层

      • 8.2.1 构件中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

      • 8.2.2 当有充分依据并采取下列措施时,可适当减小混凝土

      • 8.2.3 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

    • 8.3 钢筋的锚固

      • 8.3.1 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受拉钢筋的锚

      • 8.3.2 纵向受拉普通钢筋的锚固长度修正系数ζa应按下列

      • 8.3.3 当纵向受拉普通钢筋末端采用弯钩或机械锚固措施时

      • 8.3.4 混凝土结构中的纵向受压钢筋,当计算中充分利用其

      • 8.3.5 承受动力荷载的预制构件,应将纵向受力普通钢筋末

    • 8.4 钢筋的连接

      • 8.4.1 钢筋连接可采用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机械连

      • 8.4.2 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

      • 8.4.3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互相

      • 8.4.4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根据位于

      • 8.4.5 构件中的纵向受压钢筋当采用搭接连接时,其受压搭

      • 8.4.6 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横

      • 8.4.7 纵向受力钢筋的机械连接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机械

      • 8.4.8 细晶粒热轧带肋钢筋以及直径大于28mm的带肋钢

      • 8.4.9 需进行疲劳验算的构件,其纵向受拉钢筋不得采用绑

    • 8.5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 8.5.1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ρ

      • 8.5.2 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

      • 8.5.3 对结构中次要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当构造所需截

  • 9 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

    • 9.1 板

      • 9.1.1 混凝土板按下列原则进行计算: 1 两对边支承的

      • 9.1.2 现浇混凝土板的尺寸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板的跨

      • 9.1.3 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不大于150mm时不

      • 9.1.4 采用分离式配筋的多跨板,板底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

      • 9.1.5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体积空心率不宜大于50%。

      • 9.1.6 按简支边或非受力边设计的现浇混凝土板,当与混凝

      • 9.1.7 当按单向板设计时,应在垂直于受力的方向布置分布

      • 9.1.8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应在板的表面

      • 9.1.9 混凝土厚板及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筏板,当板的厚度

      • 9.1.10 当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小于150mm时,对板的无

      • 9.1.11 混凝土板中配置抗冲切箍筋或弯起钢筋时,应符合

      • 9.1.12 板柱节点可采用带柱帽或托板的结构形式。板柱节

    • 9.2 梁

      • 9.2.1 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伸入梁支

      • 9.2.2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和连续梁简支端的下部纵向受力钢

      • 9.2.3 钢筋混凝土梁支座截面负弯矩纵向受拉钢筋不宜在受

      • 9.2.4 在钢筋混凝土悬臂梁中,应有不少于2根上部钢筋伸

      • 9.2.5 梁内受扭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ρtl,min应符

      • 9.2.6 梁的上部纵向构造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梁

      • 9.2.7 混凝土梁宜采用箍筋作为承受剪力的钢筋。 当采用

      • 9.2.8 在混凝土梁的受拉区中,弯起钢筋的弯起点可设在按

      • 9.2.9 梁中箍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承载力计

      • 9.2.10 在弯剪扭构件中,箍筋的配筋率ρsv不应小于0

      • 9.2.11 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

      • 9.2.12 折梁的内折角处应增设箍筋(图9.2.12)。

      • 9.2.13 梁的腹板高度hw不小于450mm时,在梁的两

      • 9.2.14 薄腹梁或需作疲劳验算的钢筋混凝土梁,应在下部

      • 9.2.15 当梁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且配置表层

      • 9.2.16 深受弯构件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附录G的规定。

    • 9.3 柱、梁柱节点及牛腿

      • 9.3.1 柱中纵向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纵向受

      • 9.3.2 柱中的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箍筋直径不应小

      • 9.3.3 I形截面柱的翼缘厚度不宜小于120mm,腹板厚

      • 9.3.4 梁纵向钢筋在框架中间层端节点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要

      • 9.3.5 框架中间层中间节点或连续梁中间支座,梁的上部纵

      • 9.3.6 柱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层的中间节点或端节点,接头

      • 9.3.7 顶层端节点柱外侧纵向钢筋可弯入梁内作梁上部纵向

      • 9.3.8 顶层端节点处梁上部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AS应符合

      • 9.3.9 在框架节点内应设置水平箍筋,箍筋应符合本规范第

      • 9.3.10 对于a不大于h0的柱牛腿(图9.3.10),

      • 9.3.11 在牛腿中,由承受竖向力所需的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 9.3.12 沿牛腿顶部配置的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RB4

      • 9.3.13 牛腿应设置水平箍筋,箍筋直径宜为6mm~12

    • 9.4 墙

      • 9.4.1 竖向构件截面长边、短边(厚度)比值大于4时,宜

      • 9.4.2 厚度大于160mm的墙应配置双排分布钢筋网;结

      • 9.4.3 在平行于墙面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作用下,墙体宜

      • 9.4.4 墙水平及竖向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

      • 9.4.5 对于房屋高度不大于10m且不超过3层的墙,其截

      • 9.4.6 墙中配筋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墙竖向分布钢

      • 9.4.7 墙洞口连梁应沿全长配置箍筋,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

      • 9.4.8 剪力墙墙肢两端应配置竖向受力钢筋,并与墙内的竖

    • 9.5 叠合构件

      • 9.5.1 二阶段成形的水平叠合受弯构件,当预制构件高度不

      • 9.5.2 混凝土叠合梁、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叠合梁的

      • 9.5.3 在既有结构的楼板、屋盖上浇筑混凝土叠合层的受弯

      • 9.5.4 由预制构件及后浇混凝土成形的叠合柱和墙,应按施

      • 9.5.5 在既有结构柱的周边或墙的侧面浇筑混凝土而成形的

      • 9.5.6 依托既有结构的竖向叠合柱、墙在使用阶段的承载力

      • 9.5.7 柱外二次浇筑混凝土层的厚度不应小于60mm,混

    • 9.6 装配式结构

      • 9.6.1 装配式、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各类预制构件及连

      • 9.6.2 预制混凝土构件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应按实际工况的

      • 9.6.3 装配式、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各类预制构件的连

      • 9.6.4 装配整体式结构中框架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和柱、墙中

      • 9.6.5 采用预制板的装配整体式楼盖、屋盖应采取下列构造

      • 9.6.6 整体性要求较高的装配整体式楼盖、屋盖,应采用预

      • 9.6.7 装配整体式结构中预制承重墙板沿周边设置的连接钢

      • 9.6.8 非承重预制构件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与支

    • 9.7 预埋件及连接件

      • 9.7.1 受力预埋件的锚板宜采用Q235、Q345级钢,

      • 9.7.2 由锚板和对称配置的直锚筋所组成的受力预埋件(图

      • 9.7.3 有锚板和对称配置的弯折锚筋及直锚筋共同承受剪力

      • 9.7.4 预埋件锚筋中心至锚板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2d和2

      • 9.7.5 预制构件宜采用内埋式螺母、内埋式吊杆或预留吊装

      • 9.7.6 吊环应采用HPB300钢筋或Q235B圆钢,并

      • 9.7.7 混凝土预制构件吊装设施的位置应能保证构件在吊装

  • 1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

    • 10.1 一般规定

      • 10.1.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除应根据设计状况进行承

      • 10.1.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应计入预应力作用效应;对

      • 10.1.3 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σcon应符合下列规定

      • 10.1.4 施加预应力时,所需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应经

      • 10.1.5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由预应力引起的

      • 10.1.6 由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及相应阶段预应力

      • 10.1.7 预加力及其作用点的偏心距(图10.1.7)宜

      • 10.1.8 对允许出现裂缝的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 10.1.9先张法构件预应力筋的预应力传递长度ltr 应按

      • 10.1.10 计算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部锚固区的正截

      • 10.1.11 对制作、运输及安装等施工阶段预拉区允许出现

      • 10.1.12 施工阶段预拉区允许出现拉应力的构件,预拉区

      • 10.1.13 先张法和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在承载

      • 10.1.14  无粘结预应力矩形截面受弯构件,在进行正截

      • 10.1.15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受拉区,纵向普

      • 10.1.16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柱结构中的双向平板,其

      • 10.1.17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

    • 10.2 预应力损失值计算

      • 10.2.1 预应力筋中的预应力损失值可按表10.2.1的

      • 10.2.2 直线预应力筋由于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引起的

      • 10.2.3 后张法构件曲线预应力筋或折线预应力筋由于锚具

      • 10.2.4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

      • 10.2.5 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受拉区和受压区纵向预应力

      • 10.2.6 后张法构件的预应力筋采用分批张拉时,应考虑后

      • 10.2.7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各阶段的预应力损失值宜按表

    • 10.3 预应力混凝土构造规定

      • 10.3.1 先张法预应力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宜小于其公称直径

      • 10.3.2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部宜采取下列构造措施

      • 10.3.3 预制肋形板,宜设置加强其整体性和横向刚度的横

      • 10.3.4 在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吊车梁等构件靠近支座的

      • 10.3.5 预应力筋在构件端部全部弯起的受弯构件或直线配

      • 10.3.6 后张法预应力筋所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等的形式

      • 10.3.7 后张法预应力筋及预留孔道布置应符合下列构造规

      • 10.3.8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端部锚固区,应按下列

      • 10.3.9 当构件在端部有局部凹进时,应增设折线构造钢筋

      • 10.3.10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当采用曲线预应力

      • 10.3.11 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当沿构件凹面布置曲线

      • 10.3.12 构件端部尺寸应考虑锚具的布置、张拉设备的尺

      • 10.3.13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外露金属锚具,应采取可靠的

  • 11 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

    • 11.1 一般规定

      • 11.1.1 抗震设防的混凝土结构,除应符合本规范第1章~

      • 11.1.2 抗震设防的混凝土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 11.1.3 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设防

      • 11.1.4 确定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时,尚应

      • 11.1.5 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 11.1.6 考虑地震组合验算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时,均

      • 11.1.7 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连接除应符

      • 11.1.8 箍筋宜采用焊接封闭箍筋、连续螺旋箍筋或连续复

      • 11.1.9 考虑地震作用的预埋件,应满足下列规定: 1

    • 11.2 材 料

      • 11.2.1 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 11.2.2 梁、柱、支撑以及剪力墙边缘构件中,其受力钢筋

      • 11.2.3 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

    • 11.3 框 架 梁

      • 11.3.1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

      • 11.3.2 考虑地震组合的框架梁端剪力设计值Vb应按下列

      • 11.3.3 虑地震组合的矩形、T形和I形截面框架梁,当跨

      • 11.3.4 考虑地震组合的矩形、T 形和 I 形截面的框

      • 11.3.5 框架梁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截面宽度

      • 11.3.6 框架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纵向受

      • 11.3.7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

      • 11.3.8 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

      • 11.3.9 梁端设置的第一个箍筋距框架节点边缘不应大于5

    • 11.4 框架柱及框支柱

      • 11.4.1 除框架顶层柱、轴压比小于0.15的柱以及框支

      • 11.4.2   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

      • 11.4.3 框架柱、框支柱的剪力设计值 Vc 应按下列公

      • 11.4.4  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支柱,由地震作用引起的

      • 11.4.5 各级抗震等级的框架角柱,其弯矩、剪力设计值应

      • 11.4.6 考虑地震组合的矩形截面框架柱和框支柱,其受剪

      • 11.4.7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矩形截面框架柱和框支柱,其

      • 11.4.8 考虑地震组合的矩形截面框架柱和框支柱,当出现

      • 11.4.9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矩形截面双向受剪的钢筋混凝

      • 11.4.10 考虑地震组合时,矩形截面双向受剪的钢筋混凝

      • 11.4.11 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矩形

      • 11.4.12 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 11.4.13 框架边柱、角柱及剪力墙端柱在地震组合下处于

      • 11.4.14 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柱截面长边尺寸

      • 11.4.15 柱箍筋加密区内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

      • 11.4.16 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的各类结构的框架柱

      • 11.4.17 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 11.4.18 在箍筋加密区外,箍筋的体积配筋率不宜小于加

    • 11.5 铰接排架柱

      • 11.5.1 铰接排架柱的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应按地震组合

      • 11.5.2 铰接排架柱的箍筋加密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1.5.3 当铰接排架侧向受约束且约束点至柱顶的高度不大

      • 11.5.4 在地震组合的竖向力和水平拉力作用下,支承不等

      • 11.5.5 铰接排架柱柱顶预埋件直锚筋除应符合本规范第1

    • 11.6 框架梁柱节点

      • 11.6.1 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框架应进行节点核心区抗

      • 11.6.2   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

      • 11.6.3 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剪的水平截面应符合下列条

      • 11.6.4  框架梁柱节点的抗震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

      • 11.6.5  圆柱框架的梁柱节点,当梁中线与柱中线重合时

      • 11.6.6  圆柱框架的梁柱节点,当梁中线与柱中线重合时

      • 11.6.7 框架梁和框架柱的纵向受力钢筋在框架节点区的锚

      • 11.6.8 框架节点区箍筋的最大间距、最小直径宜按本规范

    • 11.7 剪力墙及连梁

      • 11.7.1 一级抗震等级剪力墙各墙肢截面考虑地震组合的弯

      • 11.7.2 考虑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Vw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 11.7.3 剪力墙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跨度比大

      • 11.7.4 剪力墙在偏心受压时的斜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应符

      • 11.7.5 剪力墙在偏心受拉时的斜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应

      • 11.7.6 一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其水平施工缝处的受剪承

      • 11.7.7 筒体及剪力墙洞口连梁,当采用对称配筋时,其正

      • 11.7.8 筒体及剪力墙洞口连梁的剪力设计值Vwb应按下

      • 11.7.9 各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及筒体洞口连梁,当配置普通

      • 11.7.10 对于一、二级抗震等级的连梁,当跨高比不大于

      • 11.7.11 剪力墙及筒体洞口连梁的纵向钢筋。斜筋及箍筋

      • 11.7.12 剪力墙的墙肢截面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11.7.13 剪力墙厚度大于140mm时,其竖向和水平向

      • 11.7.14 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下列

      • 11.7.15 剪力墙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30

      • 11.7.16 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其底部加强部

      • 11.7.17 剪力墙两端及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并宜符

      • 11.7.18 剪力墙端部设置的约束边缘构件(暗柱、端柱、

      • 11.7.19 剪力墙端部设置的构造边缘构件(暗柱、端柱、

    • 11.8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

      • 11.8.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

      • 11.8.2 抗震设计时,后张预应力框架、门架、转换层的转

      • 11.8.3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11.8.4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构造,除应符合钢筋混凝

      • 11.8.5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板柱-剪力墙结构,其板柱柱上

      • 11.8.6 后张预应力筋的锚具、连接器不宜设置在梁柱节点

    • 11.9 板柱节点

      • 11.9.1 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板柱节点,应按本规范

      • 11.9.2 8度设防烈度时宜采用有托板或柱帽的板柱节点,

      • 11.9.3 在地震组合下,当考虑板柱节点临界截面上的剪应

      • 11.9.4 在地震组合下,配置箍筋或栓钉的板柱节点,受冲

      • 11.9.5 无柱帽平板宜在柱上板带中设构造暗梁,暗梁宽度

      • 11.9.6 沿两个主轴方向贯通节点柱截面的连续预应力筋及

  • 附录A 钢筋的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

    • 表A.0.1钢筋的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 注:括

    • 表A.0.2钢绞线的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

    • 表A.0.3钢丝的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

  • 附录B 近似计算偏压构件侧移二阶效应的增大系数法

    • B.0.1 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及筒体

    • B.0.2 在框架结构中,所计算楼层各柱的ηs可按下公式计

    • B.0.3 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简体结构中的ηs

    • B.0.4 排架结构柱考虑二阶效应的弯矩设计值可按下列公式

    • B.0.5 当采用本规范第B.0.2条、第B.0.3条计算

  • 附录C 钢筋、混凝土本构关系与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

    • C.1 钢筋本构关系

      •  C.1.1 普通钢筋的屈服强度及极限强度的平均值、可按下

      • C.1.2 钢筋单调加载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曲线(图C.1

      • C.1.3 钢筋反复加载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曲线图(C.1

    • C.2 混凝土本构关系

      • C.2.1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抗拉强度的平均值fcm、ft

      • C.2.2 本节规定的混凝土本构模型应适用于下列条件: 1

      • C.2.3 混凝土单轴受拉的应力-应变曲线(图C.2.3)

      • C.2.4 混凝土单轴受压的应力-应变曲线(图C.2.3)

      • C.2.5 在重复荷载作用下,受压混凝土卸载及再加载应力路

      • C.2.6混凝土在双轴加载、卸载条件下的本构关系可采用损伤

    • C.3 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 C.3.1 混凝土与热轧带肋钢筋之间的粘结应力-滑移(τ-

      • C.3.2 除热轧带肋钢筋外,其余种类钢筋的粘结应力-滑移

    • C.4 混凝土强度准则

      • C.4.1 当采用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进行承载力计算时,材料

      • C.4.2 在二轴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二轴强度由下列4条曲

      • C.4.3 混凝土在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 附录D 素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

    • D.1 一般规定

      • D.1.1 素混凝土构件主要用于受压构件。素混凝土受弯构件

      • D.1.2 素混凝土结构构件应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对承受

      • D.1.3 素混凝土墙和柱的计算长度l0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 D.1.4 素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按表D.1.4

    • D.2 受压构件

      • D.2.1 素混凝土受压构件,当按受压承载力计算时,不考虑

      • D.2.2  对不允许开裂的素混凝土受压构件(如处于液体压

      • D.2.3 素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除应计算弯距作用平面的受

    • D.3 受弯构件

      • D.3.1 素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受弯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 D.4 局部构造钢筋

      • D.4.1 素混凝土结构在下列部位应配置局部构造钢筋: 1

    • D.5 局部受压

      • D.5.1 素混凝土构件的局部受压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 附录E 任意截面、圆形及环形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 E.0.1 任意截面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其正截面

    • E.0.2 环形和圆形截面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按

    • E.0.3 沿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的环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

    • E.0.4  沿周边均匀配置纵向普通钢筋的圆形截面钢筋混凝

    • E.0.5 沿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的环形和圆形截面偏心受拉

  • 附录F 板柱节点计算用等效集中反力设计值

    • F.0.1 在竖向荷载、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板柱节点,其受冲切

    • F.0.2  板柱节点考虑受剪传递单向不平衡弯矩的受冲切承

    • F.0.3 在按本附录公式(F.0.1—5)、公式(F.0

    • F.0.4 当边柱、角柱部位有悬臂板时,临界截面周长可计算

  • 附录G 深受弯构件

    • G.0.1 简支钢筋混凝土单跨深梁可采用由一般方法计算的内

    • G.0.2 钢筋混凝土深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符合下

    • G.0.3  钢筋混凝土深受弯构件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

    • G.0.4   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深受弯构件,在均布荷

    • G.0.5  一般要求不出现斜裂缝的钢筋混凝土深梁,应符合

    • G.0.6 钢筋混凝土深梁在承受支座反力的作用部位以及集中

    • G.0.7 深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140mm。当l0/h不

    • G.0.8 钢筋混凝土深梁的纵向受拉钢筋宜采用较小的直径,

    • G.0.9 深梁的下部纵向受拉钢筋应全部伸入支座,不应在跨

    • G.0.10 深梁应配置双排钢筋网,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直径

    • G.0.11 当深梁全跨沿下边缘作用有均布荷载时,应沿梁全

    • G.0.12  深梁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ρ(ρ=As/bh

    • G.0.13 除深梁以外的深受弯构件,其纵向受力钢筋、箍筋

  • 附录H 无支撑叠合梁板

    • H.0.1 施工阶段不加支撑的叠合受弯构件(梁、板),内力

    • H.0.2 预制构件和叠合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按本规范

    • H.0.3 预制构件和叠合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本规

    • H.0.4 当叠合梁符合本规范第9.2节梁的各项构造要求时

    • H.0.5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受弯构件,其预制构件和叠合构件

    • H.0.6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构件,应按本规范第7.1.5

    • H.0.7   钢筋混凝土叠合受弯构件在荷载准永久组合下,

    • H.0.8  混凝土叠合构件应验算裂缝宽度,按荷载准永久组

    • H.0.9 叠合构件应按本规范第7.2.1条的规定进行正常

    • H.0.10  荷载准永久组合或标准组合下叠合式受弯构件正

    • H.0.11 荷载准永久组合或标准组合下叠合式受弯构件负弯

    • H.0.12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构件在使用阶段的预应力反拱值

  • 附录J 后张曲线预应力筋由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 J.0.1 在后张法构件中,应计算曲线预应力筋由锚具变形和

    • J.0.2  两端张拉(分次张拉或同时张拉)且反摩擦损失影

    • J.0.3  常用束形的后张曲线预应力筋或折线预应力筋,由

  • 附录K 与时间相关的预应力损失

    • K.0.1 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损失终极值

    • K.0.2 考虑时间影响的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收藏 相似条文

1.0.1 为了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经济,保证质量,制定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