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3.1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multi-split a

    • 3.2 热回收型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heat reco

    • 3.3  室内机制冷(热)量 cooling(heatin

    • 3.4  最大配置率 maximum ordonnance

    • 3.5  最小配置率 minimum ordonnance

    • 3.6 室内机消耗功率 consumed power of

    • 3.7 制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C)] coo

    • 3.8  制冷季节能效比 seasonal energy

    • 3.9  制热季节能效比 heating seasonal

    • 3.10  全年性能系数 annual performan

    • 3.11  待机模式 standby mode     机

  • 4 型式、型号和基本参数

    • 4.1 型式

      • 4.1.1 按功能分为:单冷型、热泵型、热回收型。

      • 4.1.2 按机组室内机的结构形式分为:落地式、壁挂式、吊

      • 4.1.3 按冷凝器的冷却方式分为:水冷式、风冷式;其中水

      • 4.1.4 按送风型式分为:直接吹出型、接风管型。

      • 4.1.5 按空调机能力调节特性分为:定容型、非定容型。

    • 4.2 型号

    • 4.3 基本参数

      • 4.3.1 机组的电源为额定电压220V单相或380V三相

      • 4.3.2 机组正常工作条件如下:     a) 风冷式

      • 4.3.3 工况参数如下:     a) 水冷式机组的工况

      • 4.3.4 现场不接风管的室内机或室外机,其机外静压为0P

  • 5 要求

    • 5.1 一般要求

      • 5.1.1 机组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

      • 5.1.2 热回收型机组的热回收能力宜按附录E进行试验,性

      • 5.1.3 制造商应以图表的形式提供机组在名义工况下制冷量

      • 5.1.4 对机组室内机名义制冷量的标定宜按附录G规定试验

    • 5.2 安全要求

    • 5.3 正常运转要求

    • 5.4 性能要求

      • 5.4.1 制冷系统密封性能     机组制冷系统各部分制

      • 5.4.2 运转     机组运转时所测得的电流、电压、输

      • 5.4.3 制冷量     机组的实测制冷量不应小于名义制

      • 5.4.4 制冷消耗功率 5.4.4.1 机组制冷消耗功率

      • 5.4.5 制热量     机组的实测制热量不应小于名义制

      • 5.4.6 制热消耗功率 5.4.6.1 机组制热消耗功率

      • 5.4.7 辅助电热装置制热消耗功率     机组实测每种

      • 5.4.8 最大运行制冷 5.4.8.1 在最大运行制冷运

      • 5.4.9 最大运行制热 5.4.9.1 在最大运行制热运

      • 5.4.10 室内机最小运行制冷     室内机在最小运行

      • 5.4.11 室内机最小运行制热     室内机在最小运行

      • 5.4.12 室内机低温运行     室内机在低温运行期间

      • 5.4.13 室内机凝露     室内机在凝露运行期间,机

      • 5.4.14 室内机凝结水排除能力     室内机在凝结水

      • 5.4.15 制热融霜 5.4.15.1 在制热融霜运行期

      • 5.4.16 噪声     机组噪声实测值不应大于明示值+

      • 5.4.17 水侧压降     水冷式机组在规定的工况运行

      • 5.4.18 性能系数     机组的性能系数不应小于明示

      • 5.4.19 待机功率     具有待机模式的机组,其待机

  • 6 试验

    • 6.1 试验装置及试验工况

      • 6.1.1 风冷式机组制冷量、制热量试验、制冷季节能效比和

      • 6.1.2 水冷式机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试验的试验装置按GB

      • 6.1.3 试验工况见4.3.3,按机组相应工况进行试验。

      • 6.1.4 试验工况读数允差应符合表5和GB/T 1775

    • 6.2 仪器仪表

      • 6.2.1 试验用仪器仪表应经法定计量检验部门检定合格,并

      • 6.2.2 试验用仪器仪表的型式及准确度应符合GB/T 1

    • 6.3 试验要求

      • 6.3.1 除特殊要求外,机组试验应按铭牌上的额定电压和额

      • 6.3.2 风冷式机组应在制造厂规定的室外风量下进行试验。

      • 6.3.3 机组连接应按各试验的具体要求进行连接,连接管的

      • 6.3.4 试验机组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按图1

      • 6.3.5 每台室内机组的名义制冷量都不大于室外机组名义制

      • 6.3.6 室内机应优先采用直接吹出型室内机组合进行试验,

      • 6.3.7 在名义制冷试验时,名义制冷量大于4kW的室内机

    • 6.4 试验方法

      • 6.4.1 制冷系统密封性能试验     机组的制冷系统在

      • 6.4.2 运转试验     机组在室温条件下连续运行,可

      • 6.4.3 制冷量试验 6.4.3.1 在4.3.3规定的

      • 6.4.4 制冷消耗功率试验     在6.4.3试验的同

      • 6.4.5 制热量试验 6.4.5.1 在4.3.3规定的

      • 6.4.6 制热消耗功率试验     在6.4.5试验的同

      • 6.4.7 辅助电热装置制热消耗功率试验     辅助电热

      • 6.4.8 最大运行制冷试验 6.4.8.1 按图1、图2

      • 6.4.9 最大运行制热试验 6.4.9.1 按图1、图2

      • 6.4.10 室内机最小运行制冷试验     按图1、图2

      • 6.4.11 室内机最小运行制热试验     按图1、图2

      • 6.4.12 室内机低温运行试验     按图1、图2、图

      • 6.4.13 室内机凝露试验     按图1、图2、图3或

      • 6.4.14 室内机凝结水排除能力试验     按图1、图

      • 6.4.15 制热融霜试验     按图1、图2、图3或图

      • 6.4.16 噪声试验 6.4.16.1 按图1、图2、图

      • 6.4.17 水侧压降     通过水冷式机组水冷换热器水

      • 6.4.18 性能系数试验 6.4.18.1 机组的制冷综

      • 6.4.19 待机功率试验     机组待机功率按附录D进

  • 7 检验规则

    • 7.1 出厂检验

    • 7.2 抽样检验

      • 7.2.1 机组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样,检验项目和试

      • 7.2.2 抽样方法按GB/T 2828.1进行,逐批检验

    • 7.3 型式检验

      • 7.3.1 新产品或定型产品做重大改进,第一台产品应做型式

      • 7.3.2 型式试验时间不应少于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时间,运行

  •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8.1 标志

      • 8.1.1 每台机组应分别在室内、外机显著位置设置永久性铭

      • 8.1.2 风冷式机组在相应的地方(如铭牌、说明书等)还应

      • 8.1.3 机组上应有标明运行情况的标志(如控制开关和旋钮

      • 8.1.4 机组应有注册商标标志。

      • 8.1.5 机组包装箱上应有下列标志:     a) 制造

      • 8.1.6 机组若使用具有可燃性或弱可燃性的制冷剂(按GB

    • 8.2 包装

      • 8.2.1 机组在包装前应进行清洁处理。各部件应清洁、干燥

      • 8.2.2 机组应外套塑料袋或防潮纸并应固定在箱内,以免运

      • 8.2.3 包装箱内应附出厂随机文件,出厂随机文件应防潮密

    • 8.3 运输和贮存

      • 8.3.1 机组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应碰撞、倾斜、雨雪淋袭。

      • 8.3.2 产品应贮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中。

  • 附录A 水冷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的试验和计算

    • A.1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和非标准部分负荷性能系数(NPLV)的计算

      • A.1.1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是基于GB/T

      • A.1.2 非标准部分负荷性能系数(NPLV)是基于GB/

    • A.2 试验工况

      • A.2.1 水冷机组试验工况除应符合表1的规定,还应符合表

      • A.2.2 机组水侧污垢系数修正温差的计算方法按GB/T

    • A.3 制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C(C)]的试验和计算

      • A.3.1 机组的制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按GB/T 17

      • A.3.2 在进行制冷部分负荷工况试验时,室内机风机转速按

      • A.3.3 在进行100%负荷、75%负荷和50%负荷的E

      • A.3.4 若采用GB/T 17758-2010附录A规定

  • 附录B 风冷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季节能源消耗的试验和计算

    • B.1 术语和定义

      • B.1.1     中间制冷(热)量 middle coo

      • B.1.2     中间制冷(热)消耗功率 middle

    • B.2 性能要求

      • B.2.1 制冷性能 B.2.1.1 制冷量     按B

      • B.2.2 中间制冷性能 B.2.2.1 中间制冷量   

      • B.2.3 最小制冷性能 B.2.3.1 最小制冷量   

      • B.2.4 制热性能 B.2.4.1 制热量     按B

      • B.2.5 中间制热性能 B.2.5.1 中间制热量   

      • B.2.6 最小制热性能 B.2.6.1 最小制热量   

      • B.2.7 低温制热性能 B.2.7.1 低温制热量   

      • B.2.8 超低温制热性能 B.2.8.1 超低温制热量

    • B.3 试验

      • B.3.1 试验条件 B.3.1.1 试验工况除应符合表1

      • B.3.2 试验要求 B.3.2.1 符合6.3规定的要求

      • B.3.3 试验方法 B.3.3.1 制冷性能试验:   

    • B.4 全年性能系数(APF)的计算

      • B.4.1 机组全年性能系数(APF)的计算以南京作为代表

      • B.4.2 机组在制冷季节需要制冷的各温度发生时间见GB/

      • B.4.3 各类建筑物的HCR值(建筑物在室外温度35℃时

      • B.4.4 各类建筑物的制冷或制热0负荷对应的室外温度见G

      • B.4.5 按我国营业、工作时间和使用习惯,租赁商铺和办公

      • B.4.6 制冷季节能效比(SEER)、制冷季节耗电量(C

      • B.4.7 制热季节能效比(HSPF)、制热季节耗电量(H

      • B.4.8 机组全年能源消耗效率按式(B.93)计算

      • B.4.9 机组全年运转时季节耗电量按式(B.94)计算:

  • 附录C 风冷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热性能试验规定

    • C.1 测试过程概要

      • C.1.1 测试过程包括3个阶段:预处理阶段、平衡阶段和数

      • C.1.2 制热量试验流程图如图C.1所示。 图C.1 流

    • C.2 预处理阶段

      • C.2.1 当试验在工况条件下满足6.1.5的测试允差要求

      • C.2.2 如果在预处理阶段结束前进行了一个除霜循环,则试

      • C.2.3 低温制热试验时,可用自动除霜或手动除霜方式以结

    • C.3 平衡阶段

      • C.3.1 预处理阶段之后为平衡阶段。

      • C.3.2 完整的平衡阶段时间应持续1h。

      • C.3.3 在平衡阶段,试验应符合C.6.3所规定的要求,

    • C.4 数据采集阶段

      • C.4.1 平衡阶段结束后立即进入数据采集阶段。

      • C.4.2 按GB/T 17758-2010附录A的要求采

      • C.4.3 应采用一个积分式的电功率计或试验系统测量热泵机

      • C.4.4 除C.4.3和C.4.5的规定外,试验数据采集

      • C.4.5 在除霜过程中及除霜结束后的10min内,用于计

      • C.4.6 如果采用室内空气焓差法测量制热性能,机组除霜时

      • C.4.7 应在数据采集阶段的前35min内测量计算机组室

    • C.5 稳态和非稳态试验的判定

      • C.5.1 试验情形1:以一个除霜循环结束预处理阶段(自动

      • C.5.2 试验情形2:未能以一个除霜循环结束预处理阶段

    • C.6 非稳态试验的要求

      • C.6.1 根据C.5.1.1,确定机组制热性能试验为非稳

      • C.6.2 非稳态试验时机组室外机的空气流动应保持不受干扰

      • C.6.3 名义制冷量小于等于19kW机组的有效非稳态过程

      • C.6.4 如果采用室内空气焓差法,数据采集阶段应该延长至

      • C.6.5 如果采用量热计法,数据采集阶段应该延长至6h(

      • C.6.6 根据C.6.2,制热能力测试中室外空气焓差测试

    • C.7 制热量试验结果

      • C.7.1 稳态制热量计算 C.7.1.1 用数据采集阶段

      • C.7.2 非稳态制热量计算 C.7.2.1 对于在数据采

    • C.8 除霜期间制热性能试验过程示例图

      • C.8.1 所有示例都含有一个用除霜循环来结束预处理阶段的

      • C.8.2 除霜期间制热性能试验过程示例图见图C.2~图C

  • 附录D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待机功率的试验

    • D.1 概述

    • D.2 试验环境及设备要求

      • D.2.1 试验期间,试验室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3±5)℃。

      • D.2.2 功率测量仪表的测量应能精确到0.1W以下。

      • D.2.3 试验组合为性能试验时的室内外机组合,连接方式按

    • D.3 试验方法

  • 附录E 热回收型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热回收能力的试验

    • E.1 概述

    • E.2 试验

      • E.2.1 一般条件 E.2.1.1 所有模块型热回收系统

      • E.2.2 试验工况 E.2.2.1 热回收试验工况见表E

    • E.3 试验方法

      • E.3.1 试验采用三室空气焓差试验法。

      • E.3.2 制冷的室内机组、制热的室内机组及室外机组应分别

      • E.3.3 试验装置应当符合GB/T 17758的规定(室

  • 附录F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长配管性能修正参数试验方法

    • F.1 概述

      • F.1.1 制造商可依据本附录对采用不同长配管的机组的性能

      • F.1.2 制造商公布的长配管性能修正系数可按图F.1的方

    • F.2 安装要求

      • F.2.1 分支管后面(分支管和室内机之间)长度5m,各室

      • F.2.2 主配管等效管长是主配管单程几何长度与管道阻力部

      • F.2.3 配管管径按企业安装说明书要求选择。

      • F.2.4 配管放置推荐使用正方形或长方形绕,弯头采用L型

      • F.2.5 主配管总长中,宜按室内外房间各1/2的长度放置

      • F.2.6 室内机的容量配比与标准试验时相同。

    • F.3 试验方法

      • F.3.1 试验工况按4.3.3的规定。

      • F.3.2 按6.4.3和6.4.4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 F.3.3 长配管试验时的压缩机的运行状态和频率、风机的转

    • F.4 判定要求

      • F.4.1 在制冷名义工况下,长配管实测的制冷量应大于或等

      • F.4.2 制热名义工况下,长配管的衰减率评价不作规定。

  • 附录G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室内机名义制冷量标定试验方法

    • G.1 概述

    • G.2 试验一般要求

      • G.2.1 试验的仪器仪表应符合6.2的规定,试验工况参数

      • G.2.2 按铭牌上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进行试验。

      • G.2.3 风冷式机组应在制造厂规定的室外风量下进行试验。

      • G.2.4 机组应按各试验的具体要求进行连接,连接管的直径

    • G.3 试验方法一

      • G.3.1 试验工况为名义工况。

      • G.3.2 试验机组要求应满足6.3.4的规定。

      • G.3.3 试验方法按6.4.3和6.4.4执行,但应给每

    • G.4 试验方法二

      • G.4.1 在表1规定的空气侧的名义工况,名义风量以及制造

      • G.4.2 按GB/T 17758-2010附录A规定的空

收藏 相似条文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CJ/T 265-2007《无负压给水设备》的修订。本标准与CJ/T 265-200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无负压给水设备、稳流补偿器、市政管网给水量、稳流补偿器调节容积的定义;
    ——将“额定供水流量”定义为:“设备在设定压力值下的供水量”;
    ——增加了集成智能式的定义;
    ——修改小流量保压功能、噪声的性能要求;
    ——增加了“设备应安装在线水质检测仪器”的要求;
    ——增加了对稳流补偿器制造及无损检测的要求;
    ——增加了对水泵机组旁通管路的要求;
    ——增加了对水泵机组选用、配管、减振的要求;
    ——增加了选用阀门、过滤器的要求;
    ——增加了“对于封闭式给水设备,应选用电动阀”的具体要求”;
    ——增加了对仪表和传感器的具体要求;
    ——增加了“当用户设置消毒设施时,在设备水泵进水口处应预留消毒设施的接口”的具体要求;
    ——增加了不用独立电气控制柜的集成智能式结构型式;
    ——标准中直接列出了对控制柜内主电路母线与绝缘导线颜色的要求;
    ——根据所引用标准的更新换版,对部分引用标准的名称进行了相应的更新;
    ——调整了设备试验用仪表。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给水排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编单位:青岛三利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青岛三利中德美水设备有限公司
                    青岛博利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福建闽清一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继红 王学成 张清华 王秀玲 吕廷顺 苏立辉 赵锂 许其祥 从福忱 王法玲 谢雄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CJ/T 265-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