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总则

    • 3.1 地形图规格

      • 3.1.1  空间参考系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国家规定

      • 3.1.2  分幅与编号     分幅与编号按GB/T 2

      • 3.1.3  基本等高距     基本等高距根据地形类别和

      • 3.1.4  高程注记     高程注记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

      • 3.1.5  符号与注记     地形图符号与注记按GB/

    • 3.2 精度

    • 3.3 基础控制点的密度要求

    • 3.4 对航摄资料的要求

    • 3.5 对其他作业方法的要求

    • 3.6 准备工作

      • 3.6.1  资料收集     主要收集以下资料:    

      • 3.6.2  测区踏勘     对不熟悉情况的测区,应进行

      • 3.6.3  技术设计     按CH/T 1004的规定

      • 3.6.4  仪器检查、校正     作业使用的各种仪器、

  • 4 像片控制点的布设

    • 4.1 像片控制点选点条件

    • 4.2 全野外布点

      • 4.2.1  综合法成图的全野外布点     当成图比例尺

      • 4.2.2  全能法成图的全野外布点     a)  立体

      • 4.2.3  点位在像片上位置的要求     点位在像片上

    • 4.3 航线网布点

    • 4.4 区域网布点

    • 4.5 特殊情况的布点

      • 4.5.1  航摄区域接合处的布点     航区或航摄分区

      • 4.5.2  航向重叠不够的布点     航向重叠度小于5

      • 4.5.3  旁向重叠不够的布点     旁向重叠部分小于

      • 4.5.4  像主点和标准点位落水的布点     点位落水

      • 4.5.5  水滨和岛屿的布点     水滨和岛屿地区,应

  • 5 基础控制点测量

    • 5.1 像片控制测量的基础

    • 5.2 5"级平面控制测量

      • 5.2.1  小三角测量 5.2.1.1  布设形式   

      • 5.2.2  光电测距导线测量 5.2.2.1  布设形式

      • 5.2.3  选点和埋石     应按照技术设计书所规定的

      • 5.2.4  水平角观测 5.2.4.1  基本要求   

    • 5.3 高程控制测量

      • 5.3.1  等外水准测量     等外水准测量要求如下:

      • 5.3.2  三角高程导线测量     三角高程导线测量要

      • 5.3.3  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     光电测距高程导

  • 6 像片控制点测量

    • 6.1 精度要求

    • 6.2 像片控制点的判刺和整饰

      • 6.2.1  像片控制点的判刺 6.2.1.1  野外控制

      • 6.2.2  像片控制点的整饰 6.2.2.1  三角点、

      • 6.2.3  像片控制点的编号     基础控制点使用原有

    • 6.3 像片控制点的平面测量

      • 6.3.1  导线 6.3.1.1  光电测距附合导线和支

      • 6.3.2  线形锁     线形锁的传距角一般不应小于3

      • 6.3.3  交会法     交会角应在30°~150°之

      • 6.3.4  引点     本点至引点的距离应用钢尺丈量,

    • 6.4 像片控制点的高程测量

      • 6.4.1  高程路线     高程路线不宜用闭合环。用闭

      • 6.4.2  测图水准     测图水准用于高差不大的地区

      • 6.4.3  光电测距高程导线     光电测距高程导线,

      • 6.4.4  三角高程导线     三角高程导线用于山地和

      • 6.4.5  独立交会高程点     独立交会高程点用于1

    • 6.5 像片控制点的观测、记簿与计算

      • 6.5.1  水平角观测 6.5.1.1  导线、线形锁、

      • 6.5.2  垂直角观测 6.5.2.1  光电测距高程导

      • 6.5.3  水平角和垂直角观测限差     水平角和垂直

      • 6.5.4  记簿 6.5.4.1  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

      • 6.5.5  平面坐标和高程的计算 6.5.5.1  计算

  • 7 综合法测图

    • 7.1 适用地区

    • 7.2 像片图质量的要求

      • 7.2.1  像片图影像应清晰,色调均匀,反差适中,无伤痕

      • 7.2.2  图廓大小与理论尺寸之差,边长不应大于0.2m

      • 7.2.3  展绘的三角点、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与理论长度的较

      • 7.2.4  图廓边像片影像的接边差一般不应大于1.2mm

      • 7.2.5  像片图应注明图号、像片号、纠正起始面的高程和

    • 7.3 测站点的布设要求

    • 7.4 测站点的平面精度和测定方法

      • 7.4.1  测站点平面位置中误差,相对最近野外平面控制点

      • 7.4.2  测站点平面位置可用以下方法测定:     a

    • 7.5 测站点的高程精度和测定方法

      • 7.5.1  测站点相对最近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

      • 7.5.2  测定测站点的高程可用以下方法测定:    

    • 7.6 碎部测图

      • 7.6.1  测站点对中偏差不应大于图上0.05mm。

      • 7.6.2  应依据图上相距100mm以上的控制点或经投影

      • 7.6.3  垂直度盘指标差每天作业前应进行测定,1"以内

      • 7.6.4  地物点和地形点视距(量距)最大长度应符合表1

      • 7.6.5  标尺应具有厘米分划,地物点视距应全丝读数,读

      • 7.6.6  碎部点高程可用水准仪施测,点位应依据像片影像

      • 7.6.7  碎部点可作高程注记点。高程点的注记,基本等高

    • 7.7 投影差改正和屋檐宽度的改正

      • 7.7.1  投影差改正应满足以下要求:     a) 

      • 7.7.2  屋檐宽度改正应满足以下要求:     a) 

    • 7.8 应补测的内容

  • 8 像片调绘

    • 8.1 像片调绘的基本要求

      • 8.1.1  像片调绘应判读准确,描绘清楚,图式符号运用恰

      • 8.1.2  应采用放大片调绘,放大倍数视地物复杂程度而定

      • 8.1.3  调绘像片采用隔号像片,为使调绘面积界线避开复

      • 8.1.4  像片调绘可以采取先野外判读调查,后室内清绘的

      • 8.1.5  影像模糊地物、被影像或阴影遮盖的地物,可在调

      • 8.1.6  建筑物的投影差改正,采用全能法成图时应由内业

      • 8.1.7  路堤、路堑、陡坎、斜坡、陡岸和梯田坎等,当其

      • 8.1.8  按GB/T 13923规定的要素类进行调查和

    • 8.2 测量控制点

      • 8.2.1  三角点和埋石点在调绘片上不表示,由内业展绘。

      • 8.2.2  国家等级水准点应准确调注。

    • 8.3 水系

      • 8.3.1  河流、湖泊、水库的水涯线应绘在摄影时的水位处

      • 8.3.2  池塘的水涯线应以摄影时的水位为准,当水位线与

      • 8.3.3  水渠、贮水池的水涯线应以坎沿为准。

      • 8.3.4  海岸线应按摄影时的影像描绘平均大潮高潮痕迹所

      • 8.3.5  高水界应按用图部门的需要表示。

      • 8.3.6  潮汐川受潮流影响地段的水涯线应按海岸线符号表

      • 8.3.7  河流、沟渠在图上宽度大于0.5mm的应用双线

      • 8.3.8  水渠应测注渠边和渠底高程。堤坝应测注顶部和坡

      • 8.3.9  岸坡比较陡峻、坡度在70°以上的陡岸应区分石

      • 8.3.10  干出滩或海滩(海岸线与低潮界之间高潮时被海

      • 8.3.11  干出滩及浅海部分应测注水深和等深线。全能法

      • 8.3.12  当地平均海水面可根据用图需要表示,并加注“

    • 8.4 居民地及设施

      • 8.4.1  居民地调绘要求如下:     a)  描绘房

      • 8.4.2  独立地物调绘要求如下:     a)  作为

      • 8.4.3  围墙调绘要求如下:     围墙在1:500

    • 8.5 交通

      • 8.5.1  调绘道路应要求位置准确、等级分明,线段曲直和

      • 8.5.2  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应按真实位置绘出。公

      • 8.5.3  铁路、公路、简易公路、大车路和城区主要街道的

      • 8.5.4  双线表示的道路,边线不明显时,应调注路宽和路

    • 8.6 管线

      • 8.6.1  永久性的电力线、通讯线应表示。电杆、铁塔应按

      • 8.6.2  电力线分为输电线和配电线。输电线路为高压线,

      • 8.6.3  地面及架空管线应表示,并注记输送物质;地下管

    • 8.7 境界

      • 8.7.1  调绘境界应在实地进行,并经慎重调查,多方核实

      • 8.7.2  国界的调绘要求如下:     a)  国界应

      • 8.7.3  国内各级境界的调绘要求如下:     a) 

    • 8.8 地貌

      • 8.8.1  不能用等高线反映的天然或人工地貌要素,应按图

      • 8.8.2  密集的居民地内不宜绘等高线,应以高程注记点表

      • 8.8.3  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坡度在70°

      • 8.8.4  梯田坎坡顶与坡脚间的投影宽度在图上大于2mm

      • 8.8.5  地裂缝按实地情况应分别用不依比例尺和依比例尺

    • 8.9 植被与土质

      • 8.9.1  大面积成片分布的植被,调绘时可在像片内用红色

      • 8.9.2  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实物的线状要素符号(如道路、

      • 8.9.3  树林、竹林、灌木林应量注摄影时的平均高度,供

    • 8.10 地理名称调绘

      • 8.10.1  地理名称注记调绘时应对居民地、市镇街巷、工

      • 8.10.2  居民地应注出当地常用的自然名称。较大的居民

      • 8.10.3  书写字体应笔划规整、清晰易认。同等级的名称

      • 8.10.4  图幅名称应选择该图幅内著名的地理名称。同一

  • 9 图幅接边、检查验收和上交成果

    • 9.1 图幅接边

    • 9.2 检查验收

    • 9.3 上交成果

      • 9.3.1  上交成果的要求     上交的成果应经检查验

      • 9.3.2  上交成果资料项目 9.3.2.1  立测法成

      • 9.3.3  计算手簿的装订     基础控制点测量成果应

      • 9.3.4  成果整理 9.3.4.1  调绘成果应分幅上

      • 9.3.5  图历簿填写的要求     图历簿各项内容的填

  • 附 录 A

    • A.1 间隔基线数

  • 附 录 B

    • B.1 R值表

  • 附 录 C

    • C.1 标石埋设图

  • 附 录 D

    • D.1  铺设地面标志的摄区,在签订航摄合时应予以注明。

    • D.2  地面标志应在飞机进入摄区前铺设完毕。

    • D.3  地面标志一般可采用下列形状和尺寸: 图 D.1

    • D.4  在暗色衬景上应布设白色标志;在绿色植被上宜采用白

    • D.5  标志的点位应布在明显目标上,如道路交叉口、打谷场

  • 附 录 E

    • E.1 控制像片正面整饰

  • 附 录 F

    • F.1 控制像片反面整饰

  • 附 录 G

    • G.1 投影差改正方法

  • 附 录 H

    • H.1 调绘像片的整饰

      • H.1.1  图幅编号应注于调绘片正上方,像片号应注于调绘

      • H.1.2  调绘面积界线应用蓝色,自由图边、与已成图接边

      • H.1.3  接边线右、下边为直线,左、上边为曲线。线外应

      • H.1.5  调绘者、检查者应签名。

      • H.1.6  调绘像片整饰示例见图H.1。   

收藏 相似条文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1000、1:2000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1:500、1:1000、1:2000地形图的航空摄影测量外业生产作业。